《论思考》——叔本华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079486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思考》——叔本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思考》——叔本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思考》——叔本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思考》——叔本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思考》——叔本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思考》——叔本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思考》——叔本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8-08-02 18:44:05 来自: 尘 哪怕是藏书最丰的图书馆,如果书籍放置混乱的话,其实际用处也不及一个收藏不多、但却 整理得有条有理的小图书室。同样,大量的知识如果未经自己思想的细心加工处理,其价值 也远远逊色于数量更少、但却经过头脑多方反复斟酌的知识。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把每一真实 的知识相互比较,把我们的所知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融会贯通以后,我们才算是完全掌握这些 知识,它们也才真正地为自己所拥用。 不过,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所能为。 也就是说,正如火的燃烧需要通风才能开始和延续,同样,我们的思考活动必须由我们对思 考对象的兴趣所激发

2、和维持。而这种兴趣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只是因主体的利益而起。 只有在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因主体而起的兴趣;而要对事物感到客观兴趣,那只 是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的事情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头脑,思考对他们来说也就像呼 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但这些人却是相当稀有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究很少对事物感受到客观 的兴趣。 独立自为的思考与阅读书籍对我们的精神思想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这种不同的效果把精神能力本来就有差别的不同人更加持续拉大了各自之间的距离 因为根据思想能力的强弱,人们各自相应倾向于独立思考或者阅读他人的思想。也就是 说,阅读强行为我们的精神头脑带来了与我们

3、在阅读时候的精神情绪和倾向并不相符的、陌 生的和格格不入的思想,两者的不同就像图章和火漆现在图章就要强行在火漆上压下印 痕。这样,我们的头脑精神完全就是受到来自外在的压力去思考这一事情,然后又琢磨那一 道理而进行这样或者那样的思考活动我们正好完全既没有欲望也没有情绪。相比之下, 在自发思考的时候,我们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致,而这即时的兴致则由外在的环境或者头脑中 的某一记忆更详细地限定。也就是说,我们直观所见的外在环境并不像阅读物那样把某 一确定的见解强行塞进我们的头脑,而只是为我们提供素材和机会去思考与我们的头脑能 力相称、与当下的情绪相符的事情。所以, 太多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失去弹性,就像

4、把一重物持续压在一条弹簧上面就会使弹簧失去弹性一样;而让自己没有自己思想的最保险 的办法就是在空闲的每一分钟马上随手拿起书本。这种习惯解释了为何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变 得比原来更加头脑简单和愚蠢,他们的文字写作也失去了更进一个台阶的机会。正如蒲伯所 说的,这些人始终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不会被别人所阅读。 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 阅读世事人生这一本大书。 归根到底,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真正、 完全了解的。我们所读过的别人的思想只是别人留下的残羹剩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 通过阅读所获得的、属于别人

5、的思想,与自身生发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时代的植物化石痕 迹与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较一样。 阅读只是我们自己思考的代替品。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被别人牵引着自己的思想。除 此之外,许多书本的唯一用处只在于向我们表明了错误的道路竟有如此之多,而我们一旦让 自己听从其引导,就会拐入实在是不堪设想的迷途。但听从自己守护神的指引,亦即自发、 独立、正确思考的人,却掌握着能够找到正确路向的罗盘。所以,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思想源 泉干枯的时候才可以进行阅读而思源干枯甚至对头脑思想优秀的人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情。而赶走和消除自己的、具原始力度的思想,目的只是阅读随手拿起的一本书这样做就是 对我们的圣灵犯罪。这样的人就好

6、比为了察看植物标本或者观赏铜刻的大自然风景而回避一 望无际的大自然。 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在一本书里轻而易举地现成找到自己几经艰辛、缓慢的思考和组合 才得以发现的某一见解或真理,但是,经过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认识却具多一百倍的价值。 这是因为每一认识或见解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才会真正融入我们的思想系统,成为这整体的 一部分和某一活的肢节;它才可以与我们总体的思想完美、牢固地联系起来,其根据和结果 才被我们所了解,这一认识也才可以带上我们整个思维模式的色彩、色调和烙印;在我们需 要的时候,这一认识才可以呼之即来,为我们所用。所以,这一思想有了扎实的基础,再也 不会消失。也就是说,独立、自为思考的人只是

7、在随后才了解到赞同自己看法的权威,而那 些权威说法也只是确认了他的这些见解和增强了他的信心。相比之下,那些书本哲学家却从 权威的看法出发,把阅读得来的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凑合成一个整体。这样东凑西拼而成的思 想整体就象一个由陌生、怪异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机器人,而独立、自为的思想整体却恰似 一个活人。这是因为独立、自为的思想就以活人诞生的相似方式生成:外在世界让思考的头 脑受孕,思想果实也就随后生成。 我们学来的真理就只是黏附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假牙、蜡制鼻子,它顶多不过就是通过 手术植皮安装的假鼻。但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却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 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思想家和书呆子学究的区别就

8、在这里。因此,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所能得 到的智力上的收获就像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光、影准确无误,色调恰到好处,色彩和谐 统一。但食古不化的学究却把自己的脑袋弄得就像一大块上面放满五彩缤纷、斑驳不一颜料 的调色板:哪怕各种颜料放置很有条理,整块调色板仍旧欠缺和谐、连贯和含意。 “阅读”就是以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头脑思考事情。没有什么比别人观点的大量流入更有害 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持续不断的阅读恰恰就是把大量陌生的、外来的观点引入我们的头 脑而只有经由自己的思维活动,一整套连贯、统一的思想才可以发展、形成哪怕这 一整体的思想严格来说还没完备。这是因为这些陌生、外来的观点出自各个不同的头脑,分 别属于不

9、同的思想整体,其色彩也驳杂不纯;涌入我们头脑的这些大杂烩永远不会自动成为 思想、观点和信念的一个统一体。相反,它们很容易就会在头脑里造成巴比伦式的语言混乱; 而一旦充塞着这些杂乱的聒噪,头脑从此就会失去一切清晰的见解,它也就接近解体和失序。 这种情形见之于许多书呆子学究,其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涉及健康理解力、正确判断力和实际 生活的技巧和智慧方面,这些学究与许多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相比也相形见绌,因为欠缺文化 之人总是把从外在事物、实际经验、与人交谈和小许阅读所获致的点滴知识屈从于和并入自 己的思想。而在知识方面的思想者则在更大程度上这样做。也就是说,虽然这种人需要 很多的知识并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

10、,但他们的头脑思想却足够强劲把所有这些知识纳入 控制之下,吸收、同化这些知识,使之并入自己的整体思想之中;很多的知识也就被屈从于 他们那有机、连贯的总体思想在这些总体思想里面,伟大、出色的见解不断增加。他们 的思维在此就像一架管风琴的基本低音那样统领着一切,从来不会被其他的音声所盖过 但这却正是书呆子学究所遭遇的情形:在他们的头脑里面,就好像各种不同调子的音乐碎片 相互干扰,基本的音调已经消失不见了。 那些把一生都花在阅读并从书籍中汲取智慧的人就好比熟读各种游记以细致了解某一处地方。 熟读某一处地方游记的人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关于这一处地方的情况,但归根到底,他对于 这一处地方的实质情况并没有连

11、贯、清晰和透彻的了解。相比之下,那些把时间花在思考的人却好比亲身到过这一处地方的游客: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自己说的是什么;对于那一处地 方的事情他们有一连贯的了解,谈论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是如数家珍。 平庸的书本哲学家与独立、自为思考的思想家相比,就跟历史的调查者与历史的目击证人之 比;后者讲述的是自己对事情的亲身、直接的了解。所以,归根到底,所有独立、自为思考 的思想者,相互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他们之间看法的差别只是出自各自不同的立场角度。 如果立场角度并没有不同,那他们就会说出同一样的东西,因为他们说出的只是自己的客观 所见而已。我不止一次带着几分犹豫把一些命题公诸于众因为它们有违通常

12、的见解 但在这之后,我很惊讶也很高兴地在古老伟大思想家的著作里发现了与我相同的见解。相比 之下,那些书本哲学家却只是复述这一个人的看法和那一个人的意见,以及另外一个人对这 些的异议,等等。他们把这些东西相互比较、再三权衡和斟酌、作出一定的评判他们就 以此方式试图找出隐藏在事物后面的真相。在这方面,书本哲学家酷似考据式的历史编纂学 者。 () 这种人不厌其烦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或许会引起我们的诧异,因为我们觉得,只需把眼睛专注 于事情本身,做出点点独立的思考,他们很快就可以达到目的。不过,这里面存在一点小小 的困难,因为能否独立、自为地思考并不是由我们的意愿所决定。我们可以随时坐下来阅读, 但却不可

13、以随时坐下来思考。也就是说,思想就和客人一样:我们并不可以随时随心所欲传 唤他们,而只能静候他们的光临。当外在的机会、内在的情绪和精神的集中程度巧妙、和谐 地结合在一起以后,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才能自动展开;而这种条件却是那些书本哲学家永远 不会碰上的。甚至在思考与我们个人利益相关的事情时,整个过程也同样解释了我这里的说 法。如果我们必须就诸如此类的个人事务作一决定,那我们并不可以在任意某一时间坐下来, 细心考虑清楚各种根据和理由,然后作出决定。这是因为经常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我们难以 全神贯注于要考虑的事情,而是思绪飘忽不定,想到别的事情了;而我们对思考这事情的不 情愿和厌恶有时候甚至也得为造成这

14、一现象负一定责任。所以,我们不要强迫自己,而是应 该静候适合思考事情的情绪自动到来。但这种情绪却经常是不期而至和重复出现,而我们不 同时候的不同情绪都会把不同的光线投向所审视的对象。这一缓慢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惯常所 说的考虑成熟 。思考的任务必须定额分开几次完成。这样,许多之前被忽略了的东西就 会随后引起我们的注意;甚至我们厌恶和不情愿的心态也会慢慢在这过程中消失,因为我们 讨厌思考的这些事情一旦被我们清晰把握以后,就会显得更加容易接受。同样,在思考理论 问题时也必须等候恰当的时机,甚至具伟大思想能力的人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可以自发、自为 地思考。因此,把自发思考之外的其他时间用于阅读是不错的做法,

15、而阅读,正如我已经说 过的,是自己思考的代替品并且为我们的精神头脑提供了素材,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别人为 我们思考事情虽然这始终是以某种并非我们自己的思考方式。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我们 不应该太多地阅读;只有这样,我们的头脑才不会习惯于头脑的代替品和荒废了认识事物的 能力。也就是说,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蹈袭前人,不会因为跟随别人的思路而导致疏远和 偏离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最不应该只是为了阅读而完全逃离现实世界的景象,因为在观赏 现实世界的时候,我们有着更多引发自己独立思维的外在机会原因,适宜这些思考的情绪也比在阅读的时候更加频繁地出现。这是因为我们直观所见和现实的事物以其原初性和力度, 就是我们思

16、维的头脑所审视的天然对象;这些东西轻而易举就能刺激起我们的思想。 根据以上的思考,如果独立、自为的思想家与书本哲学家甚至在各自表述的方式就已显 现出高下,那我们是不会感到奇怪的。前者的表述莫不打上认真、直接和原初的印记,他们 的思想观点和表述用语都出自他们对事物的体验;相比之下,书本哲学家所说的一切都是二 手货色,包括传承下来的概念、东凑西拼的糟粕,呆板、晦暗、无力,就像印痕被再度复制。 他们那由陈词、套语以及最新流行的时髦字汇所构成的文风就像一个只流通外国货币的小国 因为这一小国本身并没有自己的钱币。 纯粹的经验跟阅读一样并不可以取代思考。纯粹的经验与思考的关系就等于进食与消化、吸 收的关系。当经验吹嘘只有通过经验的发现才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发展,那就无异于嘴巴吹牛 说:整个身体的生存只是嘴巴的功劳。 真正有思想的作品与其他的泛泛作品的区别之处就在于前者具有一种断然和确切的 特质和连带由此而来的清晰、明了。这是因为有思想的人总是清晰、明确知道自己要表述的 是什么而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