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7274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A)。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 C、认识大师 D、享受大学教育 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B)。 A、他们有名牌效应 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 D、他们有天才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D)。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 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 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 大师是指(D)。 A、有知识的人 B、有高级职称的人 C、有教养的人 D、有新思想的人 5.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2、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6. 智慧是(A)。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 B、一门生产知识 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 7. 世界观是(B)。 A、关于世界的观点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 D、世界大观的简称 8. 方法论是(D)。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9. 反思是(B)。 A、反过来思考 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C、反向思维 D、反复无常,

3、思潮起伏 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C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 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 世界是物质的 D、 世界是统一的 13.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D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14. “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5.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6.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7. 国语 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B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观唯心主义观点 18. 哲学上的本体论是指( D

5、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观点 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认识论问题 D、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理论 19.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 )。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20. 当今世界上四大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 )。 A、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B、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C、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 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 21.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D )。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

6、22. “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表示这种态度的是( A )。 A、吉登斯B、哈贝马斯C、詹姆逊D、德里达 23. 英美中学联盟列出了20本必读书,其中一本就是(A )。 A、共产党宣言B、论联合政府C、国家与革命D、德意志意识形态 24. 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B )。 A、人本主义B、实用主义C、科学主义D、历史主义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表述为:(B )。 A、学习?学习?再学习B、传播?运用?发展 C、学习?运用?传播D、实践?认识?实践 2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 D )。 A、物质B、认知C、科学D、

7、实践 2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 A、唯物史观B、辩证统一C、对立统一D、人类中心论 28.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B )。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29.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C )。 A、自力更生,奋发图强B、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30. 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思想基础是:( D )。 A、自力更生B、发展生产C、唯物史观D、实事求是 31. 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 )。 A、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8、B、GDP的增长速度 C、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D、吸引外资的多少 32. 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最高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标准是:( D )。 A、GDP B、实践C、生产力D、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3.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 A、发展B、实践C、增长D、人本 3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B)。 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协调发展D、统筹兼顾 35.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C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6. 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B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

9、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7. 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 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8.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D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3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B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4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41.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A、运动 B、静止 C、规律性 D、可知性 4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D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10、C、质和量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3.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 4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45. 承认相对静止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 46. 静止是指( B)。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 D、静止是无条件的 47.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B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 B、运动是客观的,静

11、止是主观的 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 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 的 48.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9.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50.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B)。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存在运动之中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51.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D )。A、

12、相对主义 B、唯心主义C、诡辩论 D、形而上学 52.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是( A)。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B、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5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 54. 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的观点是( A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主义C、相对主义 D、形而上学 55. 认为时间是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持续性,空间是和物质运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 框这种观点是( B )。A、朴素唯物主义时空观 B、

1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D、唯心主义时空观 56.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表现在( D )。A、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统一于社会存在还是统一于社会意识 D、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7.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58. 物质世界是( C )。A、单一的 B、多样的 C、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辨证统一 D、各种孤立现象的总和 59. 世界的物质性是指(A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可知的C、世界是运动的 D、世界统一于存在 60. 意识是( )。A、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B、动物所具有的现象C、生物所具有的现象 D、人类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61. 反应特性是( A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B、人类所特有的C、动物所特有的 D、无机物所特有的 62. 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意识,是( 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