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06370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 - 农田水利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 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 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 多少来衡量,或者, 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 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 断提高的。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 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在早期的泾惠渠、渭惠渠和 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 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浙江一带就

2、 开始推广三合土和混凝土地下渠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部分地 区开始进行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喷灌技术受到 普遍的重视,相继召开了几次全国性的技术研讨和推广的大会,不 管在交流技术经验,还在是造舆论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 1977 年全国喷灌面积已达 290 万亩。水利和中科院,一机部等部委 紧密配合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成立联合设计组在喷灌机具研制,田间 对比试验,喷灌系统设计方法,区划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在喷灌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 整套设备和技术,为喷灌的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得现在 全国喷灌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万亩左右。在这过程中喷灌

3、的发展也出 现了两次低潮,一次是由于初期机具不过关从而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造成的,一次是由于农业生产体制的变化,而早期喷灌技术一时 无法适应造成的。而滴灌技术是从 1974 年从墨西哥引进三套滴灌设 备开始的。我国科技人员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研制出了一整套 适合我国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微灌面积已达几十万 亩。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下输水技术又得 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 输水,也还有用素砼管等其他低压管输水,据 1993 年不完全统计, 全国推广面积超过 333 万公顷。至于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更有悠久 的历史,它是随着灌溉规模的发

4、展和新型材料的产生而不断更新发 展的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对节水灌溉日益重视,各种新闻媒体也 大大加强了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一个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新高潮 已形成。这一次热潮的特点是:不是单一地发展某一种节水灌溉技 术,而是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一齐上。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 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 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 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 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一、 节水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

5、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 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 微灌和地下灌溉。(一) 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 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1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 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 (沟) 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 素的合理的组合就会得到节 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就 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效率,即常说的小畦短沟畦。至于 沟畦尺寸多大为宜,则因不同地形与土质而异,各地要通过试验

6、来 确定。2新的沟畦灌水工具 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 口放水入沟畦,这样既不准确又不方便,而且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 水的田间损失,国外早巳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的情况) 或闸门 孔管(用于管道输水的情况)放水,我国已做了一些试验,证明可提 高田间水利用率 510,但目前有关的工具尚未批量生产,而且 农民也不习惯,推广还有待时日3波涌灌溉 近代国外又研究出波涌(沟) 畦灌或称间歇沟(畦) 灌,就是放入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向田间放一段时间(几分钟或 几十分钟)的水然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 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此反 复,这样可以使沿沟(畦)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匀。田间水利 用系数可

7、达 80一 90。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我国 90 年代初开始有一些单位对此作了研究与试点,不过为了达到间歇放 水的目的在田间就要布置可控制间歇放水的装置(有机械阀和电子控 制阀两种)。要生产出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的间歇放水装置是推广本 技术的关键。4尾水回收系统 在土壤入渗速度较小时,每条沟的入流量 大一些容易灌得均匀一些,但是往往使得水已流到沟尾时,沟首还 没有灌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沟尾泄水,如将泄水排掉就会浪 费灌溉用水,如果此时在沟尾安装集水系统把泄水收集起来用于更 低地块的灌溉,或用水泵抽到高处重新灌溉。这也是一种节水的措 施。但我国目前还很少采用。5膜上灌(又称膜孔灌) 在

8、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就在膜上流 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渗入土地,这样灌水效率高,一般可节水 2535;增产 1520,又不要专门的设施。全国现有地膜种植 面积近 533 万公顷。因此,此法很有推广前途,1993 年仅新疆就推 广了 247 万公顷,今后应加强相关农机具与农艺的配套与完善。在采用地膜的田块上积极推广(二) 喷灌 喷灌是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所以常 用压力管道输水。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 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 资高等,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 80 多万公顷。 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

9、差别。在我国用得较多 的有以下几种:1固定管道式喷灌 干支管都埋在地下(也有的把支管铺在地 面,但在整个灌溉季节都不移动),这样管理更省人力,可靠性高, 使用寿命长,只是设备投资很高,目前使用塑料管道的系统单位造 价也有 8001200 元亩之间。有的甚至达到 1500 元亩。2半移动式管道喷灌 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 少支管用量,从而使得亩投资仅为固定式的 5070,但是移动支 管需要较多人力,并且如管理不善,支管容易损坏。近代发明了以 下一些由机械移动支管的方式,可以部分克服这一缺点。3滚移式喷灌支管 是将喷灌支管(一般为金属管)用法兰连 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

10、个大轮子。在移动支 管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每根支管最长可达 400mm,这种机型我国已有产品,适用于矮杆作物( 如蔬菜、小 麦等)要求地形比较平坦。4时针式喷灌机(又称圆形喷灌机) 是将支管支撑在高 23 米的支架上,全长可达 400m,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 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象时针一样,边走边 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我国已有 产品,在华北和东北已有一定的使用经验,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或 浅丘区),要求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 如电杆、树木等)。其缺点 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想法用其他方法补灌。此机在美国 应

11、用广泛,也值得我国大平原地区大规模农场推广。5大型平移喷灌机 为了克服时针式喷灌机只能灌圆形面积 的缺点,近代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 的喷灌系统。这样灌溉的面积就成矩形的。但其缺点是当机组行走 到田头时,要专门牵引到原来出发地点,才能进行第二次灌溉。而 且平移的准直技术要求高。因此,没有时针式喷灌机使用的那么广 泛,我国也已有产品。其适于推广的范围与时针式喷灌机相仿。6. 绞盘式喷灌机 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 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将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边走边喷,灌溉 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这种系统,田间工程少,机械设备比时针式简单,从而造价也低一些

12、,工作可靠性高一些。但一般要 采用中高压喷头,能耗较高适合于灌溉粗壮的作物(如玉米、甘蔗 等)。也要求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坡度不能太大,在一个喷头工作的 范围内最好是一面坡。该机型我国也已有系列产品,桁架式绞盘机 可采用低压喷头。7中、小型喷灌机 这是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用得最多 的一种喷灌模式,常见的的形式是配有 18 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 到装有水泵和动力机(多为柴油机与电动机) 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 312 马力居多。使用灵活,亩投资约为固定管道式的 2060, 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近年来,发展的规模,似有降低的趋势, 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和田块。但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机动,以上 各种

13、喷灌溉形式各有利弊,各自适合于不同的条件,因此只能因地 制宜地决策选用(三) 滴灌 这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 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 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而且可长时间 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我国现有面 积 34 万公顷(包括微喷灌),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流 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对灌溉水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 目前我国还都只注意到防止物理堵塞,而同样严重的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固定式地面滴灌 一般是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地布置在地 面(干、支管一般埋在

14、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毛管用量大, 造价与固定式喷灌相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 工简单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如滴头堵塞、管道破裂、接头漏水等) , 但是毛管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快,而且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 还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 为降低亩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 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都是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投资仅为固定 式的 5070。这样就增加了移动毛管的劳力,而且易于损坏。3膜下灌 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将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 下面,这样可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不仅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 难,而且还大大减少地面无效蒸发。4地下滴灌 这 是将滴灌干、支、

15、毛管和滴头全部埋入地下, 这可以大大减少对其他耕作的干扰,避免人为的破坏,避免太阳的 辐射,减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其缺点是不容易发现系统的事故, 如不作妥善处理,滴头易受土壤或根系堵塞(四) 微喷灌 有的地方称之为雾灌,与滴灌相似,只是为了 克服滴头太易于堵塞的缺点,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 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所以不象滴头那么容易堵 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在每棵作物或树下装 12 个微喷头一般即可满足灌溉的需要。微喷头仍有堵塞问题,因 此也要对过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亩造价与固定式滴灌相仿。 在国外有逐渐以微喷灌取代滴灌的趋势。但是在温室(或大棚)

16、 内使 用微喷灌会大大提高室内之空气湿度。而不利于对湿度敏感作物(如 黄瓜)的生产,这时只好用滴灌近年来我国微喷灌设备生产逐渐完善。 微喷灌面积的发展很快,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水方法。特 别适用于灌溉果园(五) 渗灌 渗灌与地下的滴灌相似,只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 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象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 渗流出来,这样渗头不容易被土粒和根系所堵塞。最近在国内引进 采用废轮胎加工成的多孔渗流管,并进行小面积试点,但是微孔渗 流管的堵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未经长时间试验检验不宜贸然推广(六) 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 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地面 仍保持干燥,所以非常省水,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方法 的局限性很大,只有在根系活动层下有不透水层时才行。因此不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