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宣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63503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日宣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扶贫日宣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扶贫日宣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扶贫日宣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扶贫日宣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日宣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扶贫开发深入民心 强农惠农惠及群众 1、农村低保、五保、残疾人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政策 农村低保、五保、残疾人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都是对农 村贫困群众的补助政策。低保、五保、残疾人保障制度主 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把国家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具体人 头上和户上,扶贫开发主要解决发展问题,把国家补助资 资金安排到具体建设项目上。具体衔接方法是整合农村低 保、高龄津贴、养老保险、残疾人津贴,绝对贫困人口的 温饱问题由低保制度保障,低收入人口的稳定解决温饱, 以及脱贫致富的问题由扶贫开发分层次分阶段解决。 2、互助资金政策 以村为基本单位,政府从财政扶贫资金中无偿提供一笔 资金,由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管理小

2、组按照“民有、 民管、民用、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原则,在村内有偿 周转使用,是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产业发展的新的扶贫资金使用方式。 3、产业扶贫政策 对农村有土地、有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制定产业 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和农技培训,提高产业收益。对残疾 等具有部分发展产业条件的贫困人口,引导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等劳力投入较少的产 业,拓宽脱贫渠道,多渠道增加收入,产业致富。 4、国家对农户种养业贷款贴息的政策 是指用财政扶贫资*排的,对贫困农户发展性项目的贷 款给予贴息补助。贷款贴息以农业主导产业和整村推进中 的种养业项目为主,项目选择坚持区域集中

3、、产业关联、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到户扶持。贴息贷款一律为当年的 新增贷款,历年累计及转贷的不予贴息。财政贴息期限最 长为1 年(不到一年的,依贷款时间据实贴息),在贴息 期内按 5年利率补贴利息,贷款利率与贴息之间的差额由 贷户承担。 5、“两后生”技能培训的培训形成和补助政策 “两后生”是指初中毕业没有考*中,高中毕业没有考 上大学的贫困家庭中的新增劳动力。对这一部分人,通过 中长期培训,使他们从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从农村走向 城市。“两后生”培训第一年1500 元;第二年1000 元, 实际上等于免除了学费。“两后生”培训要求受训人员经 考核合格后,具备中专、中技学历证和中级国家职业资格

4、 证,就业率达到 100,稳定率达到 95。真正做到“培 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6、科技扶贫政策主要是两项:一是依托科技扶贫项目,推广先进农业实 用技术。各县每年在按要素分配的资金额度中安排一定的 科技扶贫项目。主要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农业 实用技术的推广。二是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包括省内外的培训班,提高贫困地 区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省上和地县主要开展 了“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乡(镇)长和村干部培训 以及农民技术员培训。还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安排,参加每 年全国的培训班,培训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领导及扶贫办主 任。还参加了一些

5、计划外的培训。 7、什么是“少生快富”项目扶贫工程 通过奖励扶贫项目的办法,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自愿 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独生领证户奖励5000 元扶贫项目;独 男领证户或采取绝育措施的二女领证户奖励4000 元扶贫项 目;政策允许再生育三孩的少数民族采取了绝育措施的二 孩户奖励3000 元扶贫项目,在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中兑现落 实。变过去的“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为自愿少生 的贫困户提供了尽快解决温饱的项目支持。 8、社会帮扶政策 社会帮扶工作是指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 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一项有效形式,也是走出符合 我国国情扶贫开发之路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 实现新农村建设基础。 9、整村推进政策 整村推进是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贫困人口为重点扶 持对象,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 以广大群众参与为主要方法,以整合扶贫资源为主要手段, 以提高干部群众能力为重要途径,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 标的农村扶贫开发方式。是对以往项目管理、到村入户扶 贫方式范围的调整和明确、内容的扩展和细化、管理机制 的改进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