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6152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突发火灾时的逃生自救能 力,保证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安排了这次消防安全宣传 培训,体现了校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我们师生的关心爱 护。今天,我就根据从事消防安全工作所掌握的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讲的不妥之处请大家原谅。 俗话说,水火无情。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在不断提高教学质 量的同时,时刻不能放松安全警惕。控制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只有 对起火原因、灭火工具的使用、如何扑救、如何自救等常识全面学 习,才能够做到日常工作中有效避免火灾发生、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及遇到险情临危不乱。通

2、过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广大师生做 到“三懂三会”,即:懂火灾的危害性、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预 防火灾的措施: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会逃生自救 一、燃烧的必备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 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 燃物、着火源。可燃物是指凡是可与氧化剂起剧烈反应并能引起燃 烧的物质。助燃物是指凡是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 如氧气及氧化剂等。着火源是指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的热源。 常见的着火源有火焰、电火花、赤热体、机械火星、化学反应热、 光辐射等。浓烟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据统计,火 灾中被浓烟熏死呛死

3、的人是被烧死者的 4.5 倍。在一些火灾中,被 烧死的人实际上是烟气中毒窒息死亡之后又遭火烧的。 二、火灾的分类 1、按燃烧对象分类(1)A 类火灾: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如木材、 棉、毛、麻、纸张;(2)B 类火灾:油脂及一切可燃液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如汽油、 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3)C 类火灾: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如煤气、天然气、 甲烷、乙烷、氢等。 (4)D 类火灾: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如钾、钠、镁、钛、 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5)E 类火灾:指带电的电器设备及其他物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6)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烹饪物(如动植物油)火灾。 2、按

4、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1)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 重伤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 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 失的火灾;(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 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财产 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 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火灾发展的五个阶段:初起阶段

5、、发展阶段、猛烈阶段、 下降阶段和熄灭阶段。 三、主要的起火原因 1、违反电器安装安全规定; 2、违反电器使用安全规定;3、违反安全操作规定; 4、吸烟; 5、生活用火不慎; 6、放火,人为纵火; 7、自燃着火;8、自燃灾害; 9、其他,如战争。 四、灭火的基本方法及灭火剂的分类 1、灭火基本方法:隔离法(将可燃物与助燃剂及火源分割开) ;窒息法(稀释、中断氧气的供给);冷却法(降低可燃物温度, 使之降低到燃点以下);化学抑制法(破坏燃烧的连锁反应)。2、灭火剂的分类 按灭火原理分:物理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等;化学灭火剂 干粉、卤代烷等 按物质形态分:气体灭火剂二氧化碳、卤代烷等;液体灭火

6、 剂水、泡沫、7150 等;固体灭火剂干粉、G-1 粉等 3、灭火器上的字母代表什么? 国家标准规定,灭火器型号应以汉语拼音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 字标于筒体,如 “MF2”等。其中第一个字母 M 代表灭火器,第 二个字母代表灭火剂类型(F 是干粉灭火剂、FL 是磷铵干粉、T 是 二氧化碳灭火剂、P 是泡沫、Y 是卤代烷灭火剂、QP 是轻水泡沫灭 火剂、SQ 是清水灭火剂),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灭火剂重量或 容积,一般单位为公斤或升。 4、灭火剂的使用范围 常用灭火器按内部充装的灭火剂不同可分为清水灭火器、泡沫 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灭火器 有不同的使用场所。清水灭火

7、器用以扑救普通固体可燃物着火,如木、棉、毛、草、纸等,不宜用于油锅、电器设备着火。泡沫灭火 器用来喷射泡沫扑救油类及一般固体物质初起火灾。干粉灭火器是 目前使用和配置最多的一种灭火器,可扑救普通固体可燃物、可燃 液体、可燃气体以及带电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 于扑救电器、可燃液体、贵重设备及精密仪器、图书资料等场所的 初起火灾。 五、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一提二拔三瞄四压”,当使用灭火器时,先一手提起(注意 此时不要按压手把),提至起火点 3 米左右,另一手拔下保险环, 紧握喷嘴对准火源根部,然后压下手把,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由近 及远水平扫射,防止回火复燃。过程

8、中要注意以下要点:要占领上 (侧上)风方向;保持适当距离(2 米至 3 米);火焰未灭,不轻 易放松手把;一经使用,须重新充装。2、灭火器的日常维护 一般情况下,每月定期检查灭火器及维修更换,灭火器使用期 限一般为 5 年。使用温度为-2055。在日常的巡视中,要注 意检查压力、使用期限、必备数量、安放位置、重量等必须符合要 求(压力指针应指在绿色区黄色区,指在红色区为欠压状态)。喷 管无破损,保险栓及保险环必须完好,灭火器外表不能破损或锈蚀。六、不同火灾如何扑救 发现火情,最重要的是要沉着冷静。如果是在火灾的初期阶段, 燃烧面积不大,可考虑自行灭火;如果火情发展较快,要迅速逃离 现场,向 1

9、19 报警。 1、水是家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最方便的灭火剂,但是电器、 油锅着火,千万不可用水灭火。另外,家中用水淋湿的棉被、毛毯、 扫帚、拖把、衣服、沙土等也可用作扑灭小火的工具。 2、煤气泄漏,小心谨慎。首先应迅速关闭总阀门,然后打开 门窗,通风透气,如需打电话报警应到远离现场的地方进行。注意 这时千万不要触动家中任何电器开关,更不能用打火机、火柴、手 电筒照明检查,也不能在家中打电话报警。3、电气火灾,断电第一。在没有采取断电措施之前,千万不 能用水、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而应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因为这两种灭火器的灭火剂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的事故。 对于微波炉、电视机等电器

10、火灾,在断电之后,可用棉被、毛毯等 覆盖住着火的电器,防止电器着火后爆炸伤人,再把水浇在棉被、 毛毯上进行彻底灭火。 4、油锅着火的处理。对于初起火苗,可将青菜、大米、湿抹 布等放到锅里以快速降温灭火,千万不可浇水。如果有火团冒起, 可迅速取出灭火毯,将灭火毯轻轻抖开,将灭火毯轻轻的覆盖在火 焰上,同时切断电源或气源。在火势较猛的情况下,要马上用干粉 灭火器灭火。 七、如何自救/逃生 1、利用疏散通道逃生。千万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因为发 生火灾时,停电有时也会发生,无法保证电梯正常运行。 2、自制器材逃生。可将毛巾、口罩、抹布浸湿后捂住口鼻, 可制成防烟工具,弯腰前行,必要时匍匐前行,因为越

11、靠近地面烟 的浓度越低;利用床单、地毯、窗帘、绳索、布匹等来开辟逃生通 道。每穿过一个房间都要关闭身后的门,阻止火势快速蔓延。 3、利用建筑物逃生。可利用落水管、房外的突出部位、各种 门窗以及建筑物的避雷网(线)进行逃生,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 逃生机会。 4、寻找避难场所逃生。可以到室外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 也可以选择距火势、烟雾较远的房间,关好门,用湿毛巾、湿床单 等堵塞门缝间隙,防止烟雾蔓延,争取时间等待救援。八、如何疏散 学校成立消防安全疏散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下设灭火组、 报警组、疏散组,各设组长一名及组员若干。灭火组主要安排男员 工,报警组主要安排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说话干脆利

12、索的女员工。 每月进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识测试和现场演练。当发生重大险情时: 1、发现险情的员工立即报告值周领导,并返回现场第一时间 进行灭火。 2、值周领导马上按照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的划分组织安排现场 员工:灭火组第一时间灭火,观察火势决定是否要进行报警和疏散 师生。当火势较小可以有效扑救时,不需报警和疏散师生,如果火 势较大难以控制,马上安排报警组报警、疏散组有秩序的疏散师生。3、疏散组听从组长的指挥,安全有序进行,除非必要,不 得大声呼喊,奔跑,以免引起师生恐慌。 九、如何报警 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报警/拨打报警电话 119。报警时要讲清起 火地点,讲清起火的物质材料,描述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留 下姓名和联系方式,并且派人到附近路口接应消防队员。 十、消防“四个能力”的建设 1、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2、及时引导人员疏散的能力 3、发现整改常见火灾隐患的能力 4、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