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60548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一、基本条件1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 70%。2社区近 3 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3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二、基本要素(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 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1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2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3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4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5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

2、、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 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6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二)开展灾害风险评估1采用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害风险排查工作。2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 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3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编制并知晓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1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害信息员,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 监测制度,灾害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2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3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

3、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对应救 助措施。4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安全 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 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 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1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2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 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

4、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 宣传教育。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 救技能。4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 ,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5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 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 避难所。3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4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

5、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 (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 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5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 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1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2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 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 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3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七)广泛开展社区减

6、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1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 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2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 、宣传教育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经常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 员工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等。3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 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4社区内的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护能力。 5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八)管理考核制

7、度健全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 理等制度措施。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九)档案管理规范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1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2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 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育的方式方法等。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

8、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4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倡导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害保险工作等。5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中具有地方特色。 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评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定标准 满分分值 考核分 数 1.1 社区减灾领导机构(2 分) 社区综合减灾运行、评估与改进领导机构健全 2 1.2 社区减灾执行机构(3 分) 社区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宣传教育、灾害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灾情上报等工作小组 3 (1)领导工作制度 1 1.3 社区减灾工作制度(3 分) (2)执行工作制度 2 1.组织管理 机制 (10 分) 1.4 减灾资金投入(2 分) (

9、1)较为固定的综合减灾社区资金来源,有筹措、使用、监督等管理措施 1(2)已经获取资金支持的社区综合减灾项目 1 (1)有针对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的清单 1 (2)有针对公共卫生隐患的清单 1 (3)有社区内各种交通、治安、社会安全隐患的清单 1 2.1 灾害危险隐患清单(4 分) (4)有社区内潜在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或农业生产等各类生产事故的隐患 1 (1)有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 1.5 2.2 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3 分) (2)有外来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清单等 1.5 (1)有社区针对各类灾害的居民危房清单

10、2 2.3 社区灾害脆弱住房清单(4 分) (2)有社区内道路、广场、医院、学校等各种公共设施隐和公共建筑物隐患清单 2 (1)用各种符号标示出了灾害危险类型、灾害危险点或危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等 2 2.灾害风险 评估 (15 分) 2.4 社区灾害风险地图(4 分) (2)标示出了灾害危险强度或等级、灾害易发时间、范围等 2 (1)有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灾人数等避灾能力信息等,有合理明晰的避难路线 2 3.1 社区综合避难图(3 分) (2)避难场明确标注了紧急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1 (1)预案结合了社区灾害隐患、社区脆弱人群、社区救灾队伍能力、社区救灾资源等多方实际情况特

11、点 1 (2)明确协调指挥、预报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 1 (3)符合社区自身灾害隐患特点的应急救助启动标准,标准简单明了,便于社区居民理解 1 3.2 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4 分) (4)应急预案有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员的信息,以及对口帮扶救助责任分工 1 (1)演练活动密切联系预案,目标明确,指挥有序 1 (2)开展了针对各类脆弱人群或外来人员的演练 2 3.4 社区应急救助演练活动(5 分) (3)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单位、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等多方广泛参与 2 (1)演练活动过程有文字、照片、录音或者录像记录 1 (2)演练活动效果有社

12、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者调查 1 3.灾害应急 救助预案 (15 分) 3.5 演练效果评估(3 分) (3)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方案等 1 (1)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栏、橱窗等组织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1 4.1 组织减灾宣传教育(2 分) (2)利用喇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组织了宣传教育(每季度不少于 1 次) 1 (1)在国家减灾日等期间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1 4.2 开展防灾减灾活动(2 分) (2)利用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活动(每季度不少于 1 次) 1 (1)印发国家和地方相关的防灾减灾资料 1 4.3 印发防灾减灾材料(2 分) (2)印发符合社区

13、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材料 1 (1)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2)组织社区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4.4 参加防灾减灾培训(3 分) (3)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4.减灾宣传 教育与培 训活动 (10 分) 4.5 与其他社区进行减灾交流 (1)组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经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经验的交流 1(1 分) (1)建立了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3 5.1 建立灾害避难所(6 分) (2)避难场所功能分区清晰,配备应急食品、水、电、通讯、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施 3 (1)明确了应急疏散路径,指示

14、标牌明确 1 5.2 明确应急疏散路径(3 分)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配备了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 2 (1)建立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活动的空间 1 5.3 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场地 和设施(3 分) (2)设置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设施(安全宣传栏、橱窗等) 2 (1)社区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通讯设备、照明工具、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等 2 5.防灾减灾 基础设施 (15 分) 5.4 配备应急救助物资(3 分) (2)居民配备了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机、手电、哨子、常用药品等 1 (1)居民清楚社区内安全隐患 1 6.1 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 (2 分

15、) (2)居民清楚社区内的高危险区和安全区 1 (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 1 6.2 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和行 走路径(2 分) (2)居民知晓灾害应急疏散的行走路线 1 (1)居民掌握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灾害来时的逃生方法 1 (2)居民掌握基本的互救方法(帮助脆弱人群、灾时受伤、被埋压、溺水等互救的方法) 1 6.3 掌握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 (3 分) (3)居民掌握基本的包扎方法 1 (1)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宣传、培训、防灾演练活动 1 (2)居民参加社区安全隐患点的排查活动 1 6.居民减灾 意识与技 能 (10 分) 6.4 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活

16、动(3 分) (3)居民参加社区风险图的编制活动 1 (1)相关事业单位能积极参与综合减灾社区建设的各种工作,组织展开本单位防灾减灾活动 2 (2)学校能积极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 2 7.1 社区主要机构参与防灾减灾 活动(6 分) (3)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 2 (1)志愿者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1 7.2 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活动 (2 分) (2)志愿者承担社区灾害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 1 7.社区减灾 动员与参 与 (10 分) 7.3 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活动 (2 分) (1)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活动 2 8.1 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2 分) 社区减灾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健全 2 (1)定期对社区的隐患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设施等进行检查(每季度 1 次) 1 8.2 进行经常性的检查(2 分) (2)定期对社区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救助等工作进行检查 1 8.管理考核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