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奖情况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5812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奖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质量管理奖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质量管理奖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质量管理奖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质量管理奖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奖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奖情况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管理奖的申报与分析 开展质量奖评选工作是发挥政府在质量发展中的引导和驱动作 用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管理模式。我省2009年设立 #省质量管理奖,追求卓越已成为我省优秀企业的共同追求。以政 府最高质量荣誉对优秀企业进行奖励,并作为质量标杆,宣传推广 其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质量提升和质量强省建设。企 业荣获“#省质量管理奖” ,可获得政府奖励及证书。省质量管理奖 为年度奖,原则上每年授予省质量管理奖的企业不超过3个。现将 质量管理奖申报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质量管理奖申报条件:(一)在#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模范遵守 国家法律法规,正常运行5年以上;应取

2、得国家规定的相关证照。(二)应符合国家产业、环保、质量等政策。 (三)建立了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其它管理体系并通过 体系认证,实施卓越绩效国家标准1年以上。 (四)近3年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质量水平处于国内或同 行业领先地位;同时提供连续3年财务报告、报表。(五)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 二、质量管理奖申报程序及要求: 1、每年第一季度省名牌办在相关媒体公告省质量管理奖的申报 通知。符合省质量管理奖申报条件的企业,应根据申报通知要求如实填写#省质量奖申报表 (见附件1) ,依据#省质量奖评价 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撰写自我评价报告 ,同时准备相关证实性 材料(见附件2) 。 2、申报组

3、织需将上述申报材料在#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 办公室规定期前报送省级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所在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署推荐意见。 3、省行业主管部门、市质监局统一将填写推荐意见后的组织申 报材料报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质量处) 。 三、质量管理奖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省质量管理奖评价标准等同采用国家卓越 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 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部分。标准总分为1000分。 四、公司目前申报质量管理奖的局限: 1、企业未开展卓越绩效评价管理,申报企业条件必须满足实施 卓越绩效国家标准1年以上才可申报质量管理奖。 2、无法证实实施

4、卓越绩效管理的证据,无法依据卓越绩效评 价准则 (GB/T19580-2012)编写自我评价报告 (5万字以内) 。 3、目前我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未取得证书,且质量管 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正在计划转版(2015版标准)工作中。 4、目前公司经营绩效还有待提高(提供连续三年财务报告、报 表) ,经营绩效情况对质量奖有较大影响。 5、在支持公益事业方面需努力。五、若公司需要建立并实施卓越绩效管理,需按以下计划推进: 1、推进步骤: 2、推进计划内容: 推进计划内容 序 阶段 实施内容 备注 第五步:撰写“组织概述” 第六步:策划和制定自我评价计划 第七步:实施自我评价 第八步:制定并实施改

5、进和创新计划 第一步:领导决策 第二步:评价准则培训 第三步:建立推进和评价组织 第四步:自评师培训 第九步:下一步“学习循环”1 标准 宣贯 1、中高层领导、部门骨干评价准则培训, 课程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 1、成立公司卓越绩效管理推进委员会,按 月监督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推进工作。 2、在骨干中选拔成立自评师队伍、自评师 培训(约22人) 。 2 成立 机构 3、根据每月各部门实施情况,组织相关部 门持续调整卓越绩效管理制度,优化流程 1、对照标准要求,建立卓越绩效管理体系, 制订公司管理文件,明确职能,组织试行 3 流程 确定 2、各部门根据公司级卓越绩效管

6、理文件及 标准要求,制订部门卓越绩效管理工作实 施要求。 1、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标准要求实施卓越绩 效管理评价。 4 评价 及成 果保 持 2、根据评价结果,保持评价成果,形成各 部门标准化工作内容;制定并实施改进和 创新计划。 1、根据评定结果,总结表彰 5 总结 评定 2、长期有效推进,持续改进,学习循环。六、卓越绩效管理实施: 卓越绩效评价与ISO质量管理标准不同,质量管理标准只针对 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强调组织在市场质量保证方面的基本要求,而 卓越绩效管理扩大至组织的经营质量、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适用 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它强调在竞争中的经营管理及绩 效。准则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7、、各个工序、各个岗位、各个环节。 卓越绩效模式所提及的结果不仅是指产品实现过程带来的结果,而 是包含了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全方位的绩效和改进的结果,质量管理 体系标准是一个符合性的标准,企业符合了标准,都可以通过认证 获得证书。而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是一个成熟度标准,强调战略 绩效 结果和社会责任,仅达标或是优秀还不够。有资料分析,对于一个 普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成熟度也仅仅可达到 10%,这 个数字不一定确切,但能说明通过认证的企业其成熟度是远远达不 到卓越绩效管理要求的。 卓越绩效,意味着领先和榜样。在卓越绩效模式的评价中,经 营结果的比重占到了 400分,这在卓越绩效模式 1000分总

8、分中占了 40% ,而过程的比分仅为 160分(此部分才是质量管理标准所相关 的) 。建立此管理模式的企业应能连续 3年各项指标取得 25%以上的 增长。 现对我公司卓越绩效模式内容进行粗略分析: 4.1领导条款中:1) 、未系统进行环境分析(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 ,未有效分 析机会、威胁、弱势和优势; 2) 、未明确战略、政策、法律、财务、市场、运营等方面的风险分 析与管理,未确立应对相关风险的关键过程及绩效指标; 3)、未积极进行公益事业支持,未策划、确定重点支持的公益领域 并积极参与。 4)、未有效制定组织的长、短期发展方向、战略及绩效目标。 5)、未建立评审评价方法,通过评审来评

9、价组织的成就、竞争绩效 以及长、短期目标的进展; 6) 、未建立推进品牌建设的思路方法; 4.2 战略条款中: 1) 、未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务实的企业战略分析系统及工具; 2) 、未明确未来全局性战略制定过程,未系统进行战略规划、部署 和计划安排;内容包括如何提高组织的竞争地位、整体绩效。长、 短期计划时间区间设定; 3)、未有效实施和评价组织的战略及其目标的制定、部署及进展情 况; 4) 、未进行绩效预测,即管理诊断,包括自己和竞争对手的;。 4.3 顾客与市场中: 1) 、未确定影响赢得、保持顾客、顾客满意程度关键因素的方法。 (与体系相关)2) 、未能够有效的获得顾客满意信息(与体系相

10、关) ,包括竞争对手 和(或)标杆的顾客满意信息。 3)、未制定定期评价测量顾客满意的方法(与体系相关但无此要求 ) 4.4 资源 1) 、未采用矩阵制的组织结构,如建立六西格玛小组、评分项管理 组。 2) 、 ,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未通过系统的员工绩效评价并考虑员工职 业发展需求,未对包括高层领导在内的所有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有 效的管理。 3)、未有效形成为员工营造主动参与的气氛环境。 (与体系相关) 4) 、未定期调查员工满意程度,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 员工满意程度。需要时可增加针对性调查。 5)未有效对组织当前和未来的能力需求与员工现有能力的分析比较 ; 6) 、未根据战略规划和

11、发展方向确定资金需求,并将将资金的实际 使用情况与计划相比较。 7)未有效识别和开发信息源,如市场、顾客、员工、供方和合作伙 伴等方面的信息源。如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CRM)等。 (与体系相关) 8)未有效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评价,与同行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4.5 过程管理中: 1) 、未明确如何识别并确定支持价值创造过程的主要过程,确定关 键支持过程的要求,并如何确定支持过程的主要绩效测量方法和指 标。(与体系相关,但范围广) 2) 、未有效地将过程改进的结果应列入组织的知识资产,并在各部 门和过程中分享。 4.6 测量、分析与改进中: 1) 、未系统确定选择、

12、收集、分析和管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方法 。(与体系相关,但范围广) 2) 、组织的绩效未充分包括: 用于评价组织成就、竞争绩效以及长、短期目标进展的 绩效; 用于监测战略规划进展情况的关键绩效; 主要价值创造过程和关键支持过程的关键绩效。 3)、未有效应用主要的对比数据和信息分析结果,包括竞争对手和 标杆的数据和信息。 4) 、未系统有效地进行绩效分析,分析和评价的内容可包括:战略 目标、经营结果、行业对比、发展趋势、市场预测等。 5) 、未有效对组织的知识进行管理,未明确知识管理的归口部门和 过程,确定组织收集、积累、整合和共享知识的载体和平台,主要 包括来自员工知识,并传递来自顾客、供方和

13、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目前体系无要求) 。 6)未有效应用统计技术和其他方法,如:QC新老七种工具、统计 过程控制、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试验设计等。 (与体系相关,实施 效果不理想) 。 4.7 经营结果中: 1) 、主要经营方面的绩效评价和改进内容不足,未包括组织的治理 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绩效。 2) 、未对三年的主要绩效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以反映当前水平和趋 势,并与竞争对手和行业标杆的数据进行对比。 3)、顾客满意程度的主要测量结果未有效反映当前水平和趋势;未 反映在本行业中的水平以及与竞争对手和同行业标杆对比的结果。 4) 、无市场绩效测量指标及其当前水平和趋势;无与竞争对手和同 行业标杆绩效对比的结果及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水平。 5)财务绩效的主要测量指标及其当前水平和趋势情况不佳,2015 年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 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综合指标等 20多项指标大 部分处于同行中下游。 6)公司的社会责任、公益支持结果不佳,可包括对文化、教育、卫 生、慈善、社区、行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等方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