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网络教研的建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5810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网络教研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给网络教研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网络教研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网络教研的建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给网络教研的建议 网络教研自诞生之日起就广受好评,近来更有铺天盖地、如火如 荼之势,原因何在?笔者以为,关键就在于:平等、真实、自由、开 放。参与者不需要领导审批,不需要长途跋涉,不需要曲折委婉,不 需要诚惶诚恐,只需要一台能联上互联网的电脑,便可随时参与,实 在是非常方便。讨论时,可以大声疾呼,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尽情发 挥,让人痛快。因为参与者来自天南地北,因为参与者的知识积累、 生活阅历等各各不同,又因为大家都能够说真话,更因为教研形式不 拘一格,灵活多样,所以教研就成了盛会,能给大家以启发,能让大 家有收获,因此大家才能激情澎湃,乐此不疲。但网络教研的不足也 显而易见,比如活动松散、

2、不易管理等等,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对网 络教研进行合理规范的管理,进行及时有效的引领呢?笔者不才,愿 提供5 条建议。 1、别剥下老师的“马甲”。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所以老 师们才能脱下客套和虚伪,坦露真诚,畅所欲言。这很难得,很可贵, 需要保护。不要说“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是的,你完全能 够,但又何必呢? 2、让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网络教研有多种形式,相信随着技 术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更好的形式出现。但是,任何技术都 不是万能的,任何形式也都不是完美的,哪种形式最适合哪种内容只 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证实,千万不要想当然,更来不得一言堂一“霸” 手。比如我们已经知道,博客适合撰写

3、教学反思,论坛适合专题讨论, QQ 和聊天室等便于即时交流式的远程集体备课。 3、要立足于一切为了成长。教育的实质是成长,学生要成长, 其实教师更需要成长,而且比学生更迫切,更自觉,更不易。人们往 往是关注了学生,忽视了教师。网络教研给老师们的却正是成长的机2 会,这个机会是那么生动,那么美丽,又是那么及时,老师们都非常 希望能把握住这样的机会。请多给老师们一些鼓励和支持吧。当然, 最好是实际的行动。 4、力求以平常心看待网络教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网络教 研也不是速成班。网络教研尽管具有这样那样的优势,但是要指望它 能三天五日就大规模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成绩, 那也是瞎想,

4、不切实际。网络教研来不得急功近利,凡事都需要一个 过程,成长也是一个过程,要支持老师,但请不要催促老师。要力求 保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5、要不断追寻教书育人的幸福感。老师们的幸福指数每况愈下 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师的“职业倦怠”也是众所周知。为什么?关键 就在于老师们已难以倾听学生,聆听自己,教学变得单一、枯燥,教 育的家园已贫瘠甚至被污染,老师们缺乏鲜活的观察,难有新鲜的思 考。而网络教研倡导教师们多读书,多思考,多书写,能给生活描抹 亮丽的色彩,能让老师增添工作的动力。其实这才是网络教研最值得 称道的地方,它远比让老师解决了几个教学难点重要得多。假如老师 们能依托网络教研,端正工作态度,积极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水平, 用心感悟教育的真谛,不断追寻教书育人的幸福感,校园变乐园硕果 满枝头还会遥远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