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复习资料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5789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复习资料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特复习资料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特复习资料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特复习资料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特复习资料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复习资料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复习资料汇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即战略机遇期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生产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 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进人新的发展阶段以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人显著增加,整个 中国大地一派蓬勃发展景象同时要看到,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增 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不仅经济总量需要继续增长,更艰巨的任务是提高科技水平 和经济增长质量。2.城乡差距过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人进一步增加,衣、食、住、行、用水

2、平继续提高,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使贫困人口免除了饥寒之苦同时要看到,目前所达到的还是氏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而且平均数住住掩盖着不同社会阶层收人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城乡居民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居住环境及收人上来, 还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机制、就业等方面。3.贫困人口和低收人群体还占有相当数量目前,我国城乡低保人口有 7400 多万人,靠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日子每年城镇新 增劳动力有 1000 多万人,几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和落户城镇,进城务工人员中有 2 亿多人还没有平均享受城市居民的 公共服务;全国还有 8500 多万残疾人在我国人口众多、不发达、发

3、展又不平衡的特殊国度里,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 历史过程,让 13 亿多人都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本轮的战略机遇是长时段、大空间、稀缺性,并且机遇和挑战、风险都将呈现一种正相关性,若要在这 21 世纪做到 长足的发展,就要抓住属于中国发展的普遍机遇和特殊机遇,努力规避各种风险,跃上新的发展台阶。1.国际环境国际体系处于重大的转变期间,给中国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战略合作空间,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 主题也是潮流,这是最大的机遇。经济一体化及全球化,将世界各地的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性 及共同利益大卫增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世界整体和中国会

4、保持和平的发展大环境。与此同时,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为经济 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2.国内环境就国内的发展机遇来看,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构成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潜力、空间和机遇一是改革处于 攻坚阶段,充满困难和挑战,同时改革又会破除发展的体制障碍,释放发展的潜力活力,为发展注人强大动力二是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进人关键期,无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还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三是产业结构处于重组、升级的战略调整期,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会形成发展的新优势四是推动中

5、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互动 融合、同步发展,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后劲五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人持续实施期,区域经济由不平衡到协调发展,为经 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 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内涵及关键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是经济发展方式的 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 1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是, 中国是在转型背景下对发达国家的追赶,也付出了高污染、高耗能以及牺牲居民福利的代价。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 的诉求日益迫切,倘若继续把发展

6、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视持续健康发展,忽视居民福利乃至 生存环境,那么这样的增长模式不仅难以持续,也最终会失去民心。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追求增长速度向追 求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全面性战略思维的转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是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经济增长归根到底要依靠技术进步。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 制过于单一,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全面、不可持续问题伴随我们改革开放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原有的 动力机制已不能适应我国未来增长的需要。 “换挡”需要松“油门”。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每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后,不是经济增

7、长 迅速提速,而是生产率的短期下降。我们要认识到“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长“换挡提速”的必然过程,是经济 增长动力机制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增长动力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的必然过程;还要认识到“换挡提速” 过程中操纵不慎出现“熄火”的风险,定力要强、心态要稳、动作要准。新常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关键在于如何适应新常态。我国目前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 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既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也受累于自身的体制性问题。要化解 短期困难,为改革赢得时间、空间,就必须在科学认识新常态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常态。

8、 3.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70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 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潮流与趋势。在以市场化手段提供主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 化产业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而西方文化之

9、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展,也与其高度的文化产业化密切相关。我们应当 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文化产业集群以及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借鉴经济发达国家 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 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计划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 产业的美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居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他衍生产品开 发与销售,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虚心学习和借鉴这些办法和经

10、验, 是推进我国文化建设事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捷径。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 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决制约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关键,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建设的方向,突破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的文化观念的束缚,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 要的新的文化体制。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尽快转变角色定位,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对于新兴文化企 业、高新技术文化企业以及涉及国际文化品牌、教育、媒体传播等行业中的文化企业,政府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

11、收优惠 政策、所得税返还政策、国家政策性贷款优惠利率政策以及财政贴息贷款政策等加以引导和扶持,并鼓励文化企业间的联合。 同时,加强文化法律制度建设,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工作者个人利益,为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以文化产业集群化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 文化产业集群作为改善和聚集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决定要素的条件,其具体 作用:(1)由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因而文化产业集群加大了知识外溢的力度和深度,产生了异常明显的 外部经济效应。(2)文化产业集群利用群内的资源、品牌、资金、信息等要素进行优势互补,群体的效益大于联合之前各个成员 企业的个别效益之和,实现了明显的协同

12、效应。(3)集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化和经验丰富的人才,也吸引到更多的 外地人才到当地集群来。因此,要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集群,牢牢把握互联网和手机等媒体的发展,利用我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和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有利条件,做强做大部分优势产业,并且在今后开展适度的对外品牌并购。大力发展影视、出版、广告 等媒体产业,同时,利用不断累积的资源和管理经验,逐步走向国际化。通过文化产业之间的“互渗”,更好地进行文化产品的 宣传和销售,使文化更广泛地得到推广,更有效率地提升文化软实力。 (四)以人才培养夯实文化产业繁荣之本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之本。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贯彻人才兴文战 略。体

13、制机制的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都要有利于稳定人才、吸纳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优秀人才和文化工作者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要努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艺术创作人才、新闻采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科技人才 和基层人才骨干队伍等。建立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加强国际、国内人才交流,引进一批优秀产业人才和领军人 物。 5.科学发展新理念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创新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协调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14、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 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 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 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15、,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 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意义 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 ,是关系我国 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1.用新的发展理念揭示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道路越走越宽广理念是思想理论的核心。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的 思想理论的核心。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总结反思发展经验教训、准确判断发展趋势的结晶。 “五大发展理念”把世界上成功和 成熟的经验点透了、说明了,把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理顺了、厘清了,把要解决的重要发展问题展示出来 了,深刻揭示了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发展规律,是关于今日世界在怎样发展、今日中国如何发展的思想结晶。 2.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拓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格局新面貌发展理念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契合实际、 推动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 ,契合中国发展实际,必将引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决胜纲领的灵魂。理念在理论、纲领、规划等中居于灵魂地位,具有统摄作用。 3.用合规律合目的的发展理念指引未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根基开辟道路发展理念能否管长远,要看它能否 经受住历史检验、持续推动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合规律合目的,必将引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指引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