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5590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四川省南充高中(637000) XXX 论文摘要: 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 在全国开展起来。然而,数学课程改革是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 个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目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以高中数学试验教材为载体已在全国十一个 省市试用。按照国家教育部计划,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在 2010 年在全国实施。对比新旧教 材有几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材 一、 新教材新理念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中小学 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1-2002 年核准

2、编写教材 118 套( 小学 55 套、初中 63 套),其中 20 个学科 47 套(小学 18 套、初中 29 套)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 2001 年 9 月进入全国 38 个实验区进行实 验。预计 2003 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同年级学生的 35%左右。2004 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 全国推广阶段,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 65% 至 70% 左右。到 2005 年秋季,中 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这次课程改革规模之大、进展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改革,不仅引起教育界而且引起 了

3、全社会的密切关注。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以数学学科为 例,对比新旧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带来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体现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功能: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 新教材的理念之一: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 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作人。更多地 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 而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 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传承 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

4、的过程。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 感受。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 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 成了双向互动。 这种变革不是形式上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而是存在深刻的内 在动因。首先,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知识是无穷无尽、永远也学 不完的,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用说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就 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知识也学不完。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

5、识,是打牢 基础、以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单向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其次, 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变得日益重要。不仅要学到东西,而且要了解怎样去学,如何才 能学得到。知识是一层不变的,而方法是炅活的,学会了方法,才懂得怎样去学,怎样掌握 新的知识,面对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增加和变化,才不会束手无策。学生的头脑不是知识 的容器,而是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中心,他应该懂得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 怎样加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再者,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 而是在原有思

6、维逻辑、认识水平上的激活和重构,并渗透着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的影响。相比之下,传统的教材观对这些因 素重视不够,新教材在知识的陈述、尤其是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反应、 贯穿着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种新的理念学习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摆脱 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以饱满的热情投 身到课程改革中来。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 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 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

7、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再者,教师要认识 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 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 维教学模式。(2)教学模式:由封闭式到开放式 既然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 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 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 织者、

8、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 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 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要你全部掌握和使用,只是提 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选 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 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 于一种被动地位。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发展的共性,而对学生的差

9、异性关注不够。 追求标准化和“一刀切”,不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学习需求而提供统一的课程、 统一的教学,在统一的时间里讲授相同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也追求标准化答案,课后布置的也 是一样的作业。这种“千人一面”的课程与教学尽管保证了教育质量发展的平衡性,也体现 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但过于注重学生共性的发展却有悖于人的发展的特点。众所周知,每 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因此学生学习 需求也不尽相同,如果只强调人的共性的一面而忽视了个性生长,往往会影响人的和谐发展。 而新教材为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其选文不再是封闭性的,不论是

10、以主 题设计还是以单元设计,都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 课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 具有开放性,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答案非惟一性,甚至是不确定的,只 是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和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和发展 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已经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是让学生复述或依既定的思路思 考,求得一致的答案。如数学教材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将会 出现什么情况?”、 “ 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其实设计这些问题目的不在于得到何种既定答 案,而在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可能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发现,有的对有 的错

11、,有的有道理有的无道理,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如果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 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要适应新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得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在线化前沿结构。教师 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 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

12、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 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 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 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 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 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3)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 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在传统的学

13、习观中,这个问题长期被忽视,虽 然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指出并提出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问题很 难从根本上解决。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 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 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 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 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 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 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 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 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什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师讲课,而学生 的学习效果却各不同,就是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点的差别。学生理解、学会和掌 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 探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