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34550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眼科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眼科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眼科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眼科学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科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学复习提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科学复习提纲 1.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外层为角膜和巩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是视网膜。 (1)角膜:位于眼球最前端,占外层纤维膜的 1/6 ,透明,无血管,有弹性,具有较大的屈光度, 表面被泪膜覆盖。 角膜由前向后分为 5 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角膜上皮层:为非角化、无外分泌功能、复层的鳞状上皮,表面覆盖约 7m 的泪膜 前弹力层:其内表面与基质层的连接非常牢固。前弹力层对机械损伤的抵抗力强,对化学损害的 抵抗力弱,损伤后不能再生。 基质层:人体中最透明的组织,占全角膜厚度的 9/10 。 后弹力层:对机械损伤的抵抗力较差,对化学性和病理性损害的抵

2、抗力较高,损伤后可以再生。 角膜内皮:细胞间连接紧密,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其与后弹力层的连接较为松散,因此角膜内 皮可从内弹力层脱离。损伤后不能再生。 角膜的生理作用: 维持眼球的完整及对眼球内容物的保护 透光性 参与屈光 渗透作用 感知环境和外界刺激 (2)巩膜:构成眼外层纤维膜的后 5/6其生理作用:和角膜、结膜等共同构成眼内容物的外屏障,避光,眼外肌的附着点。当眼内压低时,一定量的眼内容物的增加引起的眼压增加幅度小,但在高眼压状态时,同样 的眼内容物增加, 会引起较大的眼压升高。巩膜的这种特性被称为巩膜硬度或可扩张性。 角膜缘(limbus):是角膜与巩膜、结膜的移行区,前界为角膜前弹力

3、层和后弹力层末端连线,后 界为巩膜内缘与前界的平行线。临床上通常将透明角膜与不透明巩膜之间的移行区称为角膜缘。是 眼内手术的重要标志。 前房角:前房是由角膜、虹膜、瞳孔区晶状体、睫状体前部共同围成的腔隙,其最周边处称为前房 角。前外侧壁是角巩膜缘,后内侧壁为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端。前房角是防水排出的主要途径,对 维持正常眼内压起重要作用。包括以下结构:Schwallbe 线、巩膜突、小梁网、Schlemm 管。 (3)葡萄膜:又称色素膜,血管膜。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虹膜:中央有圆孔称瞳孔,大小可随光线的改变而改变。虹膜的间隔作用和其中央的瞳孔构成光 学系统上的光栅装置。睫状体:分为

4、两部- 睫状冠(褶部)和平坦部、睫状突的无色素睫状上皮司房水的分泌,房水协 助维持眼压,提供角膜后部、晶状体、小梁网代谢所需的物质。房水还是屈光介质的组成部分。无 色素睫状突上皮间的紧密连接、虹膜组织的连接、虹膜血管构成血-房水屏障。睫状体的另一功能 是调节眼内压 脉络膜:主要由血管构成。眼球血液总量的 90%在脉络膜,其中 70%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毛 细血管层营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外出、视神经的一部分,并且通常是黄斑区的唯一营养来源。 (4)视网膜:由内层的神经上皮和外层的色素上皮构成。功能是捕捉外界的光并对光引起的刺激 进行处理。其重要标志有黄斑和视乳头。 视乳头:距黄斑鼻侧约 3mm

5、处,又称为视盘,是视神经穿出眼球的部位,其中有视网膜动静脉 通过。其中央的小凹陷区称视杯。 黄斑部:包括凹部、中央小凹、中心凹、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其中,中央小凹处引起的视 力最好,外伤时也最容易发生黄斑孔。 2.房水循环途径:由睫状体的睫状体上皮产生后到达后房,通过瞳孔进入前房,然后由前房角经小梁网进入 Schlemm 管,再经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最后进入巩膜表层的睫状前静脉而回到血液循环。从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经虹膜表面隐窝吸收经玻璃体视网膜排出 3.视路: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包括六个部分: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

6、、视皮质。 4.光反射:当光线照射一眼瞳孔,引起被照眼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而未被照射的对侧瞳 孔也相应收缩,称为间接对光反射。 5.泪道:包括泪点(起始部) 、泪小管、泪囊、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四部分 6.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将受检者头部摆在裂隙灯颏架上,使其额部紧贴额 架,透过钴蓝滤光片观察。在下结膜囊滴一滴 2%荧光素钠,嘱受检者眨眼数次以使荧光素钠均匀 分布于角膜表面,睁眼注视前方不再眨眼,检查者立即持续观察受检者表面泪膜并开始计时,直到 角膜上出现第一个泪膜缺损时,如果泪膜维持时间短于 10s,表明泪膜稳定性不良。 7.睑腺炎:又称麦

7、粒肿,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病变。睑板腺感染时 为内睑腺炎,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时为外睑腺炎。 8.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是睑板腺的特发性慢性非化脓性炎症。由于脂类物质在 Zeis 腺和睑板 腺内积存,挤压邻近组织引发慢性肉芽肿性炎症,通常有一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睑板腺分泌 物及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9.倒睫与乱睫:指睫毛向后或不规则的生长,以致触及眼球的不正常情况。病因以沙眼最常见。10.角结膜干燥症:又称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 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按病因分为

8、四类: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粘蛋白缺乏性干眼;脂质缺乏性干眼;泪液动力学(分布)异常所致干眼 11.结膜炎临床表现: 结膜充血:急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体征。充血特点是表层血管充血,穹窿部最明显。鲜红色充血提 示为细菌性结膜炎,充血模糊不清则为过敏性结膜炎。 结膜分泌物:各种急性结膜炎的共同体征。最常引起脓性分泌物的病原体是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 如患者晨间醒来,大量分泌物糊住眼睑,提示可能细菌性感染或衣原体感染;过敏性结膜炎分泌物 呈粘稠丝状;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呈水样或浆液性。 乳头增生:非特异。多见于睑结膜,呈天鹅绒样外观。 滤泡形成:若滤泡位于上睑板,要考虑衣原体、病毒或药物性结膜炎 膜和伪膜:腺

9、病毒结膜炎为最常见原因 球结膜水肿 结膜下出血 结膜肉芽肿 结膜瘢痕:长期的结膜下瘢痕可引起倒睫、睑内翻等并发症 假性上睑下垂: 耳前淋巴结肿大:病毒性结膜炎的重要体征 11.沙眼的分期 (1)国际上用的 MacCallan 分期法: 期:早期沙眼。上睑结膜出现未成熟滤泡,轻微上皮下角膜混浊、弥漫点状角膜炎和上方细小角 膜血管翳。 期:明确的沙眼。a 期:滤泡增生。角膜混浊,上皮下浸润和明显的上方浅层角膜血管翳。b 期:乳头增生。滤泡模糊。可以见到滤泡坏死和出现上方表浅角膜血管翳和上皮下浸润。 瘢痕不明显。 期:瘢痕形成。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同我国期)

10、 期:非活动性沙眼。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同我国期)1979 年我国分期法: 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12.沙眼的诊断(WHO 标准):至少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两条1)上睑结膜 5 个以上滤泡2)典型的睑结膜瘢痕3)角膜缘滤泡或 Herbert 小凹4)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13.角膜炎的病理: 第一阶段为浸润期。此时患眼有明显的刺激症状,临床上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

11、视力有 下降。 第二阶段为溃疡形成期。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角膜溃疡。可出现后弹力层向前膨出,角 膜穿孔,角膜瘘等。 第三阶段为溃疡消退期。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溃疡周围浸润减轻,可有新生血管长入角膜。 第四阶段为愈合期。溃疡区上皮再生,缺损由瘢痕组织修补。溃疡面愈合后可遗留厚薄不等的瘢痕。 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者称角膜云翳(corneal nebula) ;混浊较厚略成白色,但仍能透见虹膜者称角膜斑翳(corneal macula) ;混浊很厚呈瓷白色, 不能透见虹膜者称角膜白斑(corneal leucoma ) 。 14.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

12、:一般起病急骤,多有角膜创伤或戴接触镜史。患眼有畏光、流泪、疼痛、视力障碍、眼睑痉挛等症状。眼睑、球结膜水肿,睫状或混合充血。病变早期角膜上出现界限清楚的上皮溃疡,溃疡表面和结膜囊多有脓性分泌物。前房可有不同程度积脓。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局灶性脓肿病灶,伴有边界明显灰白基质浸润;革 兰氏阴性细菌 感染,多表现为快速发展的角膜液化坏死。 15.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有植物性角膜外伤史或长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病史。起病缓慢,亚急性经过,刺激症状较轻,伴视力障碍。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乳白色,致密,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溃疡周围有胶原溶解 形成的浅沟或 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免

13、疫环。角膜感染灶旁可见伪足或卫星有浸润灶,角膜后可有斑块状沉着物。前房积脓呈灰白色,粘稠或糊状。可引起真菌性眼炎。 16.调节:晶状体具有改变其对光线的聚焦程度,已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一过程成为调节。调 节是由晶状体和睫状体共同完成的。视远物时,睫状体内睫状肌松弛,悬韧带使晶状体囊保持张力, 晶状体变得扁平,远处物体自然成像于视网膜中心凹;视近物时,睫状肌向前、向内收缩,悬韧带 松弛,晶状体前表面曲度增加(后表面曲度不变) ,将光线聚焦于视网膜。 17.老年性白内障:分为三型-皮质性、核性、后囊下性。 (1)皮质性白内障:最常见,分为四期初发期:晶状体皮质中可见有空泡和水隙形成。水隙从周边向

14、中央扩大,形成轮辐样混浊。 晶状体周边前后皮质出现楔形混浊,呈羽毛状。眼镜检查可见红光反射中有片状或轮辐状阴影。早 期周边的混浊不影响视力。膨胀期/ 未成熟期:晶状体混浊加重,皮质吸水肿胀。以斜照法检查时,投照侧虹膜在深层 混浊皮质上形成新月状阴影,称为虹膜投影,为此期特点。患者视力明显下降。成熟期:晶状体内水分溢出,肿胀消退。晶状体完全混浊,呈乳白色。视力降至手动或光感, 眼底不能窥入。 过熟期:晶状体因水分继续丢失而体积变小。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成乳白色颗粒 (Morgagnian 小体) ,棕黄色的核因重力而下沉,称为 Morgagnian 白内障。若囊膜破裂可引起晶状 体过敏性葡萄膜炎

15、;若阻塞了前房,可引起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2)核性白内障:核的混浊从胎儿核或成人核开始,初期为黄色,随病程进展颜色逐渐加深呈黄 褐色、棕色甚至黑色。 (3)后囊下白内障:裂隙灯下可见后囊下有许多黄色小点、小空泡、结晶样颗粒构成的盘状混浊。 18.白内障的治疗 (1)药物治疗辅助营养药物 醌型学说相关药物 抗氧化损伤药物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中医中药 (2)手术治疗 白内障针拨术 白内障囊内摘出术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9.青光眼: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群或眼病。最典型的表现是视神经乳头的凹陷性

16、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缩小。 20.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以全或无的方式关闭,有眼压升高的明显表现。 (1)临床前期:指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特征-浅前房、窄房角等,但尚未发生青光眼的 患眼。 (2)发作期:典型的大发作:即所谓急性大发作。起病急和明显的眼部体征是其特征。由于房角突然大 部分或全部关闭,眼压急剧上升,出现明显的眼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症状;视力可高度减退,可 仅存光感。眼底检查可见球结膜水肿,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瞳孔扩大,对 光反应消失,前房很浅,眼部刺激征等,眼底因水肿而难以窥见。眼球坚硬如石,眼压多在 50mmHg 以上,可超过 80mmHg。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上皮水肿,角膜后有虹膜色素沉着(色素性 KP) ,房水闪辉,虹膜水肿、隐窝消失。晶状体前囊下可呈现灰白色斑点状、粥斑样的混浊,称为 青光眼斑。不典型发作:亦称小发作。临床特点是患者自觉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眼部酸胀、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