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论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034545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舞蹈教学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舞蹈教学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舞蹈教学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舞蹈教学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舞蹈教学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舞蹈教学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教学论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舞蹈教学论教案古 典 舞 身 韵 姓名:周燕 学号:40713147 院系:音乐学院 舞蹈系 07 级专业课教案 古典舞身韵 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数:两个课时 一、教学目标:“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身韵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这一点集 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 的修养等方面。 教材分析: 1、古典舞的定义: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 提 炼 、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 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 严谨 的 程式

2、 、 规范 性 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独立的舞种,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诞生的。它从舞蹈艺术特有的审美规 律出发,在借鉴中国戏曲舞蹈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吸收中华传统武术精华,兼以现代科学 精神融入新的美学取向,逐步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点和民族精神风范。在经过多 年的实践和探索后,中国古典舞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舞种训练体系。 2、身韵的定义:“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 “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 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 ”这是中国

3、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 ,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风格源是明显的 , 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 义。 3、其主要艺术特征: “身韵”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对形体动作的要求以“神似”为主,从而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动 作程式化模式。身韵将身法与韵律结合,其结合点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从而突 破了戏曲舞蹈的“做、打”程式化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神韵”带动形体的艺术特 征。 4、主要内涵“身韵”从字面上来解释,可以说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作为一门课来讲,突破 原有“身韵”课的动作定式,而取一种变化无穷、富于规律的构建方式使元素的提炼、动 作的派生、性格的演变更富有活力。因此,身体韵律课已不

4、仅仅是教会几个元素、动作和 组合,更重要的是同时把握一种方式方法。“身韵”之所以在中国古典舞历史进程中能够 产生巨大的实践效应,就在于它从“一”中走出,而又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中返回到“一” ,这就要看我们如何掌握手中的“一”,去生二生三乃至万物。 5、对集训课的价值 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 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后,确定了以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 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其具 体表现为: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 练上的一大突破

5、。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他元素的幅度要大。它的运 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 范围时,背阔肌便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随意控制的目 的,从而充分利用背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古典舞 在 节奏特点 上的把握 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 奏上多为附点(抻 赶)或切分(赶 抻)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 、动静、缓急、放收、吞吐 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 点和韵律感。 2、 古典舞的审美 一

6、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 现了“形、神、劲、律 ”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其规律是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 古典舞身韵课程的特点 身韵的出现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 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 对古典舞 身 韵 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在 学 习 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中将 “身韵”的教学渗透 到基训课的 “骨髓”中,真正的将其作为古典舞的 “核”来加以正确对待。 三、教学过程及内容(一) 组织教学及导入新课 “同学们,

7、我们今天学习古典舞身韵- 舞姿组合,希望能把握其风格韵律。 本堂课训练内容有:手位训练,脚位训练,舞姿训练,身韵训练。 (二) 进行新课、教授新知识 1、 基本概念: A、基本元素 提:头低下,上身向前弯曲,在此基础上腰椎由下至上一节一节地提起至头顶到所能 达到的最高点的运动路线。 沉:在上身直立的基础上,腰椎由下至上一节一节地提起至头顶到所能达到的最高点 的运动路线。 冲:在上身直立的基础上,用肩的外侧和胸部向第二方位或第八方位移动的动作过程。 动作过程中双肩保持水平,头部和向前移动的肩部呈反方向运动。 靠:在上身直立的基础上,用背部向第四方位或第六方位移动的动作过程。动作过程 中双肩保持水

8、平,头部和向后移动的肩部呈反方向运动。 含:上身直立的基础上腰椎由下至上一节一节地提起至头顶到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的 运动路线。 腆:上身直立,胸部向正前方探出至最大限度的动作过程。动作过程中保持挺胸、头 部正直。 移:在上身直立的基础上,以腰为动力点,上身在水平线上向左向右移动的动作过程。 动作头部正直。 B、审美体态 拧、倾、仰、 C、运动轨迹 圆、平圆、立圆、 D、方向感 点:尤其指亮相,瞬间的停顿。 线:动作的运动路线 面:动作造型的画面 E、身韵审美核心 形:外部展现的体态、动作、舞姿 神:内在的气息、韵律、神采、内涵 劲:动作内在的力度、节奏、层次的处理 律:动作的一般规律 2、 基

9、本手型、手位造型、步位与步法 A、基本手型:兰花指 B 基本手位造型 a 双背手 b 山膀按掌 c 双山膀 d 顺风旗 e 托按掌f 双阳章 g 双提襟 C 基本步位 a 踏步:在小八字步的基础上,另一只脚至其后方,脚掌踩地,膝盖藏于主力脚膝盖后面。 b 丁字步:前脚跟对后脚心,双脚呈八字状。 c 点步(虚步) d 大掖步 D 基本步法:蹉步、行步 (三) 巩固新知识 八大手位组合 音乐:4/4 拍 准备:子午向 ,脚下丁字步,双背手准备。7-8 拍,提沉手臂一次。 1x8:1-2 拍,提沉同时右手提腕,立半脚尖,3-4 拍,落半脚掌,同时主力退弯曲,动力腿直腿勾脚,小双簧手5-拍,上步丁字位

10、,单按掌亮相6-8 拍,凝神。 2X8:1-2 拍,提沉同时右手提腕,3-4 拍,落半脚掌,单手旁提步,步至踏步位5-拍,单托掌亮相6-8 拍,凝神。 3X8:1-2 拍,上步移重心,左手按掌,右手前延伸3-4 拍,撤步至踏步位,双纷手5-拍,顺风旗亮相6-8 拍,凝神。 4X8:1-2 拍,向后倒重心点地,切手3-4 拍,撤步至大掖步,按掌向前推出,5-拍,亮相6-8 拍,凝神。 5X8:1-2 拍,行步,右手提襟3-4 拍,行步三不,背身同时左手提襟5-8 拍,向六点方向上步成 踏步为,慢至托按掌。 6X8:1-2 拍,挺顿3-4 拍,转身成姿态斜腰,点滴舞姿,阳掌5-拍,点地划到后,双盖手至胸前交叉,6-拍,同时主力退弯曲,动力腿直腿勾脚,蹉步,摊手7-拍,盖手至双托掌,踏步亮相8-拍,撤步转身踏步位,双手提襟 结束:注意:1 跳就是跳跃,即在空中形成一中优美的造型姿态。跳达到轻巧稳健。 2 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 性而完成。基本舞姿包括手脚的基本形态姿态,基本位置,部法的训练,配合腰腿功、技 巧形成一组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 3、注意节奏处理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古典舞身韵中的舞姿组合,希望大家熟记要点,细心体会,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