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502470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指导江苏省盐城中学 刘红【仿真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当代学者林庚先生说:“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要像孩子那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和美。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出一个概念是“黎明的感觉”,每天睁开眼睛看到黎明,就像获得新生。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名师题解】写好这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细读品味材料。材料的三段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葆有天真和好奇,努力发现世界的美,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林庚先生的话重在“发现”世界的新美;川端康成

2、先生在凌晨四点人们都熟睡的时候,看到海棠花依然开着,爱怜地形容为“花未眠” ;梭罗提出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有“黎明的感觉”, 每天获得新生。我们细读材料,要聚集三个材料的要点,概括出材料的要旨。角度一:可以从“诗意地活着”的角度去立意。诗意地活着,是相对于“过分追求物欲” “功利地活着”而言的。这个命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可以针砭时弊。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缕花香;可以是一卷在握,可以是雅乐相伴。人如果能够遏止物欲,精神世界就有更多的自由,能更多地看到世界的新和美。 “诗意地活着” ,包含以下内容:更多精神追求,注重文明品质;热爱和维护生活中的美好;有环保意识,珍爱生活中的拥有;为世界创造美选材

3、小贴士:选这个角度的素材,可注意正面和反面的事例。反面的例子可能较多,如,当今社会,许多人认为物质愈多,生命的自由就愈多。无论城市或乡村,不择手段的攫利者随处可见,斗富比阔者大有人在 正面例子其实也很多,古往今来,许多人不羡名利,活出了高洁的人生境界。我国历史的 长河中,不乏 诗意地活着、不为名利所累的高明之士,东晋的陶渊明、近代的李叔同、当代的钱锺书等就是代表。角度二:可以从“善于发现美”的角度去立意。发现生活中的美,特别是庸常生活中的美,需要一颗诗意和善感的心。哲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树着牌子:“慢慢走,欣赏啊!”都在告诫人们,要发现品味身边的美

4、。善于发现美,对人生而言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思索。发现美,体会到美的存在,也就能珍爱生活,珍惜和保护美好的所在,也就能让人乐观面对一切,积极进取而奋发有为。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太多,古今中外都有。选材的时候,要注意分类,如发现自然之美,能写出自然之诗;发现人类创造之美,智慧和劳 作成就文明之美(包含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发现人与人之间情感之美,情感是维系人与人 纽带,使得社会和 谐美好写作时,宜注意区分类别。角度三:可以从“热爱大自然”的角度去立意。梭罗、川端康成和林庚先生都是自然之子。他们都用心灵关注自然之美,发现自然的诗情画意,探究自然的秘密,寻找自然的哲理。他们进而以自然的哲理来

5、观照人生,启迪人们如何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自然之中,是人类的福分。人类要努力发现自然之美,热爱自然,适度从自然中获取,更多地要回馈和保护自然之美,让地球永远清洁美丽而不受污染,成为我们永久的家园。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有两类。一是因 发现自然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如史 铁生在地坛,发现地坛有古老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各种小生灵,自然和文化之美使他明白人活着应该如何面对困境走出困境。二是因为发现自然之美,进 而用尽心力去保护自然的纯洁美好,这方面事例有很多。如环保人氏梁从诫为保护自然环境耗尽 毕生精力。【高分素材】素材一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6、”柏拉图“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 ”海德格尔“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 ” 季羡林素材点拨:这三则名言都用诗一般的语言, 说明生活有应该 有诗意的存在, 应该发现世界的美,应该有心灵的追求。三则材料,前两则可一起用,后一则可用在心灵的追求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追求面包,而忘了水仙花,忘了看看自然的花朵,听听自然的风声,忘了内心的充实和灵魂的丰富。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论证的力量。引用的同时,可然后联系现实,用对比论证来针砭时弊。素材二 沱江水、石板街、吊脚楼、古长城,凤凰古城凭借着千年时光沉淀的韵美吸引着四方游客。凤凰原居民们,以此为傲,也以此为生。但如今,他们却希望时光回溯,

7、退回到 2013 年 4 月 10 日以前。4 月 10 日,凤凰古城对进入的游客收取 148 元门票。收费后,商业气息更加浓郁,自然之美日渐丧失。素材点拨:这个素材体现人们对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镇的商业化“破坏”。凤凰,既有自然美景,又有历史文化内涵。怎样保护“美”,不是 让它更商 业化,不是过度开发,不以谋利为目的,值得思索。诗意的古镇,是 诗意的存在,应该保持它的原生态,保持那里人们的淳朴和善良,不能让世俗的逐利之风 去污染那一方水土。而如今,建造 伪仿古建筑,改造本来有历史积淀的文物古迹,破坏自然美,各种商业化运作使“ 美”的景点渐渐失去本色,失去美感。素材三 “我总是被大自然的美丽所吸

8、引” ,英国著名环保人士、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在谈到她数十年的环保生涯时,首先想到的是孩童时期感受到的大自然之美。正因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她从平凡女孩成长为国际环保领军人物。图尔明的亲戚是植物学家,她很小认识各种植物和花朵。十二三岁时,她在埃塞俄比亚生活了一段时间, “这是片美丽的土地,我爱上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开始了解这里环境问题” 。大学毕业,她重返非洲,做了大量环保工作。素材点拨:这个素材可用于写“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文章。因为感受自然之美,把保护自然当作一生的追求。这样 的人很多。 摄影家奚志农因为热爱自然而成为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在拍摄野生动物的同 时, 为 保护珍

9、稀动作东奔西走,付出所有。【素材练兵】每天拥有“黎明的感觉”吴小宁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出一个概念,即 “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睛看到黎明,看到天边的曙光,就像获得新生一样。“黎明的感觉” ,真好!黎明,晨曦初露,鸟儿在树枝间啼出最清亮的声音,树叶在风中摇下晶莹剔透的露珠,花园里弥漫着 杂草和花朵的清香,阳光金亮照在你的窗棂上一切都充满生机,都拥有活力!走在黎明中,你会觉得世界是新的,生活充满希望。可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人 说,他 们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到黎明了。他们夜晚总是睡得很晚,他们在半夜忙着看电视看球 赛,忙着上网 浏览和陌生人聊天,忙着和人应酬敷衍,忙着各种使他们难以入

10、睡的事情。他 们甚至到凌晨才睡,于是他们没法看到黎明。他们的白天也很忙,喧嚣充斥着他们的生活,欲望使他们像陀螺一样旋转 ,他们身心疲累,找不到宁静,看不到自然的美,没有了生活的享受。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停留片刻吧。在高速奔走时,停留一下,看一下自然,领略一下身边的美,感受一下周围的宁静。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 ”他因为按时 睡觉,能在凌晨时醒来,看到一株花正开得好,那 朵花像有灵魂的,在夜间开放,静静地绽开它的美。川端康成很欣慰看到了它的开放,没有辜负它的美丽。花努力地开出“美”来,一定启迪了川端康成,人也要 “开得美”, 为世界留下些美好的 东西。该怎样让周

11、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看一看自己的内心吧。内心需求什么?是不是需求过多而总不安宁?是不是只求物质而胸怀狭窄?季羡林说:“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 ” 物质当然是我们需要的,但是不能 让物质把我们异化了。人享受物质还要享受精神,精神丰富心灵就博大。发现自然之美,享受自然赐予,你便会感激自然,也想着去创造些什么。胸 怀博大,你便宁静而充满活力。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把目光放得更 远 些吧。目光不要 总落在自己身上,看看四周,为别人付出些什么。当你手中有两枝花,送一枝给别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坐在温暖的屋里,也为陌生的赶夜路的路人开一 盏灯,为他照亮一段路。当你充满活力地赶路,遇到需要你帮助的人,为他伸出一双手,扶他一把,送他一程。为别人付出,你会找到你存在的价值,你被人需要,被人依赖,你活得充实,你看四周也就充满了阳光。活着,每天拥有“ 黎明的感觉”,生活向你展 现了它的美,你也会使生活更美。【魅力点评】本文以散文化的笔法来说理,别具特色。作者主张人们活着总要拥有“黎明的感觉” ,诗意地活着,有心灵的追求,有博大的胸怀。观点明确后,他联系现实,针砭时弊,对人们在物欲较盛的社会如何有更多的精神追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条分理析地明确人们应该怎样做,摆脱生活的束缚,赢得心灵的自由。文章条理清楚,语言富有哲理并有抒情意味,很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