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02382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8-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88-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88-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88-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88-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8-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8-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了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发挥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的潜力及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厅里安排和我处工作重点,今年我处与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全省 17 个蔬菜主产县( 市、区),对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发展成效与特点(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势产区基本形成。甘肃地理气候类型多样,是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理想产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产业块状区域布局,培育了河西走廊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徽成盆地五大优势产区,成为我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20

2、08 年,全省蔬菜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 550 万亩、1056 万吨和 149.55 亿元,占到全省农作物总面积和种植业产值的 9.37%和 26.4%。与 2005 年相比,全省蔬菜面积扩大了 89.78 万亩,总产量增加 189.09 万吨,产值增加了 42.35 亿元,分别增长19.51%、21.81%和 47.32%。2008 年农 民从蔬菜产业中获得的人均收入达 349 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5.5%。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超过 10 万亩、15 万亩和 20 万亩的县(市、区)分别达到 17 个、8 个和 6 个,蔬菜已经成为我省种植业中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渭

3、河流域的武山县在蔬菜产业发展特别是塑料大棚蔬菜生产上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08 年全县塑料大棚面积 7.08 万亩,并与甘谷大棚蔬菜连成一片,区域特色非常明显。- 2 -(二)特色蔬菜迅速发展,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各地突出地方特色,规划引导,抓点示范,重点扶持,强势宣传,突出“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 ”,形成了一批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为一体的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科技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以甘兰、花椰菜、娃娃菜、架豆、西葫芦等优势蔬菜产品为主的“高原夏菜 ”已成为甘肃 的一张名片,享誉省内外。通过制定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有了较快发

4、展,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全省已创建了 10 个国家级、37 个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2008 年,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 105 万亩,其中日光温室 42 万亩,塑料拱棚 63 万亩;“兰州高原夏菜” 种植面积 300 万亩。目前,全省已建成了各类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469 个,规模以上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到 287 万亩,总产量565 万吨,总产值 71.54 亿元,分别占全省蔬菜总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 52.18%、53.5%和 54.26%。(三)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技术创新亮点纷呈。全省已建立健全了以省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水

5、平大幅度提高;建立健全了国家级蔬菜技术推广体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资经销部门、农业科技企业、农业技术市场、农业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服务蔬菜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总结出了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的良种种苗推广新模式,一大批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得到示范展示和集成推广。各地加快技术创新推广步伐,肃州区对日光温室旧棚进行改造,大力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为设施蔬菜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临泽县在戈壁荒漠区修建日光温室,采用有机生态型无- 3 -土栽培技术发展蔬菜生产,大大拓宽了设施蔬菜生产空间;古浪县利用日光温室率先开展工厂化集中育苗工作,既保证了种苗数量和质量,又缩短了生产

6、周期,取得了显著成效;张掖市上源蔬菜合作社通过租赁经营,流转农户的承包地 800 亩,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靖远县引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实现了秸秆还田、改良土壤、保护环境的统一,推广前景广阔。(四)加工转化能力明显提高,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精深加工企业 248 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 30 多家;年加工各类蔬菜 150 万吨,实现产值 21.76 亿元。冷链建设进一步发展,现有蔬菜保鲜库 85 处,贮藏规模 40 万吨,年周转量 150 万吨;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88 个,成员 3.32 万人,涌现出了张掖市上源蔬菜合作社、武山县北顺蔬菜合作社、甘谷县燕家

7、韭菜专业合作社、西峰区新城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发展典型,有力推动了蔬菜产业化经营。坚持一手抓生产加工,一手抓市场销售,以区域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基础,村头路口销售网点为辅助,蔬菜直销店、蔬菜超市、连锁超市等窗口式终端市场为补充的蔬菜市场营销网络初步形成,已建成规模较大的区域蔬菜专业批发市场 30 多个,年蔬菜交易量 380 万吨,交易额 48.5 亿元。(五)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发展环境更加宽松。2001 年,省委省政府把蔬菜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2002 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意见(试行)

8、,加大了扶持力度,2008 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将蔬菜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重要的- 4 -特色优势产业。市县两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项目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很高,蔬菜生产区域正在从川区向山区、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从耕作区向荒漠戈壁区推进。沿黄灌区的榆中县、渭河流域的武山县和甘谷县、陇南市武都区和徽县、成县将蔬菜生产推进到海拔2300 米地区;河西走廊灌区坚持开发与治理并举发展沙产业,走出了一条发展蔬菜产业的新路子,拓宽了蔬菜产业发展的空间。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新品

9、种选育引进欠缺。我省大部分蔬菜新品种要从外省引进,有些品种完全依赖进口。目前新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工作滞后,良种储备种类少、数量小、能力弱,适宜设施栽培、外观形状好、整齐一致、耐储运、货架期长的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严重不足。同时,地方传统品种、特色品种开发滞后,提纯复壮未有效开展起来,难以满足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二)专业化育苗体系不完善。目前全省蔬菜良种种苗统供率还不到 5%。全省以蔬菜专业化育苗和供应为主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寥寥无几。蔬菜种苗需求量很大,而工厂化育苗工作滞后,影响了蔬菜良种的普及推广和更新换代进程。(三)关键技术仍需突破。设施设计建造、工厂化育苗、冷链建设、土壤气候、循

10、环再利用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小型耕整机播机械、智能化控制设备和水肥一体滴(渗)灌设施等机械操作和自动化控制装备以及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黄(蓝)板等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培训更不上,一些地方甚至没有专门机构或专职技术人员。生产后期管理水平还需提高。- 5 -(四)质量安全监管任务较重。各地虽制定了一批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但普及率较低,投入品监管不十分到位,农民质量安全意识还没有得到进一步增强,农残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产地环境治理和保护缺乏手段,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一些劣质蔬菜也能进入市场销售。(五)加工贮藏销售能力不强。冷链建设不足,保鲜贮藏企业比较分散,设施简陋,贮藏量小。精深加工企业

11、少,加工品种单一,产能利用率低。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洁净处理及分级包装等发展严重滞后,全省至今没有一家净菜加工企业。市场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全省至今没有一处大型蔬菜物流中心,区域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少,配套设施简陋,有场无市、有市无场的现象普遍存在。培育品牌滞后,真正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不多。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中介组织带动能力不强。三、发展优势及潜力(一)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甘肃地处内陆,大部分地方干旱少雨,海拔高,土质优良,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发生少,农业污染轻,夏季气候凉爽,发展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优势明显,生产的蔬菜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多年来,各地

12、把蔬菜产业作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产业发展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农民种植蔬菜的愿望迫切,生产积极性较高。(二)具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了不同品种搭配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基本实现了茬口科学安排,套种及立体栽培技术逐步完善。如在日光温室生产方面开发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新型结构,在栽培技术方面总结出了膜下暗灌、高垄栽培、- 6 -设施蔬菜穴盘基质育苗、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 30 多项新技术、新工艺。(三)具有较大的增值潜力。以日光温室为例,在高海拔地区、高扬程灌区、干旱山区甚至戈壁荒漠区试验成功了适合日光温室生产的品种和栽培模式,实现日光温室进沟、上山和向干旱地区、戈壁荒漠区拓展,可实现

13、亩收入上万元。(四)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从国际市场看,蔬菜是我国国际贸易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出口量日益增加。特别是欧亚大陆桥的开通,为甘肃蔬菜走向中东欧市场打开了便利的通道。从国内市场情况看,沿海城市对内陆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依赖性增强,消费量呈刚性增长。同时,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发展蔬菜产业前景看好。四、发展思路与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突出区域特色,稳步扩大上游产业,大力拓展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抓好优势产业带和特色基地建设,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主攻产品品质,促进蔬菜生产向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河西走廊灌区重点发展日光温

14、室和钢架大棚等设施蔬菜、加工蔬菜、出口蔬菜以及蔬菜制种;中部沿黄灌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设施蔬菜、加工蔬菜、出口蔬菜、高原夏菜中期生产、特色蔬菜;泾、渭河流域重点发展塑料大棚设施蔬菜、高原夏菜前期生产;徽成盆地重点发展高原夏菜早春和秋延后生产、塑料拱棚蔬菜。主要目标是:到 2012 年,全省蔬菜面积发展到 640 万亩,总产量达到 1300 万吨,总产值达到 152 亿元,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率达到 65%以上。设施蔬菜发展到 150 万亩,其- 7 -中日光温室 50 万亩,塑料拱棚 100 万亩;“兰州高原夏菜” 发展到 400 万亩。5 个蔬菜优势产区特色更加明显,培育 40 个蔬菜重点

15、县(市、区),使种植面积占全省的 60%左右,产量占全省的 65%左右,出口量占全省的 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 550 元。五、保障措施(一)加强良种种苗统供体系建设。以省内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为依托,加快蔬菜新品种选育,力争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蔬菜优良品种;依托全省蔬菜技术推广部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试验、筛选储备、示范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尽快建立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育苗,实行统一育苗,统一供苗,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良种普及率。(二)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地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实施“

16、 一村一品” 项目为契机,促 进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落实蔬菜产品标准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加大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力度,加强投入品监管和产地环境治理,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集成推广日光温室二代标准化建造、集约化育苗、高垄全覆盖栽培、高温闷棚、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以及使用黄板、蓝板、反光幕、生物农药和生物菌肥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塑料大棚推广春提早、秋延后多层覆盖栽培模式,集成推广多茬种植高产高效栽培、土壤翻晒及土壤消毒、测土配方施肥、防虫网应用、无公害农药选择及交替用药等综合配套技术;露地蔬菜集成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 “粮菜” 、“菜菜” 间作套种多茬模式化高效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 8 -药剂防治等技术。(三)搞好生产技术培训。把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作为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重点开展蔬菜栽培技术、集约化育苗技术、保鲜冷藏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通过县、乡、村不同层次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主产区农民的技术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