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018788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 总论: 1. 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使血管成像的 MRI 技术,一般无需注射对比 剂即可使血管显影安全无创,可用多角度观察,但目前 MRA 显示小血管和小 病变仍不够满意,还不能完全代替 DSA. 2. EPI:回波平面成像,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技术,可在 30ms 内采集一幅完 整的图像。EPI 技术可与所有常规成像的序列进行组合。 3.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 MR 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 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 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4. MR 水成像:是采用长 TR,很长 TE 获

2、得重度 T2 加权,从而使体内静态或 缓慢流动的液体呈现高信号,而实质性器官和快速流动的液体如动脉血呈低信 号的技术。通过 MIP 重建,可得到类似对水器官进行直接造影的图像。 5. 窗宽(window width):指图像上 16 个灰阶所包括的 CT 值范围,在此 CT 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CT 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 为白色,而 CT 值低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 6. 窗位(window level):又称窗中心,一般应选择观察组织的 CT 值位中 心。窗位的高低影像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则变白。 7. 伪影(artifact):在扫描和处理信息过程

3、中,由于某种或某几种原因而出 现的人体本身并部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主要包括 运动伪影、高密度伪影、机器故障伪影等。 8. 体素(voxel):CT 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 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 CT 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内 的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即称为体素。 9. HRCT:高分辨率 CT 扫描,采用薄层扫描,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重建及特殊 的过滤处理,可取得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 CT 图像,对显示小病灶及细微结构 优于常规 CT 扫描。 10. CTVE:CT 仿真内镜成像,容积数据同计算机领域的虚拟现实结合,模拟 内镜检查的过

4、程。 11. 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在一定密度差前提下,图像中可辨认 的组织的空间几何尺寸的最小极限,即影像中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 12. 对比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 于病变部位再行扫描。由于器官于病变内碘的浓度差别而形成密度差,使病变 显示更清楚,还可根据对比增强特点确定病变性质。 13. EBCT:又称 UFCT,是用由电子枪发射电子束轰击四个环靶所产生的 X 线进行扫描,一个层面的扫描时间可短到 50ms,可行 CT 电影观察。 14. MSCT:多层螺旋 CT,采用多排探测器矩阵,每排探测器矩阵可单

5、独完成 一层图像重建,也可多排探测器数据共同完成一层图像重建。 简单内容: 1、 人工对比:人为引入一种物质到人体器官或间隙使其产生密度差 异而形成的对比称人工对比2、 自然对比:人体不同器官、组织天然存在的密度差,称自然对比3、 CT:Computed Tomography 利用 X线束对人体某选定部位逐层扫 描,通过测定透过X线剂量,经数字化处理得出该扫描层面组织各 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4、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利用磁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 号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5、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6、Communicating System,即图像 存储与传输系统6、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将特 定的诊疗器械导入病变的相关部位,进行非手术的治疗或取得病源 学、病理学等诊断材料;具有创伤性小、疗效高、诊疗相结合等优 点。 7、 CR:以影像板(IP)代替 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 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8、 DDR:即平板探测器数字 X线成像,利用平板探测器将X线信号转 换成电信号,再行数字化,进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9、 CT 值:根据人体组织对X线不同的吸收系数,换算成数值,反应 不同吸收系数组织的密度。 10、 T

7、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 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1、 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 37%所 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2、 MRA: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 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13、 T1WI:即 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 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14、T2WI:即 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 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骨肌关节系统: 1. 骨质疏松:(o

8、steoporosis):指在一定单位体积内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2. 嵌入性骨折:(imbedibility fracture):骨折断端相互嵌入,形成 嵌入性骨折。X 线片上并不显示透明的骨折线,反而表现为密度增加的条带状 影,系因相互嵌入的骨断端重叠所致。 3. 骺离骨折(epiphyseal fracture):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 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骺离骨折。X 片上,骨折线不 能显示,指显示为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还可以

9、是骺于干骺端一并 撕脱。 4. Colles 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 2cm3cm 以内 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 茎突骨折。5. Schmorl 结节:椎间盘突出时,椎体边缘,尤其是后缘出现骨赘,髓 核向椎体脱出,称为 Schmorl 结节。 6. Brodie 脓肿:慢性局限性骨髓炎,大都限于长骨干骺端骨松质中。X 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型或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整齐,周围有硬化带,无 骨膜增生,无软组织肿胀。 7. Garre 骨髓炎:硬化型骨髓炎,特点是骨质疏松硬化,骨膜增生明显, 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边缘不整。

10、 8. “泥沙状”死骨:发生骨结核时,在骨质破坏区有时可见碎屑状死骨,密 度不高,边缘模糊,称“泥沙状”死骨,这是骨结核的特征性表现。 9. 串珠肋:(rachitic rosary):佝偻病时,肋骨前端由于软骨增生膨 大,形成串珠状。 10. 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 死,引起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并于骨缘形成骨赘。关节 囊肥厚,韧带骨化。 11. 关节强直(ankylosis of joint):可分为骨性和纤维性两种。骨性强 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X 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 窄或消失,并有骨小

11、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纤维性关节强直也是关节破坏 的结果,虽然关节活动消失,但 X 线上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 穿。 12. 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是组成关节骨骼的脱离、错位。有 完全脱位和半脱位两种。 简单内容: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每一个骨骺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时的年 龄,和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即骺线完全消失时的年龄。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 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X线表现主 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

12、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 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骨质增生硬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 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 密。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X线表现为骨质局 限性密度增高。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 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致密影。 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 所致。X线

13、表现为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在 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区的骨破坏和缺损。 呼吸系统: 1. 波浪膈:由于膈肌附着于不同的肋骨前端,有时在深吸气时膈肌受肋 骨的牵引所致横膈呈波浪状。 2. 纵隔摆动:一侧主支气管内异物引起不完全阻塞时,两侧胸腔压力失 去平衡,呼气时患侧胸腔内压升高,纵隔向健侧移位,吸气时纵隔恢复原位, 称纵隔摆动。 3. 肋骨融合(fusion of rib):相邻两条肋骨的骨性融合,局部肋间隙 消失,多见于 5、6 肋。 4. 肺门角(lung hilum angle):两侧肺门可分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 角,称肺门角。 5. 肋膈角(costophr

14、enic angle):正位胸片上,膈外侧逐渐向下倾斜, 与胸壁间形成尖锐的夹角,被称肋膈角。侧位片上,膈前端与前胸壁形成前肋 膈角,膈后端与后胸壁形成后肋膈角。 6. 心膈角(cardiophrenic angle):正位胸片上,膈内侧与心脏形成的 夹角。 7. 肺实变(alveolar consolidation):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 空气被病理性液体、蛋白及细胞所代替,而形成实变。多见于各种急性炎症、 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和肺水肿。 8. 空洞(cavity):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 成的,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等形成,可分厚

15、壁空洞核薄壁空洞。 9. 空腔(intrapulmonary air containing space):是肺内生理的腔 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10. 空气半月征:偏心型空洞与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空气影,称空气半月征, 为空洞内曲菌球的特征性表现。 11. 兔耳征: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细毛刺向周 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形成胸膜凹陷征。 当有两根线状毛刺与胸膜相连时,形似兔耳。 12. 胸膜凹陷征(pleural indentation):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 边缘不锐利,常有短细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

16、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 与胸膜相连而形成胸膜凹陷征。 13. 分叶征(lobulation sign):肿块的轮廓可呈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 凹入而形成分叶状肿块,称分叶征,多见与肺癌。 14. 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 1mm3mm 的低密度影,称空泡征。 15. 毛刺征(spiculation sign):瘤体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棘状突起,称 毛刺征。16. Kerley A、B、C 线:间质性肺水肿时,不同部位的肺泡间隔水肿增厚 形成的小叶间隔线。Kerley A 线自肺野外围斜行引向肺门,长 56cm,宽 0.51cm,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Kerley B 线位于肋膈角区,水平横行,长 23cm,宽 13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