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史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16868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2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史(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史 一、基本情况:河北省武安市管陶乡长亭村 很久以前,河北省涉县偏城乡青塔川上游,群山耸立,峭壁悬 崖,河道九曲十八弯,每逢夏季汛期,山洪爆发,咆啸东流,至距 青塔村下游十华里处,河涌卵石,涌成一岸。“要问我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明代山西大移民分赴全 国各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据史料记载,从明初洪武 元年(1417年),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时历50年,从山西 移民河北、河南等17个省市共计17次,涉及到邯郸的有5次,由 于元军和农民起义致使山西境内,战火不断,满目苍伤,旱、涝、 虫、蝗成灾,赤地千里,居民十亡七八,漂没田庐远无算,死亡百 姓无数,村庄城邑

2、多成废墟,禾不入地,人相食;累岁奇荒,非旱 即蝗,山焦水渴,草死木枯。在这种大背境下,洪武二十五年(公 元1392年)从山西太原府、平阳府一带,即: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 下,苏姓迁民远离故土,出走山西省,越过十字岭,翻下十八盘,来 到河北省境内,沿山川而下,寻找安身之处,见此处是安生定居的 好地方,就在此岸立村建房。长亭立村建户。距今有近700年的历 史。 村子就建在河川北岸的一片开阔地上。村址北靠大山,南朝小 清河,街道呈东西走向。远远望去,一座座青砖瓦舍,自西而东,排成一行,就像一座座美丽的凉亭连缀在一起,犹如咱北京城故宫 的长廊,井然有序,别有洞天,村上的长者故取村名曰长亭。 长亭村附属自

3、然村有:长亭垴(住着岳氏人家)、姚旮旯(是姚 庆熬家族1911年前后,灾荒年从武安市西峧乡姚凹峧村流浪到这里 开荒山种地为生定居下来的)、后峧沟(住着乔、高两姓氏人家)、 苏家窑(住着苏氏人家)四个自然村。长亭村四周群山环抱,村北 面有二百多亩水浇地,二百多亩旱地,就是这四百多亩,让长亭人 祖祖辈辈,在此地生活定居下来,繁衍后代,生息不止。长亭村,位于太行深山区河北省武安市西北的青塔川,系北洺河 支流水系,东面跟涉县木井乡接壤,距武安市约50公里,山势呈东 西走向,西面有涉县青塔湖渡假村风景旅游区,跟万谷城村相邻, 正东面与涉县木井乡史家庄接壤,东北面与马渠水村相邻,南面跟 涉县木井乡择鹰峧村

4、隔山相望,北面是管陶乡聚泉岭村,走过黄连 峧,翻越阎王鼻子,走十五华里的山路,就可以到达管陶乡政府所 在地的管陶村。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走山路了,现在人们都是座车沿 青阳公路到管陶乡政府,路程有四十华里之多。 长亭村庄座北朝南,东西走向,依山傍水,村西北面梯田层层, 村南小河夏季流水潺潺,村南、北、西、北四面的山坡上植被杂树 和灌木丛覆盖着。四面环山,山场开阔,绿树成荫,山青水秀、房 屋俨然、道路整洁、民风淳厚是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村北靠垴坡岭卧龙山,垴坡岭上有1950年韩锡民任村长时,率 领村民栽种的上万棵柏树,经过近六十多年的生长,现在已经是郁郁葱葱,四季长青,覆盖山峰。在此山的半山腰上建有龙

5、王庙,古 朴典雅,气势辉煌。庙内供奉着龙母娘娘,以及九、黑、黄等九位 龙王爷尊神塑像,村民每年春、夏两季都要到龙王庙烧香、上供, 祈祷龙王爷、龙王母,保佑长亭村天天吉祥、月月平安,年年风调 雨顺,丰衣足食,幸福安康!春天,村庄四周的群山春意盎然,小草从地里偷偷地钻了出来, 给大地披上了淡绿色的新衣,满山遍野鲜花盛开,鸟语花香,桃花 粉里透红,梨花洁白如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 公路两边的杨树吐絮,柳树抽枝,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蜜蜂、 蝴蝶在山花中盘旋。成群的山鸽子、花喜鹊时而在树枝上盘旋, “咕咕、咕咕”,“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余音袅袅,时而成群 结队地从村庄上空掠过,飞至

6、村南大山涯的洞穴中小憩。这时南归 的小燕子从街上的低洼处衔起细泥,飞落到农户的房檐下,筑着它 们的新巢;“人勤春早”,村民们或赶着毛驴、或用柴油机带动的 耕犁地耘耕着农田,田野里四处散发着新翻泥土的气习。村妇跟在 男人的后面,插秧点豆,播下了庄稼的种子。夏季,群山一片深绿色,郁郁葱葱,山风习习,沁人心田,中 午到村边、地头的大树下乘凉是神仙般的享受。村南的小河流水潺 潺,妇女们、姑娘们结成伙伴一起端上脸盆,来到河边一边洗衣服, 一边说说笑笑,拉着家长里短,邻村上下新近发生过的什么新鲜事, 都可以从这里听到;鱼儿在河中游来游去,青蛙夜里的叫声是山村最美的夜曲。儿童们只要一有空儿就偷着三、五成群地

7、结伴一起到 小河里戏水,捉泥秋,玩得忘乎所以。 农历五月,田野里是金色的海洋,村东、村西二百多亩麦田,麦 浪滚滚,麦花飘香。蚕老一时,麦熟一响”,“田家闲少月,五月 人倍忙”,为了抢在暴雨来临之前,把小麦收到家里,颗粒归仓。 村民全家一起上阵,头上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弯着腰,挥动着镰 刀,面含微笑,收割着小麦,这时你听不到其它声音,只能听到 “擦、擦、擦”的割麦声,豆大的汗珠从人们的脸上落下,他们也 不会停下来,只是用胳臂轻轻擦一下脸面,又继续割下去,收获劳 动果实的喜悦,早已让他们把苦和累抛到了九宵云外。隔了一段时间,地头堰边的花椒也成熟了,深红色的花椒十里飘 香,妇女挎着篮子,挂在椒树上摘

8、着花椒,又是一道乡村风景线。村前的菜畦里,豆有、黄瓜等蔬菜上了架,端午节,就可以 吃上新鲜的豆角了。初秋时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村民们头顶毒花花的 太阳,手挥锄头在地里管理着大田作物,给庄稼松土、施肥、浇水。 玉米地犹如青纱帐,成了绿色的海洋,如果你晚上走到村边的地头, 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到玉米生长时,发出清脆的“劈劈、吧吧” 的拨节声,让你感受大自然生命力量的伟大之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村西北面的玉米果实累累,硕大如棒椎, 谷子地是一片金黄,一尺多长的谷子穗将谷杆压弯了腰。谷地里, 成群的麻雀前来借食,听到人们的脚步声,“腾”地起飞四处逃跑,或落到地边的椿树上,或落到邻近的

9、堰边地头上,等待时机,村民 离开后,它们再飞落回来啄食谷子。村民为了驱赶它们,在地里扎 几个草人,在地头放上几个二起火炮,吓呼鸟雀,也只能顶一阵子,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的拿它们没有办法。村民只好谷子熟一 块地割一块地。村后,坡上地头的桃桃树、柿子、山楂树挂满了绿 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橙色的果实,像绚丽多彩的七色汽球、像 一盏盏彩色的灯笼挂在枝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玉米、谷子、豆类等大田作物相继归仓。大白菜、西红柿、胡萝卜等无公害蔬菜相继成熟,村民们摘了一 茬又一茬,一直可以摘到大地上冻之前,村民们有吃不完的新鲜蔬 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果实。冬天,是休闲的季节,村民借此机会可以走

10、亲访朋、外出旅游。 如果是几十年前,男人们趁着没有农活之际,就到村后的大山上去 割柴禾,早晨上山,下午才扛着200多斤重的柴禾回来,一个多月 下来,割到可以够一年做饭烧烟用的柴禾了。早在1980年左右,我 们村有了煤、液化气、电。男人们就不去柴了。只做些维修农具, 整理田地、家务的活计。冬季是村民最闲的季节。如果瑞雪从天而降,长亭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就会变成 了一个洁白的冰世界。长亭村经济上虽然算不上富裕,但实在是宜人居住的人间天堂, 这里无工业污染,没有城市因人多产生的喧哗、没有汽车和机器的 轰鸣声和尾气的排放。这里白天每天都是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晚上湛蓝的天空,皓月当空,群星闪烁,北

11、斗七星历历在目,数条天 河可以数得清,可以看到天空夜行的飞机,还看到流星拖着长长的 尾巴飞快地坠入茫茫的太空。长亭村,家家户户院里都有水井,水质优良,吃的粮食和蔬菜 都是本地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村民们健康长寿,现在八、九十岁 以上的老人有很多人。长亭村民风纯朴,村民们更是勤劳、智慧、友善、热情、好客。 长亭村人欢迎每一位来这里观光、小住的客人。登上大垴山峰天然 氧吧,让你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住进家家小院,吃到的是:(榆 皮面合烙、豆类面抿结、火烧菜窝头、红柿子摸窝子、抿结汤小米 闷饭、鸡蛋卤手擀面、石磨推水捞玉米面蒸的团子、玉米白面两参 面馒馒、石磓臼现磨的豆沫汤,葫萝卜熬的小米粥,红薯稀饭、

12、玉 米盛子饭、柿子拌玉米面干炒面)等无公害农家美食。如果是冬天, 你还可以喝上纯真的武安山羊羊汤,你会垂涎欲滴,食欲大开,喝 过了还想喝。这里会给你以大自然赐给的返璞归真的享受,让你有 胜过九天龙宫神仙般的生活,宾至如归感觉,使你流连忘返,乐不 知归 。 村子的正南是村委会,靠西一点就是村小学。东面是建于明朝 万历年间建起的“凌云阁”大石阁子。村里人留下古老的传说,只 要你从凌云阁走过,就可以逢凶化吉,为你带来吉祥,粘上好运气。 所以来长亭村的人,都要过一次凌云阁,登一次凌云阁台,让自己 带着喜气而归。路过凌云阁,再往东走一段,就是建于明朝年间的关帝庙大院。关老爷是长亭村民扬善除恶的保护神,逢

13、节日,庙里 香火旺盛,人流如潮,村民们都要来关帝神像前上供、烧香、叩头 敬拜。村北面的垴坡岭上面有长亭垴、姚仡佬自然村,山上有大垴山 场,面积有50多平方公里,这里杂草丛生,有黄芪、黄莲、桔梗、 柴胡等名贵药材。山场开阔,是天然的牧场,每天有数十群羊群, 上千只羊在坡上吃草。夏日里,犹如塞北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状观美景在此山上得以再现。 村的西面的大山叫西上坡,坡上的山地边、坡上长满了核桃树、 柿子树和花椒树。 村东东北面的大山叫东坡,大山沟叫黄莲峧,黄莲峧坡上山背 上长满了山杏树,有大节杏、小山杏、甜杏。还有专门可以吃杏仁 的甜杏仁树,每到农历五至六月,山坡的杏树上爬满了莫名而来摘

14、杏、吃杏的大人和孩子,好不红火。一九七零年前后,黄莲峧的北 坡上,还有人看见狐狸在此生仔戏嘻,后来,就不再也没有见到它 们了,销声匿迹了,不知去到何处生活了。 村南面对的大山叫南山,南山峭壁悬崖高有近百米,山上灌木 丛生,是长亭村天然的公园。也是人们爬山登崖的好去处,南山的 西面的沟叫大南沟,坡前面有龙王庙遗址。山顶上有苏家窑旧房遗 址。南山东南有小南沟,奶头山、龙山。龙山上建有药玉庙,每年 春节,村民上山来药王烧香敬药王爷,祈求药王爷帮助村民驱赶瘟 神,保佑全村人四季身体健康! 解放前,全村人口有三百余人。村民以种地牧养为生,在这里, 村民虽不能丰衣足食,但可以养家糊口,生息繁衍。生活方式是

15、典 型的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生活方式。长亭村只有:韩太祥、韩庆荣 、 韩尚元(后代人:韩五所-韩怀堂-韩三女)、岳安芳(后代人:岳 文柱-岳和昌-岳年的-岳书太)、杨正林(后人:杨鸿喜-杨广茂) 韩文柱(后人:韩留根、韩庆荣(又名韩丙未)(后人:韩谦、韩 小罡)、韩庆雄(后人:韩羊所-韩军花)、(王 后代:(王云 密、王天恩)-王书琴-王海波)等几家富户占有长亭村的全部土地 和房屋,其它农户住的是石房、或者石埯子、石窑洞。靠抗长工, 打短工维持全家生计。解放后,土地改革后,革了长亭村富裕户的尾巴,贫民们才分到 了胜利果实有了房子和土地,过上了新生活。 解放前,长亭村属河南省漳德府管辖。解放后,1

16、958年曾划归 河北省涉县西戌乡,1960年后由于历史原因又回归武安市管陶乡管 辖。全村现有人口668人,198户,山场林地7900多亩,社会土地 446亩。耕地面积:413亩,土地质量;石厚土薄,其中;水地;200 亩,旱地200多亩。地形属于深山区,四面环山,村北有大垴山,主峰铧尖寨海拔 1100米,晴天白日下,村民站在此峰上能看到100华里开外的武安 城的舍利塔。还有年长者留下美好的传说: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 晚上睛天光线好的时候,人们登上铧尖寨,远眺东北面距我村十多华里的东豆庄村上空,如果这一年能看到东豆庄村上空祥云朵朵, 犹如“牡丹花”盛开。那么这一年,就会有天女下凡转世到东豆庄 村,这一年东豆庄村必然要出几个大美女,十八年,后去印证此事, 果真如此,这人村真有几个美若天仙,闭月羞星,沉鱼落雁的村姑 在此村。邻近村的妙龄男子,都慕名而来求婚,讨个好媳妇回家。 故有“想要给儿子讨个好媳妇,先到铧尖寨上观夜色”之说。 村里主要果树有:核桃树、花椒树、柿子树、山杏树,用材树 有;松柏村、杨柳树、椿树、国槐等杂木树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