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5016803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口二府三司力、元朝中书省、明朝内阁制 和清朝军机处等相关知识,提高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2 )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认识中国 古代选官制度逐步演进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 ,认识唐代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 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研习原始资料,初步学会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 )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 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4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 析

2、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认识专制皇权的加强在 我国古代曾经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凸显,进而严 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初步认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省六部的确立及其演变。 难点: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凌烟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一朝仅有名的宰相就有 29 位,凌烟阁内更是供奉着 贞观年间的主要功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

3、如晦等名相。 试问,唐太宗一共在朝 23 年,为何仅有名的宰相就有 29 位之多呢?这和当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 新课学习 【板书】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板书】1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心力想要达到 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这 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上节课已学习 过;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的矛盾 的呢?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4、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 三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到汉武帝时,他通过设置中朝,用一些品级较 低的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宰相的权力。这种方法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隋 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思考皇帝是怎样通过三省 六部制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权臣专权的。 学生:看图,看课文,思考答案,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主要中枢机构,控制着中央的权力。那么,皇帝是如 何控制三省六部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分权。三省的职能各不相同,他们谁也 没有办法真正掌握所有的权力,只有通过皇帝才能使一件事执行下去,这样, 就使

5、皇帝牢牢地控制了中枢权力机构,皇权得到了加强。具体的,就是中书省 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令,但是中书省草拟的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所 以,门下省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审核中书省的意见。如果中书省草拟的意见得到 了门下省的同意,那么,它是否就能够执行了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他要经 过皇帝的批准。这样,决策和执行机构分离,皇帝成为三省六部制良好运转的 重要一环。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相权被分割。(2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互补充,分工明确。 三省长官都为宰相,三分相权,避免丞相独揽大权,加强皇权。 【问题】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

6、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 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2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归纳: 分组讨论:根据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设计宋代“二府三司制” 。 【板书】3 元朝实行“一省制”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日有壅,况三省乎!” 【教师总结】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 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人中书省。元朝实 行“一省制”是自隋唐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一次反弹。 【过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那么,中国古代的选

7、官制度又是如何呢? 【板书】二、选官制度 【板书】1 军功爵制度 【问题】西周以来,实行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是什么 意思呢? 【学生回答】 “世卿世禄”就是世代做官,世代享受俸禄。这是贵族世袭制 皇帝皇 帝 二府 三司 中书门下(宰相办公机构,行使行政权) ,长官为宰 相 枢密院(处理军务) 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 ,长官为“计相”的体现。 军功爵制是指战场立功便可授于爵位。军功爵制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之后,大行其道,成为当时的重要选官制度。 【问题】后来“世卿世禄”制为军功爵制度所取代的原因是什么,军功爵 制度开始于何时?哪些朝代沿用此制度? 【学生阅读

8、教材回答】秦汉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选 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战国时期已经开 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秦和汉 初基本沿袭。 【过渡】汉武帝时期,军功爵制度为察举制和征辟制所取代。 【板书】2 察举制和征辟制 【问题】什么是察举制和孝廉制?有什么弊端?其取代军功爵制度的原因? 【回答】察举制: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享人才;孝廉制:中央和地方官府 向社会征聘人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 人唯亲,荐举人和被举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原因:军功爵制度不再适应 和平年代的需要。 【过渡】中国古代的选官

9、制度至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板书】3 科举制 展示图片北京国子监元代进士题名碑 【问题】为什么在隋统一后要实行科举制呢? 【问题】科举制发展到唐代时情况怎样?有什么积极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原因:隋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 九品中正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 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考试的选官制度;宋代取士范围 扩大;明清八股取士,逐步束缚思想。积极作用: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为 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过渡】军功爵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都是中国古 代的选官制度,那么古代对各级官吏又是如何

10、监督、评价的呢? 【板书】三、监察与谏议【板书】1 监察制度 【多媒体】展示獬豸图。 【教师讲解】獬豸是古代传说中能辨忠奸的神兽,后来成为青代监察官服 上的图案。 【问题】古代有哪些掌管监察的官员? 【学生回答】秦朝的“三公”之一御史大夫就是掌管监察,汉代则专设御 史府,长官即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汉武帝为监督郡国长官而专 门设立十三州刺史,成为地方的专职监察官员,而这些刺史就归御史府掌管。 这项在中央和地方设立监察制度的原则,一直为后世沿袭。 【问题】为什么要设立监察制度呢?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回答】官僚制度的确立和维系对于国家机器的运转起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保证这支队伍的廉洁和

11、效率也同样重要。因此,从秦汉 时期开始,官员监察制度便确立起来,成为封建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教师讲解】事实上,当时不但对地方有监察机构,中央也有相应的监察 机构,并且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监察制度,作为中央集权的有力保障。监察制 度本身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制度是怎样发展的,我 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要求有相应的监察制度。在秦朝刚刚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时就有相应的负责监察的官职设置。西汉时期监察制度开始 走向健全,有了相对完备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安排。 【过渡】除了对官员的监督之外,如何来监督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言行和决 策呢?中国古代又实行了谏议制度。 【板书

12、】2 谏议制度 【问题】你能说说中国古代的谏议制度吗?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除了对官员的监督外,还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 行和决策进行监督,这就是谏议制度。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 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又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 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至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问题】你能举一个古代谏议的例子吗?【学生据教材回答】唐宣宗认为大将李燧德才兼备,任命他为白岭南节度 使。在皇帝任命诏书已经发下后,门下省给事中萧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唐 宣宗这时正在欣赏乐曲,听了理由后,觉得这个任命的确不当,叫别人去追回 任命已来不及,便当场叫一个伶人骑快

13、马去追回诏书。 【板书】3 监察、谏议制度的发展 【教师讲解】明朝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 这与皇权的高度加强是一致的。在中央,既设立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 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全 称“科道” 。在地方,省级最高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监察的按察使司。 【过渡】我们如何评价监察、谏议制度呢? 【板书】4 评价 【学生看书回答】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 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 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 止决策失误等

14、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政治机器正常运 转的有力保障。既然我们今天学了古代的监察制度,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中 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对当今社会的政治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 师生共同探讨。 (无定论,可从纪委、检察、反腐、舆论监督等角度来考虑。 )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省六部制、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谏议制度。中国 古代的政治制度自秦代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一些突出特点。 板书设计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2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3元朝实行“一省制”二、选官制度 1军功爵制度 2察举制和征辟制 3科举制 三、监察与谏议 1监察制度 2谏议制度 3监察、谏议制度的发展 4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