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5016610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 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孙慧 校对人: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经验之谈”因为符合人们的朴素、 直观的印象,所以历来被奉为圭臬。然而这种看法正因为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所以不完全符合 思维科学。 当然,要想写出好文章,多多读书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应该看 到,为了进行新的工作,从事新的创造,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就只能作为原料来运用。任何书本知 识都不能

2、直接变为简报、讲稿、文艺创作或其他任何文章(除非抄袭) ,这就如同木料不会自动变 为家具一样。 再就专业特殊能力的锻炼来说, “读书破万卷”只是突出地锻炼了记忆力,而并未强调对感受、 联想、想像、思维等能力的锻炼,因此也就没有准确而充分地揭示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殊能力的养 成途径。在一般的读书过程中,大脑各种功能的发动大都是无意的、自发的;只有在目标明确的专 业创造和专业写作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达到目的,这些功能才非拧成一股绳不可。所以,具有综合 性的创造能力主要是在创造的实践中养成;具有综合性的写作能力也主要是在写作实践中养成。不 经过创造与写作的直接实践,而认为只要“读书破万卷” ,就能“下笔

3、如有神” ,那是不可能的。杜 甫七岁就写了歌咏凤凰的诗,直到晚年也还是“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 ,可见他主要是在作诗 的实践中成为大诗人的。他说“读书破万卷” ,只是强调了一个“必要条件” ,我们决不可以把任何 一个“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来看。 事实上,知识原料加文字表达还不能成为文章。因为任何一个原料要变为一项特定写作任务中 的实际内容,还需要经过提炼加工。 在任何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反映(即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与反联系的能力 总是要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前者主在立新,后者主在破旧,二者又总是难分难解地互相依存与制约。 然而能够结出创新之果的联系与反联系却并不是一望而知、一

4、思即悟的。 就联系而言,在写作中,富于新意的内容无不表现了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例如归纳论证需要 举例,有的人看别人的文章,总觉得其中所举的例子是自己早已熟知的,可是在他自己写作的时候, 却不善于在这些例子中归纳新意并加以论证。再说到反联系,也同样要对现成的知识经验进行深思 熟虑,才能在早已被人公认的联系中打进楔子,破除习以为常的误解。总之,现成的知识经验总要 经过种种分析综合、提炼加工,才能被有效地应用于新的创造或新的写作。 一般的读书虽然也要开动脑筋,但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的催逼,所以即使有一些新的想 法也只是自然出现,而不需要作更加自觉的努力,去扩大和加深新的想法,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完整

5、 性的创造。而在明确的创造目的和艰难的写作任务催逼下,开动脑筋才有一定的方向,脑力劳动才 有深度和强度;而且在把思考的结果表现为文字时,还要求内容更为精密,表达更为准确。这种锻 炼显然不是看了书想一想所能够比拟。所以光是一般地强调积累知识和开动脑筋,还不足以使创造 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实际的提高。2 (节选自金开诚对写作的几种误解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明显具有朴素、直观的性质,历来被奉为圭臬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经验 之谈,其实并不符合思维科学。 B多多读书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对写出好文章来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与经验可以 作为写作的原料来

6、运用。 C写作能力具有综合性,主要是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而“读书破万卷”只是突出地锻炼了记忆 力,并不是写作的“充分条件” 。 D读书与写作都需要开动脑筋,但一般的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所以即使读书时有一些 新的想法自然出现,也不必成为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创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专业写作目标明确,大脑各种功能拧成一股绳,大脑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这个过程揭示了 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殊能力的养成途径。 B文章以杜甫七岁写诗,直到晚年还是“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的事例,旨在说明“读书 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一个“必要条件” 。 C有的文章在归纳论证时善于在人们早已熟知的

7、例子中归纳出新意,这需要在创造性的思维过 程中对各种知识经验进行联系的能力。 D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反映进行反联系的能力,主在破旧,对现成的知 识经验进行深思熟虑,破除习以为常的误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反驳了“知识多了,自然能写出好文章”的观点,提出了阅读积累与写作能力之间并没 有必然的联系的观点。 B就如同木料只有经过加工才能变为家具一样,任何书本知识要变为文艺创作或其他任何文章, 还需要经过文字的加工。 C现成的知识经验总要在能够结出创新之果的联系与反联系的能力的作用下,经过种种分析综 合、提炼加工,才能被有效地应用于新的创造或新的写作

8、。 D创造能力、写作能力不能得到实际的提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知识的积累,缺少明确的 创造目的和艰难的写作任务的催逼而没有开动脑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 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 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 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

9、不拜。寻除鸿胪少卿, 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 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 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 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 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3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 氏九室之言蔡子

10、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 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 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 ”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 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

11、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 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 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 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 无取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 要服丧三年。

12、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 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 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来。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 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

13、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 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 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 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4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 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

14、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楚望: 唐宋 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陵阙:皇帝的陵墓。 8.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5分) 9、词的下阕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马说中表明千里马因没有伯乐赏识,受尽屈辱,最后惨死的句子是 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 句子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的景象, 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

15、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鉴赏家 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 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 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 卜” ,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

16、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 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 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 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 、卖百合(大如拳) 、卖碧绿生 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