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临再走灾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大扫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016509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来临再走灾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大扫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春节来临再走灾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大扫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春节来临再走灾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大扫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春节来临再走灾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大扫描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春节来临再走灾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大扫描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来临再走灾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大扫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来临再走灾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大扫描(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拼搏才能胜利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大 扫描 人民日报 ( 2010年02月02日) 春节来临再走灾区,看恢复重建,到处都是新的气象。团结拼搏的中华民族,在灾后恢复重建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 10余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然创造出了史诗般的人间奇迹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首批万平方米多栋安居房已封顶, 两万施工人员昼夜奋战,一个现代化的羌族文化城雏形初现;青川的崇山峻岭间,150多座大小桥梁飞架,群众出山不再难;震中映秀劫后重生,正变身风光秀美的温情旅游小镇;彭州龙门山镇 从废墟中站起,成了重建“精品镇”;遭受重创的阿坝水磨羌城隐现“丽江” 靓影。震后数万受灾群众聚集的绵阳九洲体育馆,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宁

2、静; 曾经沉寂的唐家山如今热闹非凡,岸上机声隆隆,新居迭起,湖中帆影相 望,桨声相闻。在加速恢复重建的城乡,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住房、道路、桥梁、 学校、医院、商店一切都是那么耀眼,一切又都是如此新鲜。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生动展现;这是一个政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伟大实践;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鲜活样本。 “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胡锦涛 总书记对灾后恢复重建做出如是评价。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新中国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已铸 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一段奇迹。华夏厚重的文明史,由此增添了一 页荡气回肠的篇章。“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加大力

3、度,加快速度,攻坚克难中南海的目光凝重、深邃而又坚定2009年 3月,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春天。3月 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 灾后重建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 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灾后恢复重建,由此进入一个全速发力的新阶段。中央领导倾情关注灾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 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灾区,为 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坚强领导,注入了强大动力。党中央、国务院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原 则,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迅速出台一系列支援灾区的政策措施

4、, 有力推动了灾后重建的进程。国家加快了中央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的拨付。灾后一年内,中央三年 30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已下达 1540多亿元。国家还安排了国外优惠紧急 贷款 18亿美元支持恢复重建。 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扩大内需 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1/4 将 用于灾后重建。而从 2008年到 2010年,四川三年累计投资将达到 3万亿 元。这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投资的总和。中南海的目光凝重、深邃而又坚定。灾区群众盼望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拥抱新的生活。“三年任务两年基 本完成”,回应了灾区群众的心声,有利于调动重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早日抚平大地震带来的创伤,能行,可行,必行。为此

5、,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 12个字的具体要求: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攻坚克难。2009,由此也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攻坚之年。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改变了所有安排;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席卷而至。 面对双重危机的挑战,四川省的决策者们却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四川果断决策: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 地!提早启动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水资源开发利用等规划编制,与铁道部、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等签订了部省合作纪要,加强了项目准备;财政部首次代发的 3000亿元地方债中,四川拿到了 180亿元,居全国 第一;2009年,四川着力落实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 39个重灾县的 32728个 项目、8858亿

6、元重建投资,重建项目和发展项目齐头并进。 年底盘算,有了如下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需重建的 126.3万户农房已基本完工,农村受灾群众将在今年春节前 后搬入永久性住房;市政公用设施恢复重建完成项目 748个。如此大规模的水、电、交通、 通信、排污、燃气等项目建设,在全省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史上尚属首次;全省 738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开工, 37个文化产业项目开工,1433个文化市场经营网点完成重建,新增 10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两年间,灾区完成国家规划的灾后恢复重建估算投资和累计完工项目 将达 85%左右,将基本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 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

7、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灾后重建不是原地起立,而是发展起跳。”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为“两 个加快”作了生动的注解。民生项目优先,安民便民助民富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推动和谐重建灾后恢复重建千头万绪,但老百姓最盼望、最急需的,还是住房。茶坪,四川安县千佛山腹地的新兴旅游小镇,曾以世外桃源般的景致 闻名。不幸遭受重创,且因堰塞湖阻塞,一时沦为“孤岛”。“大伙都在抢进度,建起房子好过年。我家地板都铺好了,春节前肯定 能搬。” 1 月 20日,茶坪乡德胜村的张传凯在即将竣工的新房前忙碌着。 三间房共 90来平方米,总共花去近 10万元。除 1.9万元国家补助和 3万元

8、贷款外,作为村里的特困户,张传凯还享受到 1万元“特殊党费”补 贴。“家里有 30亩林地,我还可以去打工,三年咋也能把贷款还上!”张传 凯对未来充满自信。德胜村共 344户,地震中房屋全部倒塌。因为宅基地灭失,张传凯和 其他 111 户选择了集中建房,新房址就选在茶坪河畔的开阔地上。一时间,这里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这创世纪般的圆梦工程,是责任与爱心的汇聚,是智慧与创意的涌流 原址自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社会联建,建房模式上各取所需;政策补助、贷款支持、援建资助、群众自筹,筹资方式上多措并举;“依山傍水、显山露水、随形就势、错落有致”,布局上因地制宜、科 学选址;统一风貌,尊重自然,尊重

9、民俗,设计上尽量杜绝“夹皮沟”、“火柴盒” 、“拉线房”川北民居、川西“林盘”、羌寨村落新落成的各色民居已然汇成了 建筑艺术长廊“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栏花窗”,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的新 农房一派川北民居特色。忙着装修厨房的老农何元杰笑谈,“以前的房子照 现在差十万八千里”; “心头巴适得很!”通过集中安置、土地流转,四川彭州鹿坪村村民王 胜告别传统农居,住进新建的小区。这里有花园景观,水、电、气、光纤、 微型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便民店、医疗站、警务室抬腿就到;拔地而起的是新房,汇聚升腾的是希望。置身新家园,群众说得最多 的,是“做梦也没想到”。 “小雨不停工、酷热不减员、人歇机不歇”。

10、自去年 5月 12日开工以来, 负责新北川中学施工的中铁二局争分夺秒加快建设。仅半年多时间,学校 已全面封顶,新北川中学的轮廓展现在世人面前。与此同时,北京援建什邡最大的单体项目,建筑面积 56000多平方米 的什邡人民医院也在全速推进,400多名施工技术人员日夜鏖战。项目经 理张贝贝说,医院广泛使用了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我们的目标是鲁班 奖!”城乡住房、学校、医疗卫生、敬老福利、水电路桥,民生项目不断刷 新着重建速度四川省需维修加固的农房于 2008年底已全部完成,农村受灾群众将在 今年春节前后搬入永久性住房;全省城镇住房重建累计已开工 25.4万套, 预计今年 9月底前也将全部完成。20

11、10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将彻底告别板房,重新回到宽敞明亮的教 室。今年 9月底前,县乡级医院(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服务机 构重建任务也将全部完成。 这些农村以往的“短板”,在灾后重建中“至少跨越了几十年”。而且, 这些公共设施将成为当地最安全、最牢固的建筑。建起新家园,灾区群众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汽车在青川县蜿蜒的山路上飞驰,山涧溪流上不时闪现敦实的桥影。 溪流对岸往往是三五户人家,修大桥显然浪费,浙江的援建者们就“发明” 出这种“平如马路,下有多孔涵洞”的小型“漫水桥”。目前,全县已修成 90 多座。青川老百姓更愿意称之为“便民桥”,每有筑成,必放鞭炮鸣谢。一条路,一线希望;一座桥,

12、一盏明灯。灾后一年多的时间,四川水、 电、路、通讯等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给灾区群众交上了满意答卷截至 2009年底,四川省完成农村公路施工 24383公里,占总目标的 84%,合格率均在 96%以上。绵九路、北茂路等 9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 快速推进;全省已完成 1000座震损水库整治、378公里震损堤防修复,占总任务 的 82.5%,解决农村 590余万群众饮水困难;去年,国家电网公司投资 180亿元用于四川灾后的电网建设,解决了 34.9万户农村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配套电力设施建设目前,受灾地区土地整理、耕地复垦、生态植被恢复等工作已全面展 开,秀美山川英姿重现。 1月 12日清晨,和暖的阳光

13、洒在江油市白玉村文化广场上。 60岁的村民谭治孝,头一次领到了“退休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金。老人激动地把那本黄色的信用社存折翻来覆去地看,上面登记着 2010年 1月领取养老金数额为 55元。与谭老汉一样激动的,还有全乡 2113名 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也成 为重灾区江油市第一批享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幸福老人”。 “养儿不防老,不如靠农保,参加新农保,夕阳无限好。”老人用自编 的“顺口溜”表达内心的喜悦。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安民、便民、助民、富民以人为本、 民生优先的重建理念,唤起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与激情,促进了社 会和谐稳定,为灾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产

14、业重建领跑,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科学发展观是支撑发展的强大引擎位于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八角井镇的东汽新基地,占地 2600亩,一 排排标准厂房气势不凡。时值岁末年初,各车间仍是一派繁忙生产景象。发电设备生产车间内, 溪洛渡、锦屏、拉西瓦等一大批水电枢纽工程的发电机组,正在淬火锤炼。震后第五天,东汽风电事业部恢复生产。东汽人来不及拭干泪痕,就 投入紧张的灾后重建。焊接分厂、金工分厂、主机一分厂、装备资源处、制造技术处鼓 舞人心的重建竞赛一一展开。 2009年 9月 30日,东汽新基地铸钢车间第一炉钢出炉。这一年,东 汽的产品产量达到 2928万千瓦,实现产值 165亿元,再创生产经营新高。一组组令

15、人振奋的数据向世人宣告,东汽浴火重生!汉旺老厂的大钟,永远定格在那悲情一瞬;而灾区发展的脚步,却一 刻也不愿驻留。这是一场强筋健骨的恢复重建,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洗礼。灾区的党委、政府在住房及基础设施重建中,没有忘记兼顾城镇化和 城乡一体化,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夯实基础。在青川青竹江流域,以往是“晴天堤当路,雨天路成河”。浙江援建者 把本省修筑“千里海塘,万里河堤”的经验搬来,修坡固堤,防洪减灾,不 但变“单边堤埂”为“两岸河堤”,改善交通增景观,且新增安全用地 3100多 亩。在灾后重建的广大农村行走,听到最多的是“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感受最深的是村民们以往“敢想不敢干”的

16、事,如今正在变成现实。在平武县牛飞村,祖辈靠吊桥出村,涪江河谷绝美的风景少人欣赏。 新修通的水泥大桥直接激活了这个羌寨的旅游业。沿涪江重新规划的羌寨 村落已然成形,挂牌“民俗接待点”达 68户。村口的羌族艺术学校,吸引了 40多位妇女前来学习羌绣。每晚七点多, 在地震纪念广场学习羌歌羌舞的队伍发展到 100来人。穿越灾难的牛飞村, 又恢复了能歌善舞民族的天性。 “特色产业吃饭,民俗接待发财。”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平对牛飞村的未 来信心满满。都江堰市在上海对口支援下,大手笔启动了一个涉及 12个乡镇、13 个项目群的 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建设。今年 3月全部建成后,粮食 生产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两倍以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80以上、农民综 合年增收 20以上,核心区农民人均增收 1500元以上,全市一半的农民 可从中受益。在北川,已经有十几户山东企业落户;在江油,已有洛阳轴承、河南 天丰、义煤集团等 20余家企业入驻;在安县,3年内可形成投资 40亿元 左右的恢复重建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