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015941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在国家和阶级存在的历史条件下,所谓的自由贸易只能是 一种有条件的“自由”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认清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平等交换的实质,甚至 错误地高估本国工业的发展水平,错误地坚持和实践发达国家倡导的所谓自由贸易,势必 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可以说,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给了我们一种科学的方 法,让我们能够认清形势,明辨是非。但是,在具体贸易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上,我们应该 借鉴西方有益的贸易理论。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虽然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形 势提出的理论对策,但是由于它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并据此提出

2、了重视技术 创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非常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定贸易战略的需要,对我们 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 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 马克思和克鲁格曼由于各自所处历史时代背景迥异,所秉承的价值观不同,进行贸易 理论研究的目的不同等诸多原因,二者的贸易理论必然也会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不同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国际贸易的起源、发展、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运用了逻辑分析的方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通过对历史

3、沿革的叙述,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的性质及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本质 关系。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 物和结果。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不仅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作为实现资本原 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起到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就成为了这种生产方式自身发展的内在要 求,而这种生产方式也在为对外贸易的扩大提供越来越有力的支持。 马克思从本质上揭示了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保罗 克鲁格曼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20世纪70 年代末期,克鲁格

4、曼借用 DS模型分 析方法第一次系统地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应用到了国际贸易问题分析中。他打 破了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前 提下分析了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解释了传统理论无法回答的诸如产业内贸易、技 术创新与垄断利润等新的贸易现象,探讨了税收和补贴政策对国际贸易和产出的影响,并 首次创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模型。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新贸易理论” 。但在研究方法上, 新贸易理论一如其他西方经济理论一样,主要使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克鲁格曼运用了大 量的数学模型来阐述自己的理论,这些模型从国际贸易的现实出发,论证严谨,结构简洁, 首次从模型上

5、证明了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另一起因,揭示了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的可能性。 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决定了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不同内容和特 征。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揭露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研究对象是处于世界 市场范围内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矛盾。与马克思贸易理论和西方传统贸易理论都 有所不同的是,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把政府和企业都作为独立的、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主 体来进行研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因此可以说,马克 思的贸易理论是历史的、本质的和理论的,而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则是阶段的、对策的和应用的。 2. 理论基础不同 作为马克思

6、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二 重性学说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马克思认为;“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 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 的平均单位。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 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 ”马克思在这里明确指出了商品的国际价值不是 由某个国家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来决定。因此,在 国际贸易中,国际价值和国内价值是互相转化的。较少的国内价值可以转化为较多的国际 价值;反之,较多的国内价值也可以转化为较少的国际

7、价值。 虽然改变了一些理论研究的假设条件,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仍然秉承了古典经济学 的核心内容和基础理论。他继承了斯密的分工理论,同时承认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 论。他认为:“经济学家呼吁自由贸易并非出于盲目的偏见,而是建立在一套具有严密逻 辑的理论框架基础之上的。即便是那些已经开始改变我们对贸易的看法的新思想,也只是 修正而非全盘否定这一框架。 ”克鲁格曼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组织理论 的新成果提出了自己的“新贸易理论” 。因此这种“新理论”仍然是西方经济学范围内的一 种理论创新,不可能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有什么根本改变。 马克思继承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最为科学和根本的劳动价值理论

8、,并在此基础上建 立起自己的科学的和批判的国际贸易理论。而克鲁格曼虽然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社会 分工、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等一些理论,但其分析工具和价值判断已经远远偏离了古典经 济学。这也就注定了他和马克思的理论不可能会有相同的理论基础。 3. 政策主张不同 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马克思认为,决定一国采取哪种贸易政策的根本依据是生产力发展 水平和国内产业结构的需要,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都是资产阶级国家按照自身利 益要求而制定的。因此,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对外贸易政策是服务于垄断资本的需要, 无论采取何种政策,都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范围内兜圈子,并不能真正改变无产 阶级受剥削的历史地位

9、。无产阶级如果想要改变贫苦和受压迫的生活,必须采取彻底的革 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中有一些战略性部门, 具有较高的利润和强大的正外部性。这些部门并非传统的贸易理论所说的规模报酬不变或 递减,而是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经济。但是通常这样的部门研发成本都很高,国际市 场竞争激烈,仅凭私人资本进入这样的领域很困难。而且即使进入之后维持高额的垄断利 润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因此,为了帮助本国企业和行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强本国的国家竞 争力,政府应该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进行保护,通过补贴鼓励出口,用关税限制进口, 以此获得更大的贸易利润,即垄断租金。 从根本上讲,马克思研

10、究国际贸易的目的在于揭 露资本家在国际市场范围内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的本质。克鲁格曼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资 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难题,并且提出相应对策使其能够得到解决。当 然解决方案应当限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以内。二者不同的阶级立场和研究目的决定 了他们在政策主张上也必定是迥然而异的。 二、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相似之处 尽管年代相差久远,研究方法和对象差别很大,但是两种理论在某些方面的认识有很多一 致的地方。对这些一致性的探讨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和价值所在。马克思贸易保护思 想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相似之处表现在对贸易保护政策所具有的历史性作用的认同,以及

11、对完全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 贸易保护政策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被认为是西欧一切文明国家的正常政策。其原因 就在于它最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恩格斯指出:“现代工业体系即依靠用蒸 汽发动的机器的生产,就是在保护关税制度的卵翼之下于十八世纪最后三十多年中在英国 发展起来的。 ” “英国在国内市场上实行的保护关税制度,又用在国外对它的商品的一切可 能的消费者实行自由贸易作了补充。由于两种制度的这样巧妙的结合,到战争终了时,即 1815 年,英国就已经成了一切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的世界贸易的实际垄断者。 ” 可见,英国工业的发展也曾经历了一段必要保护关税制度的庇护, 而并非其标榜的自始至终的自由

12、贸易。至于后起的美国,要建立自己的现代工业,实现经 济赶超,必须实行保护关税,用25年堵住英国的来路,25年后在自由的世界市场上占有 一个地位。显然,后一条道路更为经济和便捷。因此,恩格斯总结道:保护关税制度不仅 可以有益于还在继续同封建制度作斗争的尚未充分发展的资本家阶级,而且也可以有益于 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的新型资本家阶级。 马克思客观分析并认同了贸易保护政策的历史作用, 同时对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贸易”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辛辣的嘲讽。他指出:“在现代 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 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流动罢了。不管一种商品

13、交换另一种商品的 条件如何有利,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存在。 ” “假定一旦不再有谷物法,不再有海关,不再有城市进口税,一句话,假使工人迄 今认为是使自己处于贫困境遇的那些偶然情况都全部消失,那时,一向掩盖着他的真正敌 人的一切帷幕就被揭开了。他将看到摆脱羁绊的资本对他的奴役并不亚于受关税束缚的资 本对他的奴役。 ”但是从革命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贸易保护政策是保守的,而自由贸 易可以更快地促进阶级革命的爆发,使无产阶级得到彻底的解放。马克思认为,我们赞成 自由贸易,因为在实行自由贸易以后,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规律及其最惊人的矛盾将在更大 的范围内,在更

14、广的区域里在全世界的土地上发生作用;因为所有这些矛盾一旦拧在一起, 互相冲突起来,就会引起一场斗争,而这场斗争的结局将是无产阶级的解放。 “自由贸易引 起过去民族的瓦解,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对立达到了顶点。总而言之,自由贸易制 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 ”显而易见, 马克思所讲的“赞同”自由贸易并不是真的赞同,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一种嘲 讽,讽刺他们在以更快的速度为自己掘墓。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对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 易持批判态度,或者可以说新贸易理论是一种贸易保护理论,只是它不同于传统的贸易保 护理论。克鲁格曼认为,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一直

15、可以用来说明 1880 年甚至1950 年 的经济状况的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已不适用于解释 1984 年的世界经济。 “贸易特征的变 化和经济理论的深入发展,使人们再不能这样为自由贸易辩护了。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 认占世界贸易大部分的产业根本不能用供需分析来描述,供需分析认为,让市场自行其是 是最好不过的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相当一部分贸易需要用规模经济、学习曲线和 动态创新来解释,而这些现象都与自由贸易是最好的政策这一结论的理想化架设不相容。 ” 由于自由贸易与自由竞争已经不能完全地解释现实和解决问题,新贸易理论提出政府可 以适当进行干预。克鲁格曼本人尤其强调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适当的政府

16、管制比盲目地追 求自由市场要安全和有效率得多。1998年9 月,他在美国财星杂志以专文提出,当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的A 计划在解决经济危机失效后, 有必要实行B 计划:实行外汇管制。他呼吁:亚洲国家自救的惟一方法,就是暂时恢复外 汇管制,一方面遏制国际投机者,另一方面保留有限的资金发展经济。这是非常时期的非 常手段,难免短期阵痛,但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引导利率下降,复苏经济, 外资终将回流,那时管制可以取消。这种颠覆传统自由市场观念的论调,俨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庭抗礼。 马克思和克鲁格曼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批判了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政策, 对贸易保护政策和手段的历史性作用表现了一致的认同。马克思认为,贸易保护在资本主 义发展的初期,在资产阶级需要的时候,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他们强大起来并 占据了工业发展的先机有利地位之后,便开始鼓吹自由贸易。其本质是通过自由贸易实现 更大范围的对无产阶级的掠夺。如果说马克思是从历史的角度对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政策 进行了批判,那么克鲁格曼就是从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出发,对自由市场和自由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