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伞齿轮主要参数的调查与计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015743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旋伞齿轮主要参数的调查与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螺旋伞齿轮主要参数的调查与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螺旋伞齿轮主要参数的调查与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螺旋伞齿轮主要参数的调查与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螺旋伞齿轮主要参数的调查与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螺旋伞齿轮主要参数的调查与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旋伞齿轮主要参数的调查与计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弧齿锥齿轮主要参数的测绘计算 零部件加工部 麻俊方弧齿锥齿轮具有承载能力高、运转平稳、噪音低等特点,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通常由一对弧齿锥齿轮组成汽车驱动桥主减速器的主要传动机构。弧齿锥齿轮的设 计与测绘计算均比较复杂,下面仅介绍几种主要参数的测绘计算方法。1.轴交角一对弧齿锥齿轮副的住从动齿轮中心轴线交于一点。轴线间的交角可成任意角度, 但在绝大多数汽车驱动桥上,主减速齿轮副都采用90相交的布置。2.齿制渐开线锥齿轮的齿制很多,多达40多种,我国常用的齿制有Gleason(格利森)制、 Oerlikon(奥利康)制、Kingelnberg(克林贝格)制三种。其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常见

2、到的 是Gleason(格利森)制弧齿锥齿轮。不同的齿制,对应不同的参数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在测量齿轮时一定要注意区分。3.模数弧齿锥齿轮模数是一个变值,由大端向小端与锥距成比例缩小,通常以大端面模数 s m 来计算。GB12368-90规定了锥齿轮大端端面模数,其中以1为例,有 1、1.125、1.375、1.5、1.75、2等等。但是所测量的齿轮模数不一定为整数,也不一定符 合标准模数系列。对于模数的测绘与计算,有以下方式: 由测量的锥距R,可初步估算锥齿轮的大端模数 s m 。 因为 2 2 1 2 m R z z z ,于是便可确定锥齿轮大端模数 2 2 1 2 2 / m R z

3、z 。然后实测齿 高h(用深度尺来测量)加以复核。对于等顶隙收缩齿(格里森制),齿顶高系数 * a h 0.85,顶 隙系数C * =0.188,则齿高h=(2 * a h +C * )m。 由此得出模数m=h(2 * a h +C * ),进而复核模数m s 。 测量出锥齿轮的周节t,根据公式 s t m 来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要求测量数据准 确无误,且被测绘齿轮无磨损现象。 由齿顶圆直径反求模数。首先测绘出齿顶圆的直径尺寸,利用齿顶圆计算公式, 然后反求模数。所使用的反求公式为 1 2 1 0 1 1 1 2 0 2 2 2 2 cos 2 cos 2 cos 2 cos e e s D D

4、 m z f x z f x 4.由刀顶距的数值计算模数。 弧齿锥齿轮铣刀盘的刀顶距 2 1 2 s W m kk 。 式中 s m 大端模数的估算数值; 1 1 0.5 e b k L ;b-齿宽。 2 2 0 0 ( )cos 2( ) tan 2 m m k f C ,也可由相应的设计手册直接查阅到。 计算出的 2 W 根据标准刀号进行圆整然后再反算出模数 s m ,此时的 2 W 为手册中的标准 数值。 .分锥角与变位系数根据大、小齿轮的齿数z 1、 z 2 来确定分锥角。当90时, 1 =arctanz 1/ z 2 , 2 =- 1 =90- 1 。90时, 0 1 0 sin(1

5、80 ) arctan cos(180 ) u , 2 =- 1 。锥齿轮的变位可分为径向变位(齿高变位)和切向变位(齿厚变位),径向变位系数x和切向 变位系数x t ,可根据小齿轮齿数z 1 和齿数比u=z 1/ z 2 值,查阅相关变位系数表格得到。 5.锥距R的测量如图1所示,在原来安装位置或配对模拟位置时,可成功地用卡钳直接量出2R ,对单个锥齿 轮,可用一对直尺竖立在顶锥面上,从两钢尺交叉点到大端背锥读出R 来。测量时应注意直 尺通过锥齿轮回转轴线.若锥齿轮大端倒角,则应在大端补齐成尖角后测量。成对测量,则R=R (R 为实测值) 。 单个锥齿轮测量时,对于收缩齿则有R=R ; 对于

6、等高齿则有R=R -h/2.15cot 式中h-齿高,-分锥角 6.齿顶圆直径d a 的测量 偶数齿时, a a d d , a d 为实测值; 奇数齿时, 0 / cos(90 / 2) a a d d ,若奇数齿齿轮带内孔时,则式中 2 a d d H ; d 为内孔孔径, H 为孔壁至齿顶圆间的距离。 齿顶圆直径 1 1 1 1 2 cos a a d d h , 2 2 2 2 2 cos a a d d h 。 式中, * 1 1 ( ) a a h m h x , * 2 2 ( ) a a h m h x , 1 x 与 2 x 分别为小齿轮与大齿轮径向变位系数。 若计算值与实际

7、测量值相一致,则测绘到此为止。若不一致,则应计及变位系数,加以调 整,直到完全一致为止。大多数等顶隙收缩齿采用高度变位,即 1 x = 2 x 。 7.齿宽中点螺旋角 m 的测量 对于收缩齿弧齿锥齿轮 m 的测量:做顶锥锥面约1/6印迹图(如图2) 。以齿顶圆上3点 a、b、c,作出中心点 O 及半径 a R 。再选择一印记较清晰的齿线打短b、中点M、小端d3 点作圆,得圆心D,用量角器量出 O MD值。读数精确至1。则有 m =90- O MD。大 多数等顶隙收缩齿(格里森制) m =35。在图2的齿线图上,作z/5齿线图,然后根据大齿轮的齿根高,在齿线图上找出d、e点,以 背锥r v 为半径作圆弧,过d、e点作齿廓的切线,便可求得齿形角 n ,通常 n =20,但也 有14.5、22.5等角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