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5014655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一、隋统一全国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统治措施: (1)经济政策: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发展经济 (2)三省六部制:三省:内史省(后改为门下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尚书省下 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 世所沿袭。 (3)科举制 创立: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 诞生。 影响:强调以才能为选官标

2、准,创造出一种相对客观、公正的选拔机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有 利于国家选拔人才;促进了_教育事业_的发展和读书风气的盛行;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二、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促进南北交通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2.开凿: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 3.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北京),南达余杭(杭州),全长 2 000多千米。 4.三点、四段、五河: 三点 涿郡(北端)、洛阳(中心)、余杭(南端)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 沟通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 5.评价: (1)积极作用: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沿岸地

3、区经济发展,至今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 作用。(2)消极影响:征调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激化社会矛盾,这成为隋朝灭亡原因之一。 三、隋唐更迭 1.暴政: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大兴土木,攻打高丽,耗费财富,致田地荒芜,民不聊生。2 2.隋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亡。 3.建唐: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记忆方法:李渊见糖留一把) 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1、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 2、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杨坚,开通隋朝大运河的是隋炀帝杨广。 3、隋文帝时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开科举制度的先河;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4、。 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贞观之治” 1.人物:李世民,626年登基,627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2.措施:(1)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爱惜民力,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2)求贤若渴,知人善用。(3)广开言路,虚心纳谏,_是最著名的谏臣。 3.表现: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二、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 1.“开元盛世”: (1)人物:唐玄宗,712年继位,713年改年号为开元。 (2)措施: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 (3)表现: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5、“开元盛世”。 2.经济发展: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经历了持续的恢复与发展,到开元年间达到了顶峰。 (1)农业发展迅速:出现耕织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非常发达:丝织业和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邢州白瓷,越州青瓷和巩县的唐三彩(黄绿青)。 (3)城市和商业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成为大都会;长安城雄伟富丽,布局严整,市、坊分明 (市是商业区,坊是居住区),人口达百万,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1、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盛世局面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年号为“开元”,盛世局面为“开元盛 世”。武则天的统治特点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

6、“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是大唐盛世的顶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3 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和同为一家” 1.民族政策:唐代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2.唐与吐蕃: (1)吐蕃概况:吐蕃是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定都逻些。 (2)唐蕃交往。 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成亲,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唐蕃会盟:9世纪初(821年),吐蕃使者与唐会盟于长安,

7、屹立于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成为汉藏 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二、西行与东渡 1.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1)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2)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对外交通发达。 2.遣唐使:新罗、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来唐,与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交往最密切的 是东亚诸国。 3.玄奘西行: (1)时间: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 (2)贡献: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造就了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的大唐西 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 4.鉴真东渡: (1)时间: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2)贡献:传播佛教,把唐

8、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 出贡献。 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1、文成公主入藏是在唐太宗时期,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2、玄奘西游天竺是在唐太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玄宗时期。 3、大昭寺在今拉萨旧城,是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见证。唐招提寺在日本奈良,是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 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一、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4 1.“胡风盛行”:唐代文化兼收并蓄,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 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2.中西文化交流:大多数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宗教政策,使宗教文化呈现多元的特点,也推动了

9、中西文化 的交流。 3.妇女地位提高: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婚姻方面也比较独立自主。 二、五彩纷呈的唐诗 1.概况: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 2.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人物 时代 特点 李白 (诗仙) 盛唐 歌颂国家的强盛、河山的壮美,既豪迈奔放, 又清新飘逸,充满奇特的想象,体现了盛唐高 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 (诗圣、 诗史) 唐朝由 盛转衰 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 忧国忧民意识;沉郁雄浑、语言锤炼,达到很 高的艺术境界。 白居易 (诗魔) 唐朝走 向衰落 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对人民 的深切同情

10、;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深受大众 欢迎。 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中央:天宝年间,唐玄宗(唐明皇)逐渐荒于政事,宠爱杨贵妃,任人唯亲,先后将朝政交给李林甫和杨 国忠,政治日益黑暗。 (2)地方:藩镇长官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2.爆发: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史称“安史之乱”。 3.概况:渡黄河,攻洛阳、破潼关,占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763年,唐朝彻底平定叛乱。 4.影响:(1)许多州县化为废墟,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中央掌握的户口锐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2)逐 渐形成藩镇割据的

11、局面。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5 1.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 (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任命更多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最终形成藩 镇割据局面。 (2)宦官专权:唐后期,宦官权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3)影响:藩镇节度使与宦官互相勾结,争权敛财,使政治更加败坏,社会危机加剧。 2.黄巢起义: (1)爆发: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 (2)经过:转战大半个中国,后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3)结果:884年,黄巢在山东兵败自杀。 (4)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已经衰弱不堪的唐朝统治。 3.唐朝灭亡: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

12、三、五代十国 1.政权概况: (1)五代: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记忆方法:梁唐 晋汉周) (2)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山西地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2.统一因素: (1)人民饱受分裂割据和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2)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统一打下了基础。 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1.唐朝走向灭亡的过程: (1)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败坏、危机加剧。 (3)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

13、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8课 北宋的统治 一、列表比较两宋的基本情况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6 名称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南宋 1127 年 赵构(宋高宗) 应天府、临安(杭州) 2.强化中央集权: (1)军事上:设法剥夺高级武将的军权,从地方军队里挑选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2)政治上:在中央: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均对 皇帝负责;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等职,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3)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的财赋收入除留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其余全部收归

14、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国策 1.背景: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的历史教训,订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 2.表现: (1)重用文臣: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2)发展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3)重视文教事业。 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开设州学、县学,由朝廷选派学官传授儒学; 私人创办的书院在两宋时期迅速发展,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评价:(1)积极作用:基本上消除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隐患,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恢 复发展。

15、(2)消极影响:造成了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军队指挥不灵等诸多弊端。 2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的兴起与宋辽和战 1.契丹、西夏、金的建立 政权 民族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契丹(947改为辽) 契丹族 916年 上京 耶律阿保机 西夏 党项族 1038年 兴庆 元昊 金 女真族 1115年 会宁 完颜阿骨打7 2.宋辽和战: (1)宋辽之战。 宋太宗:曾发动过数次收回幽云十六州的对辽战争,均失败后,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屡南下进扰。 宋真宗: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在澶州击退辽军。(2)宋辽之和澶渊之盟(1005年) 内容:双方约定互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互不

16、骚扰,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为“岁币”。 影响:宋、辽之间没有再发生过大的冲突,这为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及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宋夏之和。 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1045年,宋朝应元昊请 求,在双方边境设榷场,恢复 贸易往来。 第 30 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的崛起 1.建立政权: (1)12世纪初,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2)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国。 2、1115年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二、北宋灭亡与岳飞抗金 1.金灭北宋: (1)东京保卫战:1126年初,金军包围东京后,主战派大臣李纲率军民坚守城池,迫使金军撤退。 (2)北宋灭亡:1126年底,金军再次围攻东京,1127年,东京城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南宋建立: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府即位,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2.岳飞抗金: (1)背景:南宋建立后,金军继续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概况:11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