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鸽的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之花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501368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俊鸽的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之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俊鸽的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之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俊鸽的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之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俊鸽的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之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俊鸽的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之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俊鸽的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之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俊鸽的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之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之花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同时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语文这门学科集纳古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引领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语文,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使课堂涌动着真情,焕发着生命活力,绽放出美丽之花。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学生美美地朗读这一段,通过朗读,让小星星知道我们是多么的喜欢它。一次次的诵读

2、,是情感的抒发,是美的享受,孩子们沐浴在快乐的情绪中,眼里闪动着和小星星一样美丽动人的光彩,声情并茂的童声让课堂充满了诗意。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充满美的极富魅力的世界,可谓“无山不含玉,无水不藏金。 ”课本选入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思想性强,艺术形式也比较完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篇篇的课文来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使阅读本身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一、朗读感知语言美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它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举世闻名。凡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推敲选择的有欣赏价值的文学作品,因而具有同样的审美内涵。一篇篇课文耐读、经读,越读越有滋味。读时琅琅上口,读后

3、其味隽永。课文中深刻的意旨美、高尚的情感美、多变的结构美,都是借助语言文字表现2出来的。教师准确而声情并茂地范读和学生的朗读是感受文章语言美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入手,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或齐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进入美的世界,受到美的熏陶。对于文中那些优美的词句,更要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感受作者如诗如画的语言。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作者着重描写了“南沙是个迷人的世界” ,采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南沙的天、海:天是一块蓝玉,海是一块翡翠,接着又描写了海里五彩斑斓的鱼儿、海边松软的沙滩这一切,都令人遐思,令人神往,真是美不胜收!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

4、,仿佛来到了南沙这个迷人的世界,深切感受到了南沙无穷的魅力。又如, 鼎湖山听泉一文,作者在描写泉声时,连用了三个比喻句:“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学生阅读了这段内容,仿佛听见了泉声。再加上教学中教师美的导语,美的过渡语,美的描述语,对于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呢?二、想象感受意境美人的发明离不开想象,儿童在审美活动中同样也离不开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想象和情感的唤起是以艺术作品为依据的。唤起想象,学生才能深入课文意境,理解所学内容,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生

5、活经验,建构起与作品类似或接近的意象,接受美的熏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意境,多用启发式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思考、体验,从而获得对文章的理解,感受文章的意境美。例如,在讲荷花第四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荷花图片,想象3自己来到了荷花池边的情景,谈谈心里的感受。接着,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引起了作者丰富的想像?作者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在理解课文前三段的基础上,找出了闻着花的阵阵清香,看着淡雅而和谐的花色,庄重而优美的花姿,作者被陶醉了,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想像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花,翩翩起舞,与虫共语。这使学生懂

6、得自然景物是想像的基础,而想像比实际更充实、更完美,因为作者已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之中了。接着,我又放了一段音乐,让学生随着荷花舞曲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景,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然后问学生:你们眼前出现了什么?学生回答:风吹荷叶发出了哗哗的响声,那是有节奏的舞曲,许多荷花仙子随着音乐声,舞着长长的白纱裙,婀娜多姿,翩翩起舞这种再创造想像是审美意识的最高级表现形式,从学生那闪闪发光的眼神里,从学生那天真的表情中,看到他们已经学会了鉴赏美,得到了审美的愉悦。三、体会发现人格美小学课文不仅文字生动优美,许多文章还包含了丰富的描写人物的内容,通常以光辉的形象、感人的事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精神

7、振奋和心情愉悦,从而获得激荡人心的美感。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壮烈献身的精神;景阳冈中武松豪放无畏的性格;小英雄雨来中雨来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这些文章,学生反复朗读、细细体会,深入分析能从中受到许多教育和启发,发现社会美的因素,可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美。例如,我在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刘少奇同志说的三句话,并注意说话时的情境和语气,第一次,是在处境十分危险时,刘少奇主席诚恳地说:“我也是普通一兵” 。第4二次,处境极度危险时,刘少奇斩钉截铁地说:“必须立即停船抢救!”第三次,当船长阻止刘少奇救人时,他严肃地说:“抢救群众要紧。 ”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三句话进行深入

8、地分析,想象当时的危险情况,抓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反复朗读,体会少奇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的高尚情操。又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对描写嫦娥的句子“嫦娥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我先让学生朗读这段话,再找出描写嫦娥动作的词语,看看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分析中感受到了嫦娥机智勇敢,为民着想的高贵品质。在引领孩子深入分析文章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情感也随着情节发展而不断发展,进而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深入理解和感受到了文章中蕴含的人物精神美,社会美。四、写话创造美学生习作,始于模仿,

9、对文章的续写、扩写和改写也是训练写作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教材中的范例,勤动笔,将读到的、想到的及时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在写的过程中,注意让审美想象和情感因素灌注其中。在模仿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自由想象,引导学生走向审美表现和创造之路。多写能促使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客观的审美标准去判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同时运用已学到的表现美的规律和方法去挖掘美、感受美、创造美。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例如,我在学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文章时,我布置了一个写话练习: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文章美丽的大自

10、然 。孩子们5有的看课文插图,有的读课文内容,有的观察活生生的自然,有的回忆着大自然其他三个季节的景色,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作文,有诗歌,有散文,有记叙文,大多数习作,源于课文,而内容比课文更丰富多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美,创造了美。又如,在教学嫦娥奔月后,我引导学生自编神话故事,孩子们很兴奋,思绪自由驰骋,故事内容无奇不有,从古到今,从天到地,从现在到未来,包罗了他们所能想象的一切。故事大都是非分明,扬善弃恶,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一篇篇优美的神话故事,不正是孩子创造的美吗?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个人存在价值的欲望,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一旦得到鼓励,感到自己学得不错,就

11、会兴致勃勃地加倍努力学习,所以教师要始终注意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个人的经验和感情,理解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性质的错误区别对待。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受到学生的喜爱,他的教学效果才能够事半功倍,所以教师与学生相处,应多给学生亲切感、信赖感,体察和理解他们的各种情绪,努力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诱导和帮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情绪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虽然人的情感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情 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对情感的产生和变化起诱发和刺激作用。教学内容的抽象、脱离实际,教学过程的刻板是产生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

12、。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语言生动,风格各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把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理解,自己的感情与作品本身的感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不能是两张皮。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6学方法,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力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魅力和艺术气质,能用自己的个性对教材进行成功的艺术处理。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忘我的境界。总之,教师只要能以情动人,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学方法要力求创新和艺术性。语文是有生命的,其生命之根深扎生活大地,其茎承载人类文明。其果闪烁智慧的光芒。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开满了斑斓的花朵,只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发掘,这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享受生活、创造美丽、享受语文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