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_0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013521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_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_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_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_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_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_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现 - 基础理论 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有一种趋向简洁的传统。通过几个作品 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年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表 现,总结这些作品的显著特征,指出当代的这种极少主义倾向与现 代主义运动时期的简约倾向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类极端理性的建筑 创作思想及作品对于当前中国的建筑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 键字:极少主义 体量 简洁 从世纪末欧洲的新建筑探索, 到世纪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直到目前各种所谓晚 期现代主义或新现代主义,整个现代建筑的发展多少就带有一些趋 向简洁的倾向。最早在建筑中表现这种简洁倾向并走向极端的建筑 师是现代建筑运动第一代领袖之一的密斯凡

2、 德罗。一句经典的“ 少 就是多”一时间成了当时极受推崇的至理名言。 年代, 后现代主义在全球各地甚嚣尘上;尔后,随着菲利浦约翰逊在纽约 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解构建筑七人展” ,各种以动态构成、分散 构图为主要形态特征的建筑作品也开始到处流行。难能可贵的是, 这个时候又涌现出一批执着探索建筑的本质和纯净形式的建筑师和 一批以简练的形式、纯净的空间和精巧的构造结构为主要表现特征 的建筑作品。 “辩证法认为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经过否定之否定, 虽然从形式上看又回复到了原点,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 式的上升。 ”当代建筑中这种简化倾向的重现与世纪初现代主义 运动时期反对装饰、崇尚简化既有一定的

3、相似,又有一定的差别。 那时候的简化主要是出自技术和需求方面的原因,即产品的简约性满足了降低成本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于是复杂的方式被淘汰; 而年代以来的极少主义倾向由于顺应时代和技术的要求, 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进步,并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极少主义 ()艺术(有些书上也译成最低限艺术)的 影响,而上升为一种艺术原则。 极少主义艺术盛行于世纪 年代的美国,它代表了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态度,即摒弃作品 中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而偏向极端纯净和几何抽象性。极少主义 艺术作品,包括雕塑和绘画(绘画中包括造型画布) ,通常具有很强 烈的几何学基础,无节制地运用强烈的工业色彩以及基本要素的形 状,创作手段极

4、为简约。这类艺术作品的具体特征有:选用非天然 或工业材料,没有历史内涵,抽象冷峻,不给观众联想的余地;崇 尚机械加工过程,刻意企求画面或雕塑表面的光滑平整;作品经常 取消基座或画框,直接与地面或墙面接触,尽力保持形式完美,杜 绝干扰;形态构成上,强调整体统一,简洁纯净,以此去抗争混乱 无序等等。 当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蔓延到建筑创作中的时候, 某些建筑师便不再去追求表面上的美丽和矫揉造作的丰富感,转而 去寻找纯洁的、直截了当的美。在此,仅对几个具有典型的极少主 义倾向特征的建筑实例予以介绍、分析。 法国建筑师多米 尼克佩罗( ) 他认为 极少主义是“包豪斯的真正内涵” ,而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则

5、仅仅 是建筑发展的死胡同。他推崇美国极少主义艺术家唐纳德乍德 ( )的作品,并且欣赏罗伯特史密森( )的大地艺术。从他的作品中, 我们可以觉察出明显的极少主义设计倾向,强调严谨、简洁。 佩罗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当属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 。该建筑是法国塞纳河左岸第一个大型公共 活动场所,给市民提供了一种新型集散广场。面对面的形塔像四 本翻开的书,进入图书馆就像走进知识的城堡之中。人行天桥纵横 交叉的步行广场包围着“一小块森林” 。简洁而尺度巨大的体量清晰 地标志出法国国家图书馆在城市空间中的位置。 该作品是城市 设计中的艺术精品。它是简约的艺术,感情上崇尚宁少勿多的原则。 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和表现

6、上,佩罗将木材、钢和金属网与混凝土结 合在一起。在双层玻璃外墙上,他重复使用格子窗,使建筑表面在 不同光线的折射下产生一种梦幻般富有动感的奇妙效果。这个方案 年被授予欧洲建筑师密斯凡 德罗奖。 佩罗最近一项 工程柏林奥林匹克赛车馆游泳馆()则 更是将建筑体量的简化推至极限。 这个综合项目位于柏林城的 一个市区公园中,共包括两个竞赛场馆,赛车馆为圆形平面,游泳 馆为方形平面,极其单纯。设计的概念是将整个钢结构屋顶模拟成 被周圈苹果树围起的湖泊。为此,整个建筑下沉,最高点几 乎与地面平行,建筑主体完全隐入地下,在地面上人们仅仅能看到 闪闪发光的“湖面” ,其实那完全是金属屋顶的反光。建筑的整体形

7、态极其弱化,单纯而自然地成为环境景色的一部分,如同一件大地 艺术作品。在这个作品中,佩罗以一种极少主义绘画的特征来表现建筑作品的纯净性和“消失感” 。他大胆地向传统的建筑形式挑战, 以改变人们对建筑所抱有的先验的观念。除了自然环境中尺度巨大 而单纯的工业化形体本身所带来的强大视觉冲击力以外,整个建筑 的屋顶表面和外墙面全部覆以金属板材,给该建筑物以统一的视觉 形象,并通过金属板材在不同角度对光的反射,创造了一种非凡的 表现效果。 瑞士建筑师雅克赫佐格( )和皮埃尔德穆隆( ) 这两位同是年自瑞士苏黎士高工 ()建筑系毕业的建筑师,均继承了母校追求建筑的完美性 以及精致的构造的优良传统,一直以简

8、洁的建筑造型探索独特的建 筑道路。他们对极少主义艺术的浓厚兴趣以及与极少主义艺术家富 有成效的合作,对他们的建筑创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德国 慕尼黑的戈兹美术馆( )是他们 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这个坐落在慕尼黑的一片别墅区内的私人美术 馆,面积约 ,建筑仅两层。从外表看来,着实是一 个方盒子式的建筑。建筑的四个外立面以同样的手法处理,即垂直 方向上划分为三段,上下两段为半透明玻璃,中间段为木质胶合板 做适当的矩形分格。建筑外部形象方方正正,内部空间同样简洁而 规则,甚至近乎于刻板,但与周围高直的自然植物产生了丰富的对 比效果。 该美术馆的展室朴素无华。墙面上方为高窗,使自然 光进入展室。墙面洁

9、白淡雅,木地板平整光洁,天花除平整的灯槽 之外别无他物。内部空间平实的处理,避免了喧宾夺主,使艺术品真正成为了展示的主角。虽然美术馆的空间是最基本的几何形态, 但是它的构造却充分体现了后工业时代新型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的 精美,因此它创造的极少主义空间效果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伦敦的(新)泰特当代美术馆( )是赫佐格与德 穆隆另一个具有极少主义意味的建筑设计。新泰特美术馆是由位于 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一个旧的发电厂建筑(斯科特设计于 年)改造而成的。旧建筑的塔楼是河岸的一个重要地标, 与北岸的圣保罗大教堂遥相呼应。改建设计将原有的透平机车大厅 变为一个条形的上下贯通的公共休闲空间,为公众提供茶座等

10、休闲 服务。原建筑的顶部升起一个长方形的玻璃体量,四面由大面积平 板玻璃围合而成,构造精致,表面平滑,夜间透射出光芒。玻璃立 方体的纯净与原有老建筑的砖石肌理形成强烈的对比,给美术馆建 筑带来独特的表现力。 瑞士建筑师彼特卒姆托 ( ) 卒姆托大多数作品的形态和技 巧较为明显地受到地方风土的影响,充分地体现出他对材料、表皮、 光,以及对质感、构造、生态等方面的关注和敏感。 年卒姆托以其明亮的玻璃盒子式的奥地利布雷根茨 ()美术馆()荣获了第届欧洲建筑师 密斯凡德 罗奖。该美术馆坐落在布雷根茨康斯坦斯湖畔 ( ) ,它由构成室内空间主体的现浇 混凝土盒子、钢和玻璃等组成。从外面看,建筑就像一盏明

11、亮的灯。随着一天之内天空光线和湖面薄雾的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 建筑的外表反射着不同的光影和色彩。 建筑的主体是一个方形 玻璃盒子,共六层(地下二层,地上四层) 。最上的三层为三个混凝 土盒,垂直方向相互脱开,由三道承重墙支撑。每个混凝土盒的顶 面敞开且封以半透明的玻璃天花。整个建筑的外表面铺满经过精心 加工的大片玻璃板,看起来像是带有褶皱的羽毛或是一种鳞状的结 构。建筑没有明显基座,而是直接立在地上。所有的玻璃板都采用 相同尺寸,既不打孔又不划分,仅仅用大的钢夹子以鳞片状的排布 方式固定在钢框架上。玻璃的侧边缘暴露在外,玻璃与玻璃之间隔 着一定的缝隙。整个外框结构独立于内部的混凝土盒子

12、,就像单独 一层皮肤,并使内外的空气可以相互流通。各层楼板和楼梯都经过 打磨,墙体和天花泛着柔和的光。 在正视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建筑设计的考虑因素被精简为静态的基本要素、建筑的用途以及达 到该用途的方法等几方面,建筑的构造、材料和视觉形象构成了一 个整体。 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 ) 在亚洲,妹岛和世同样在极其平常简洁的建筑 造型要素的构成中探索着对建筑空间价值的独特表现以及建筑与城 市的相互关系。在此以妹岛的日本冈山市住宅 ( ) 来分析她在创作实践中的极少主义倾向。 这是为一家两代六口 人设计的私人小住宅,位于冈山市冈山县的一片高密度居住区内。 建筑外形为一个半透明的方盒子,里面分两层,一

13、层平面呈“田” 字形布置,四个主要房间之间的“十” 字分别为浴厕和楼梯,外围是周 圈二层通高的走廊;二层为整个起居空间,包括厨房和餐厅。 该建筑在空间上,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周圈的走廊。走廊的外侧(也 就是建筑的外皮)为木骨架双层半透明有机波形板,侧为木质板材。 首层各房间分别向走廊开门,二层的条形木板可以沿纵向呈百叶状 完全打开,起居空间与周圈走廊空间融为一体。因此家庭成员之间 以及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联系与隔离,完全通过这一圈走廊进行调节。 半透明的膜被状表皮从檐口一直到地面,遍及整个建筑的外墙(仅 仅开了少许必需的门窗洞口) ,建筑物没有明显的基座。 该住宅 在建筑学上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整个建

14、筑的体量或比例韵律,而 在于其空间。其外表半透明的膜被,围合一圈交通空间,实际上是 以一种现代的手法再现典型的日本传统空间模式:周边用裱纸木框 推拉门限定的走廊围绕着核心的居室。 西班牙建筑师拉斐 尔莫尼奥( ) 莫尼奥虽然一贯以现 代派简练的手法进行创作,但是直到他的库塞尔礼堂 ( ,)才可以说真 正带有极少主义倾向,而且这个建筑在膜被表皮的表现上也具有突 出的特点。 库塞尔礼堂位于西班牙的港口城市圣塞巴斯第安 ( ) ,乌鲁米尔河( )在此汇入大海。建筑主要包括一个 座的音 乐厅和一个座的会堂,还有一些服务和辅助的设施。两个主 要大空间被包含在两个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巨大方形体量之中,构成

15、了建筑的主体部分。 两个立方体的外表同样是双层玻璃的 半透明结构,外侧玻璃呈凹弧面,内侧则为平玻璃。与住宅相似 的一点是,表皮的内侧同样围合了一圈交通空间,再往内才是主体 的会堂和音乐厅。参观这座建筑的时候,观众在建筑的内部和周围 流连徘徊,因为不管是从里侧还是从外侧看,半透明的玻璃外皮随 着海边的天气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身的色彩和光泽。在夜间,整 个建筑更是通体散发着柔和而迷人的光芒。 库塞尔礼堂除了单 体本身的表现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建筑的城市性。当 你在城市中穿行的时候,这个新会堂总是不时跃入你的眼帘,形象 优雅而令人振奋,并带有一点点神秘色彩。如果是在海面上或是在 空中,整个场景则更能给人留下对这个城市的深刻印象。这一点有 点类似于悉尼歌剧院,却又不像悉尼歌剧院那般自由浪漫。这可能 与莫尼奥曾经为伍重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