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层排水系统的优缺点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08188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层排水系统的优缺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层排水系统的优缺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层排水系统的优缺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层排水系统的优缺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层排水系统的优缺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层排水系统的优缺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层排水系统的优缺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层排水系统的优缺点 - 建筑给排水论文 摘 要:同层排水系统是一项新型的建筑排水技术,文章介绍了国内 应用较为广泛的降板式和墙排式两种同层排水方式,并分析了其优 缺点,以利于同层排水系统的普及应用。关键词:同层排水;降板式;墙排式引言同层排水系统是相对于传统的隔层排水系统而发展起来的新 型卫生间排水系统。同层排水是指卫生间内卫生器具排水管和排水 支管不穿越本层结构楼板进入下层空间,排水支管同层敷设并在本 层与排水立管连接的排水方式。其主要适用于住宅、公寓、酒店客 房、医院病房、招待所、疗养院和养老院等具有类似卫生间布置的 建筑,卫生器具集中设置,以标准的 3、4 件套为主,管井或立管设 在卫

2、生间内部,排水管接入立管的距离较短。同层排水技术在欧洲 和日本已被普遍采用,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推广使用。1 依据的规范、标准及图集1999 年 6 月开始执行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的 6.1.6 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在本层套内,这为同层排水 在国内的应用提供了最早的设计依据。2003 年 9 月开始执行的建 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的 4.3.8 条规定:住宅卫生间 的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随着规范版本的更新,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2011 的 8.2.8 条规定:污废水排水横管宜设在本层套内;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3、GB50015-2003(2009 年版)又在 4.3.8 条、4.3.8A 条、4.3.8B 条明确了同层排水的适用范围和做法要求。2008 年 12 月实施的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建筑同层排水 系统技术规程CECS247:2008 对同层排水系统的敷设方式、水力 计算、安装验收和维护保养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2012 年 6 月实行的国家标准图集住宅卫生间同层排水系统 安装12S306 给出了四种典型卫生间平面布置的多种类型同层排水 的标准设计。2 同层排水的分类根据排水支管的敷设位置,同层排水主要分为沿墙敷设方式 和地面敷设方式两种方式。沿墙敷设方式又称为“墙排” ,排水支管和器具

4、排水管在本层 结构楼板上方暗敷在非承重墙或装饰墙内或明装在墙体外,再与排 水立管连接。在卫生间洁具后方砌一堵假墙,形成一定的宽度的布 置管道的专用空间,排水支管不穿楼板在假墙内敷设;以墙体内设 置隐蔽式支架,卫生器具固定在隐蔽式支架上;座便器冲洗水箱采 用隐蔽式冲洗水箱;坐便器采用悬挂(或称挂壁)后排水式;一般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所有管道全部暗敷在墙内,整个卫生间看不 到明露的排水管,卫生间干净整洁,易于清扫打理。地面敷设方式又分为降板式和垫层式,降板式即采用楼板下 沉敷设排水支管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卫生间的结构楼板下沉 200300mm(不含建筑防水层)作为管道敷设空间。下沉楼板采用现浇混凝

5、土并做好防水层,按设计标高和坡度沿下沉楼板敷设给、 排水管道,并用水泥焦渣等轻质材料填实作为垫层,垫层上用水泥 砂浆找平后再做防水层和层面。垫层式指垫高卫生间地面的方式, 排水支管在高出楼板上的垫层内敷设的,这种方式采用的不多,原 因是容易产生“内水外溢” ;一般在旧房改造中,不得已的情况下偶 尔采用。降板式系统是比较成熟的一种做法,主要将卫生间楼板下沉, 然后将所有卫生间的排水管道在本层内连接至排水立管处。此种方 式卫生间预留空洞基本取消,所以减少了很多排水空洞封堵的麻烦, 而且一旦出现漏水现象基本就在本层解决,不涉及到楼下住户,另 外排水支管的噪音问题可以得到解决。3 同层排水的优点同层排

6、水系统相对于传统隔层排水系统有着明显的优势,特 别在住宅建筑中尤为突出,传统隔层排水方式不仅对楼下住户造成 了很大的侵扰,而且卫生间的布局也将受到预留孔的严格限制。表 1 是同层排水系统和传统隔层排水系统的简单对比,可见 同层排水的主要优点有:(1)房屋产权明晰,卫生间排水管路系统 布置在本层内业主家中,管道检修可在本层内进行,不干扰下层用 户。 (2)排水噪音小:排水布置在楼板上,被回填垫层覆盖后有较 好的隔音效果,从而排水噪音大大减小。 (3)渗漏水几率小,卫生 间楼板不被卫生器具管道穿越,减小了渗漏水的几率,也能有效地 防止疾病的传播。 (4)无管道结露问题,排水横管埋设在垫层内,避免了

7、明设或吊顶内排水管表面结露而形成的滴水现象。 (5)卫生 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因为楼板上没有卫生器具管道预留孔,开发 商可提供卫生间多样化的布置格局,室内设计师也可对卫生间进行 自由的布局,满足卫生器具个性化得要求,提高了房屋的品味。4 同层排水的缺点同任何一项新技术一样,同层排水在推广使用过程中,也逐 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相适应的 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形式变化和发展路线。个别情况下“入乡随俗” , 为了降低造价,简化施工流程,未按相关规范、规程进行规范施工, 导致了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如:地漏返溢、防水层破坏而引起地 面和临近房间底部墙面的渗水、卫生间异味等。甚至

8、出现了同层排 水“敝大于利” 的声音。对于墙排式系统,主要的问题是地漏。我国和欧洲的卫生习 惯不同,卫生间一般要求设置地漏。墙排式系统中,地漏形式特殊, 设置要求高,造价也高。由于排水横干管与地漏的高差小于隔层排 水,返溢的可能性很大,对地漏的设置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均应 采用防返溢地漏,且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 50mm,应能连续 补水,防干涸。有些专门制作的地漏较薄,可做设在本层内,但水 封高度不够,易干涸溢出臭味。另外墙排式系统要求使用悬挂式洗脸盆、后排水式大便器, 使卫生洁具的选择余地较小;其次穿墙管件多,墙壁变厚,卫生间 面积变,建筑投资成本大。大便器通常离地只有 50mm,离地

9、50mm高的通常是看的到,摸不着的地方,容易藏污纳垢,给日常生活保 洁造成不便。对于降板式系统,最大的风险是回填层积水问题,水从地面 上进入回填层的风险明显比隔层排水的漏水的风险高得多。降板回 填层采用两道防水,下沉楼板上的防水层因无排水支管穿越且有回 填层保护,一般渗漏危险较小;而回填层与面层之间的防水层,因 排水支管穿越、回填层沉降、面层收拾裂缝等,漏水的风险较大。 而且给水管、热水管在面层中敷设,随着使用年限增加,也可能发 生渗漏。一旦发生上述漏水现象,回填层积水可能出现下述现象: (1)下沉楼板上的防水层完好,积水量不大时,积水无法排出,在 回填层长期浸泡积存,滋生微生物,产生腐败异味

10、,破环室内卫生。 (2)虽然下层防水层完好,但积水量大时,积水在回填层内达到一 定的高度后,便会进入同层其它房间,例如卧室和客厅等的地面装 饰层下面,然后在墙壁毛细管力的作用下沿墙润湿,造成同层直至 下层湿渍漏水。 (3)当下层楼板上的防水层也被破环,不能够阻止 积水的下渗进入到下层住户,导致下层天花板漏水(出现与隔层排 水同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现象,许多排水管件的生产厂家已开发 了各种解决降板层内积水的排水附件,并运用于实际的工程中。另外降板式系统的缺点还有:局部降板在建筑结构上实现难 度高;降板部分的设计荷载要求较大,增加板厚, ,需要做两次防水 工程,成本相对增加较大;一旦出现渗漏,

11、渗漏点难以查找,往往 需要大面积开挖,甚至整体拆除。 同层排水技术的设计、安装和维修均需要专业服务,而我国 的国情众所周知,往往设计时忽略一些要素,缺少专业施工队伍和 严格细致的安装,售后服务并也不专业,这些都制约了同层排水技 术的推广和发展。5 结束语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排水技术,同层排水技术还处于发展阶 段,国外技术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难题尚未完全解决。同 层排水技术在设计及施工工艺上均有待探索,对技术、材料、管理 等各方面要求有待加强。但同层排水的诸多优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值得我们切实有效地推广和普及,同层排水将是未来排水 方式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张东.同层排水技术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 2010(5).2李向军,吴科军.同层排水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比较和探讨 J.水工业市场,200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