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007770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 绪论教学目的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 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过程,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掌握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 法。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 4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的科学真理,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彻底、完整、科学的思想理 论体系。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实践意义。第

2、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884年 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 成。 一、马克思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例外。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 自由资本主义的后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及其各种矛盾已 经有了很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18世纪中期,工业 革命在英国、法国、德国先后兴起,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工业革 命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3、, 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生产方式的改变引起阶级关系的改变,引起国家政权和社会 意识的改变,使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关系、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更为清楚地表现出 来,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日益明显表现出来,这就为 正确认识社会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可能性。 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矛盾也开始激化。1825年在美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在 1836年和 1847年又爆发了波及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周期爆发,表明资本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根深蒂固,不可客服。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的激化和发展,预示

4、着未来社 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的经济条件和基础。 第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 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人数和力量日益壮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19世纪 30至 40年代,美国、法国和德国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反对 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这些革命斗争标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 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无 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革命的理论指导,总结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指明请进的方向。 无产阶级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

5、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就是无产阶级。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 19世纪在的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了一系 列成果,特别是三大发现,是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观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为辩证 的哲学观点开辟了进一步前进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续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时资本主义的产物,而且也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产 物。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

6、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黑格尔哲 学的巨大功绩,就是在人类哲学使上,在唯心主义形式中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 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并企图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联系。用辩证思维的方式代替了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费尔巴哈则通过对宗教科学和唯心主义的批判,恢复了唯物主义。 但费尔巴哈仍坚持形而上学、坚持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他们哲学 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继承了他们的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建立了新的哲学体 系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提出可

7、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劳动创造各种商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比较客观的研究,在 一定程度和层次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以及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并未做出科学的证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 唯物史观,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上对资 本主义社会作了科学说明,这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决定性环节。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 的对象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关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即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第一次

8、提出了劳动二重性, ,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 余价值论。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以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空想社会 主义者一方面尖锐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种种猜测和设想。由 于受历史观的局限,他们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并能说明资本主义如何才能灭亡, 而社会主义如何才能顺利。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使 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影响人类的历史进程,并在社会 实践和革命斗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首先是在俄国革命

9、中由列宁实现的。 19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 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出现,加剧了资本主义个国之间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并导致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大战中,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无产阶级 革命准备了有力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曾经认为社会主义 革命将同时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按照马 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面对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立了社会主 义可以在一过首先取得胜利的十月革命理论,领导俄国实现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

10、过度 的转变,探索和开创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度与发展的道路,使社会主义由 理论变为实际。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列宁主义 阶段。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并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 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再次推进了新的阶段。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创新”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相对于正统马克思主义而言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它们作出了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创新” 。20世纪 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处在萌芽阶段,其

11、 代表人物有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到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又发展 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 广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科学和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 义的革命性在于它的理论批判精神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 高度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 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

12、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因此,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也就是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 的理论特征。 第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现代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充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辨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而且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是我们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唯一的根本的科学方法。只有牢固树立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13、和方 法论,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一致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 第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在辨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指导下,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 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完备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 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 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主张无 产阶

14、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由此马恩最终完成了社会主义 由空想向科学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主张追求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 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 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它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体现。马克思明确指出:“哲学把无 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 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公开声明了自己的阶级性,它代表了无产阶 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和其它社会理论的本质区别

15、。 第二,这也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无产阶级不仅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 级,而且是一个承担着伟大历史使命的阶级,无产阶级要摆脱剥削和压迫,就必须消灭资 本主义制度,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 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要夺取政权,就要建立无产阶级的政 党。但无产阶级政党它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同时也代表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 益。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历史 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

16、无产阶级如果不能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不和最广大人民群 众建立统一战线,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根本不能取得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旗帜鲜明地向全世界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为少数人谋利益 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 义反映着、体现着、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以为实现无产阶级 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的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始终保持实践性和科学性为其基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 品质。因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就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到与时代和社 会实践的发展相一致,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保持强 大的生命力,才不致丧失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集中 体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