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培训材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990497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安全培训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司安全培训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司安全培训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司安全培训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司安全培训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安全培训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安全培训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安全培训材料 前言 在培训的开始,我送大家一句话:挣金山,挣银山,注意安全是靠山;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坑三代,我觉 得这句话是对很多工伤惨剧的提炼和总结,非常令人警醒,的确如此,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一次意外的工伤极有可 能带走你所有的人生幸福,留下的只有悔悟。 一旦出了工伤,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劳动者和企业来说都是“双输” 一、对于劳动者 1、精神层面:难忘受伤阴影,造成自卑、内心痛苦等。 2、家庭:难以找到对象,生活没信心,夫妻关系因此产生分歧等。 3、身体:伤口经常疼痛,伤残影响正常生活。 二、对企业 1、经济:少一个人干活,有的还得派一个员工护理伤者,发放伤者与护理人员工资、医疗费、

2、伙食费、工伤赔偿和 安监部门查处整改罚款等。 2、名誉:对于名誉来说更是一个极度负面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品牌公司要求供货商一定要保障劳动者安全生产权利, 频繁发生的危险事故会让企业流失很多订单。 第一章 公司历年工伤事故分析 1、公司历年工伤事故统计 2、事故金字塔 1931 年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就提出了事故金字塔理论,那么什么是事故金字塔呢? 事故金字塔:1 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 29 起轻伤害事故,29 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 300 起潜在的安全隐患, 从而就形成了金字塔事故比例 300:29:1 。 对海因里希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若不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就有可

3、能形成 300 起潜在 的安全隐患,而如果对这 300 起安全隐患控制失效,则可能出现 29 起轻伤害事故,直至最终导致死亡重伤害事故的 出现。 那么如何预防: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预 防潜在的安全隐患,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则取决于日 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管理,这是作为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第二章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与原则 1、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 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

4、和谐运作, 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设备 设施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 2、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物料和环境等本身就储存了很高的能量,如果这些能量一旦失控不按预期的方式和程序 流动或释放,释放的量超过了人体可以接受的程度时,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概括的说,对人造成伤亡、健康损坏、导 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损害的因素就是危险有害因素。按照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原因、致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有害因素 分为 20 类,咱们公司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15 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

5、害、 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 3、什么是三不伤害? 三不伤害是指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且不被他人伤害。 4、什么是违章? 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所从事的活动。 “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必是违 章” ,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 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5、什么是三违? “三违”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6、什么是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作业的场

6、所、操作的设备、作业内容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伤亡事故,或者容易对操作 和本人、他人以及周围设施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人员。 机械制造行业常见的特种作业人员有:电工、焊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起重机械作业人员、锅炉操作工等。 7、什么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是指当生产任务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 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预防为主是指在实现“安全第一”的各种工作中,做好预防工 作是最主要的。它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是指安全生产必须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

7、政手段,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推动要素到位,建立长效机制。 8、什么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四个原则? “三同时”原则:指凡是在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 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同时”原则: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 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四不放过”原则: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 措施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没有被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三个同步”原则:指

8、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9、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赔偿权;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 冒险作业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义务: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接受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素质的义务;发现 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第三章 现场作业安全基本知识 研究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存在而导致的,因此,必须识别出工作过程 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并加以预防,以消除事故的发生。 1、人的不安全行为识别 (1

9、)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比如说不按安全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来操作设备;未经许可私自开动、关停 设备;设备保险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下班后忘记关闭设备电源;使用有缺陷的工具;设备带病运行; 离开运行中的设备;设备运行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违章驾驶机动车等。 预防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每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做遵章守纪 的职工。 (2)未采取安全措施,未防范意外危险。如设备检修未挂停电牌;液压设备检修未先泄压;未防范机械装置突 然开动或突然停止引起的后果等。 预防措施:作业前严格检查,做到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不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操

10、作规程作业。 (3)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在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对运行的机械、装 置,带电的设备,受压容器、加热物、装有危险品的物体等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操作,这是不允许 的。 预防措施:严禁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操作,做到停机处理各类故障和杂物。严 格执行受压容器、加热物和危险物品的操作、管理制度,防止受压容器爆炸、加热体灼烫和危险品外溢,以防伤及自 身或他人。 (4)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预防措施:不得贪图工作方便,移动安全防护装置或将安全防护装置拆除。操作前

11、要认真地检查安全装置,确认 有效时方可进行生产作业。(5)造成危险状态。货物过载,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物 体存放不当等。预防措施: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人们的不安全意识而造成某种危险状态,从而埋下事故隐患,导致他人 或自身受到伤害。针对这种状况,除了要经常性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外,有关部门还必须进行检查,员工之间也要 互查,消除人们的不安全意识,杜绝危险状态的产生。(6)使用保护用具、防护服装方面有缺陷。不穿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用具使用方法有误,使用不安全装 束(如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等。 预防措施:合理发放和正确使用,教育员

12、工爱护公物、妥善保养,杜绝乱用乱丢现象,防止损坏遗失。 (7)不安全放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机械装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 不安全放置。 (乙炔瓶、氩气瓶放过道、库房箱子码得太高) 预防措施:员工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放置各类物件。做到物件堆放、工具放置标准化,创造一个文明、舒 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8)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不必要的接触吊物,或在吊物下面逗留,接触易倒 塌的物件,攀登或置身于不安全场所等。 预防措施:不允许人们接触危险物品和在危险场所如高空吊物的下方、危险物品仓库等停留,要求员工在生产过 程中正确地判断有无危险,切

13、实做到机械停机检修、高空吊物下不通行等,以确保安全。(9)其他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 机加工等) ,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没有确认安全与否就进行作业,从成堆物品的中间或底下抽取货物,用抛扔代替 正确传递,不必要的奔跑、恶作剧等。预防措施:要做到安全生产,就要求每一个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始终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禁止违章作业,严格操作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在作业过程中彻底根除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识别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存在缺陷。强度不够,如机械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用的绳索吊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等;材料

14、废旧,疲劳过期;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进行,如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有故障未修复;维修不当等。 预防措施:物件本身的缺陷是发生事故的诸多要素之一,因此,认识到物件的缺陷后,每位员工都必须针对缺陷 的症结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员工在使用设备时,要加强对设备的检查,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 及有关管理人员反映,不操作有问题的设备;要按照设备保养制度的规定对设备器具进行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它们处 于正常状态。 (2)防护设施、安全装置存在缺陷。包括两个方面:没有防护装置和防护装置不当。没有防护装置,如无防护 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状态,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

15、无消声系统等。防护 装置不当,如防护罩未在适当的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防爆装置不当,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 预防措施:防护设施和安全装置是确保人和物件互不接触,从而成为避免人体损伤的安全保护网。因此,员工要 正确地使用这些安全装置,不能贪方便、图省事而不采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四有四必” ,即有轮必有罩,有台必 有栏,有洞必有盖,有轴必有套。进行电气作业时,应先检查绝缘和接地、接零情况,否则不能作业。 (3)工作场所存在缺陷。没有安全通道,工作场所间隔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机械装置、用具配置存在缺陷, 物件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件堆置方式不当等。 预防措施:安全通道是确保职工安全通道的道路,因此

16、,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并保持畅通。物件堆放必须 按各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做到物件堆放标准化。 (4)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存在缺陷。缺乏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防护用品、用具有缺陷,缺乏防护用品、 用具的具体使用规定。 预防措施:企业要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环境,为员工配备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制定劳动防护用品 使用规定,以避免因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不当而造成事故。 (5)作业环境存在缺陷。照明不当,通风换气差,作业环境的道路、交通存在缺陷,作业环境噪声过大,作业 环境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等。 预防措施:在照明、通风、道路、机械噪声等方面,要按国家标准设计、施工。有些工作场所还必须注意自然因 素的影响,员工要认识自然因素对人们和生产所产生的威胁,做好自身防范,从而保证自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第四章 岗位安全专业知识 一、起重机械作业危险因素和安全操作要求 1、起重机械作业中的危险因素: (1)起重伤害:起重机在运行中对人体造成的挤压或撞击。 (2)物体打击:起重机吊钩、钢丝绳或麻绳超载断裂,重物下落造成物体打击。 (3)触电:电气设备漏电、保护装置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