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_0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4990463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_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沂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_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临沂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_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临沂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_0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临沂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_0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沂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_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沂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 - 水文水资源 简介: 临沂市在河道治理中,以梯级拦河坝、滨河大道、生态型护 岸和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水清、流畅、岸 固、滩绿、景美”, “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型河道为目标, 形成了一整套河道建设新思路。经过一系列河道生态景观工程建设, 恢复、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提升了沿河岸带市区的综合功能和品 位,获的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关键字:河道治理 拦河 坝 滨河大道 生态型护岸 生态景观 1前言 在河道治理工 程中,通过筑堤、固岸、清淤、建坝等手段,实现河道行洪除涝、 取水利用、交通航运之目的,是河道治理的一般要求。随着经济的

2、 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工程的推进,人们对河道的整治提出了新的目 标要求,通过整治,不仅要实现河道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改善 河道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要考虑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尽量 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环 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保证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近年来,临沂市在城市河段的河道治理中,以梯级拦河坝、滨河大 道、生态型护岸和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水 清、流畅、岸固、滩绿、景美”,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型 河道为目标,形成了一整套河道建设新思路。经过一系列

3、河道生态 景观工程建设,恢复、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沿河岸带 市区的综合功能和品位,获的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整治前的河道环境状况 临沂 市位于鲁东南地区,市区依河而建,沂河从北向南穿过市区,其最 大支流祊河则从西向东穿过市区西北部,至市区中部汇入沂河。沂 河是山东境内除黄河外最大的河流,市区段从规划中的北外环路至 刘家道口,河道长度约 27.5 公里;祊河市区段从北外环路至入沂河 河口,河道长度约 11 公里。沂河和祊河均发源于市区以北的沂蒙山 区,为季节性山洪河道,上游位于山丘区,河窄流急,比降较陡。 到了位于沂蒙山区边缘的市区段,两河情况也非

4、常相似,河面宽阔, 河势顺直而平缓,比降在 1/2000 左右,河道断面分为河面、河滩、 河堤,河面宽度 1000-1200 米,河滩宽度 50-200 米,河堤堤顶宽度 6 米,河道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土壤条件良好,具有塑造生态型景 观河道的优越条件。 在系统地进行市区段河道整治前,因长期 以来投入不足,河道工程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蓄水能力小, 湿地面积小。市区河段内仅有的一座拦河坝建于上世纪五十年 代的沂河小埠东拦河坝,因毁坏失修,基本失去了蓄水功能。由于 沂河和祊河均为北方季节性河道,流域内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全年 大部分时间河道内水量很少,湿地面积有限,水生动植物种群数量 减少,水生

5、态环境退化严重。 (2)河堤均为土堤,退化严重; 堤坡和河滩上杂草丛生,坑洼不平,河道防洪能力差。 (3)由 于采沙秩序混乱,河滩岸线游移多变,多处出现塌岸险情。 (4)河堤堤顶高洼不平,到处垃圾成堆,不仅不能行车以缓解市区 交通压力,反而成为市容环境“脏、乱、差” 的死角。 从上世纪末开始,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广大市民逐渐意识到,进行河道 和沿河岸带的综合开发和建设,应作为根本解决市区防洪问题,改 变市容市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而逐步实施。 3结合旧拦河坝的改造,建坝蓄水、增加水体容量和湿地面积,为 建设生态河道打好基础。 水是生态景观河道的基础,在季节性 河道建坝蓄水、增加水

6、体容量和湿地面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临 沂市在沂河和祊河上,已建或计划改建、新建小埠东、桃园、刘家 道口和角沂等拦河建筑物,大大增加市区水体容量和湿地面积。 (1)沂河小埠东拦河坝改建工程 1997 年市政府投资 7000 万元, 改建了沂河小埠东拦河坝,成为世界最长的橡胶坝被载入吉尼斯世 界纪录。该橡胶坝共 16 节,每节长 70m,每节中间设 1m 厚的隔墩, 橡胶坝全长 1135m,坝两端各设 5 孔调节闸。 小埠东橡胶坝投 入运行后,极大地缓解了临沂市城区水源紧缺的矛盾。50%保证率 时,可供水量 38390 万 m3;可保证临沂电厂、华盛电厂用水,并可 提供 30 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7、。拦河坝回水长度 10.8km,一次性蓄 水 2830 万 m3 ,形成 11 km2 的水面。 (2)沂河桃园橡胶坝 (船闸)工程 新建的沂河桃园橡胶坝工程位于临沂市政服务中 心南坊新区东侧,橡胶坝布置在主河槽,主要由 10 节,单节净长 77m 的橡胶坝袋组成,全长 783.2m,东岸建有净宽 8m 的船闸,可 供中小型游船通过。 该坝建成后,一次蓄水 1250 万 m3,回水 面积 4.6km2,回水长度 7.6km,与已建成的小埠东橡胶坝、即将开 工建设的刘道口拦河枢纽共同形成纵贯市区南北 27.5km 长的水面,碧波荡漾的水面宽度约 1000m,深度平均 2.5m。 生态环境就是 生

8、产力。一系列拦河坝建成后,市区湿地面积增加约 30km2,增加 湿地率 15%,不仅使河道自身水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改善,水生动 植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而且有效地改善了整个市区温度、湿度等 气候条件,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北水城” 。环境的改善,为城 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目 前,市区河段各种鱼类数量大为增加,已有约百户居民以在河上捕 鱼为生。 4结合防洪堤的改造,路堤结合,建设滨河大道工程, 改善沿河交通条件。 临沂市从 2004 年开始,结合市区段防洪堤 的改造,在市区段的沂河和祊河两岸,采用路堤结合的方式,分四 期建设滨河大道工程。工程防洪标准按 50 年

9、一遇,堤顶路面按城市 次干道标准设计,堤顶宽度根据城市交通要求以及防汛、管理、施 工等确定为 24,其中,中间行车道宽 15m(双向四车道) ,两侧 人行道宽各 2.5m ,两侧绿化带宽各 2.0m。堤坡采用缓坡,以充分考 虑岸滩景观工程的需要。 滨河大道既是城市干道,又是观赏河 道风貌的快速游览通道,因而既具有城市干道的共性要求,本身又 具有很高的景观要求。考虑到行车速度和行人的视觉效果,两侧种 植和景观单元采用大尺度、大块面布局。人行道铺装采用高标准花 岗岩板,设置停车港湾等设施,提供行人逗留空间,充分满足行人 随时随地休憩、驻足观景的需求。 目前,市区段已基本建成沂 河两岸从北外环路至刘

10、家道口,祊河两岸从北外环路至入沂河河口, 全部近百公里的滨河大道。 5采用生态型护岸对河岸进行加固护砌。 (1)岸线布置原则 首先是考虑河势变化,充分保证 河床滩地稳定,确保为防洪堤安全。 二是考虑同滩地景观设计 相结合,达到水、滩、路、堤、景综合治理,体现综合的治理效果 和功能。 (2)护岸做法 为了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河岸采 用“多自然工法” 的河岸处理技术,为更多的水生物提供了栖息、生 存、繁殖的空间。对局部河岸断面型式进行亲水处理,设置亲水平 台和台阶,使得游人更能接近河岸,甚至与河流互相交融,成为一 体,使河流更加自然化而更少人工斧痕。生态型护岸主要采用下列 几种型式: 干砌块料加草

11、皮护坡:下半部分别采用坡度为 1:2 的干砌石或砼预制块斜坡,滩地顶至正常水位以下 0.5 米内采用 35m 宽平坡或缓坡滩地绿化带。干砌块料护坡自上而下依次为 25cm 厚干砌块料、10cm 厚的碎石垫层、反滤土工布。 纯生态 沙丘护岸:沙丘垂直水流向宽度控制在 510m,迎水坡设 1:6 斜坡 至河底,沙丘与河岸连接采用 1418m 宽浅滩,两边边坡为 1:8。 沙丘上覆不小于 0.5m 厚的粘土,以便沙丘植被绿化,粘土层高程高 于正常挡水位 0.10.3m。 土工隔栅固岸插杞柳:岸坡整为 1:2 斜坡,铺粘土 0.4m 厚,顺斜坡铺土工隔栅网,两端分别埋入滩地深 1m。垂直斜坡埋入 10

12、0 柳木桩,木桩长 1.5m,以固定土工隔栅网, 粘土中插入杞柳。 6沿河建设生态景观绿化工程 这也是生 态景观型河道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临沂市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 以景观植物为造景主要素材,并沿河设置一系列的主题广场、艺术 小品、特色植物园和各种水上活动区,力图在河道纵向上,营造出一种自然生态型的景观序列,在狭长的用地范围内创造出连续、动 感的“长幅画卷” 的景观特质;在河道横断面景观配置上,分为河面、 河滩、河堤、堤外绿化带四部分,河面宽度 1000-1200 米,河滩宽 度 50-200 米,河堤(滨河大道)24 米、堤外绿化带宽度 70 米,保 持足够的景深效果。 在景观工程规划上体现

13、如下理念: (1)满足城市防洪要求,景观设计不影响城市防洪安全。 (2)将鲁文化、齐文化、沂蒙文化的底蕴,融会贯通赋于景观之中, 创造引人入胜、别具一格的景观风景线。 (3)展现市域特产和 风土人情,增加对游人的亲和力,分别设置体现全市 9 县 3 区地方 特色的植物园,展现其县域特点。 (4)以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代 替传统意义上单一性的物理景观,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 的理 念。即充分利用现有树种资源,配以银杏、柿树、板栗、梨树、黑 松等一些大规格苗木和景观石,充分发挥植物特有的功能,合理、 科学的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季相变化等特点进行配置。密林、 疏林、草地,果林、生态林、林缘花径有机

14、结合,从而达到美化环 境的目的。 (5)建设不同主题的广场及雕塑等,形成游人的视 觉和活动中心。广场采用生态性公园化设计,设置健身区、休闲区、 集会区、游乐区等许多功能区域,并设置不同的小品与雕塑。在广 场环境设计中,尽其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硬化面,而是大量引入了树 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休闲 空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自然的享受。 (6)因地制宜,设置 景点。滩面较窄处,游人沿河活动空间受到限制,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园,为水生动植物和鸟类提供栖息场地;滩面宽阔处,则在河滩 内适当位置开辟浅河道,塑造更加宜人、易于接近的水体空间尺度。 小河道两侧用水上栈道和各式小桥相连,使其分而不断,增加情趣; 大桥两侧,设置迎宾园,以修剪性植物进行文字造景,烘托出迎宾 的热烈氛围。 7结语 生态景观河道建设,体现了“以人为 本”、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代表了河 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活动高 度集中的城市河段,建设生态景观河道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沂市近年来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同类工程无疑具有较高的 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