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4960260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赢了网 法律咨询 遇到物权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 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关键词: 物权法/善意取得/无权处分/善意保护 内容提要: 我国物权法中对善意取得制度做了完整规定,并在制度 设计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中有不少值得讨论和明 晰的问题,具体应完整、准确地加以理解,并注意善意取得所发生的物权 效果和债权效果的差别。善意取得在适用的客体方面既有扩张,也有一 定的限制。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与表见代理、表见代表、对物权 之外的其他权利的处分、欠缺相应的行为能力、处分权受限制而擅为 处分等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具有相似性,但其适用前提、

2、条件和法 律规则有异,不能混为一谈。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现代各国法律上的通行规定,我国物权法在“所 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一章中也对其做了完整的规定,并在制度设计上 有所改进和创新。但该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仍有不少值得明晰和讨论的 问题,借此论坛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其占有动产或登记在其名下 的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若第三人在交易时出于善意即可取得该财产的 所有权,原所有权人不得追索的法律制度。 赢了网 法律咨询 一般认为,善意取得起源于日耳曼法“以手护手”制度,近代以来各国民 法上则普遍对制度予以肯定并做出明文规定(但国外法律

3、上通常仅限 于在动产上适用) 。法律上设立善意取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交易 安全,而该制度的基础则是物权公示所产生的公信力。 财产秩序的安全,有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两方面。从保护所有人的立场 而言,其所有权不应因他人的无权处分而消灭,所有人得追及物之所在,而 受让人仅能从无权处分人处寻求救济。但若过于偏重对所有权的保护, 漠视受让人对让与人占有标的物或有权利登记之权利表征的合理信赖, 则可能导致买受者人人自危、恐遭不测,而在市场交易频繁、迅捷、复 杂的现代经济生活中,要求买受人详为查知让与人是否为有权处分,常属 不能或不易之事,如此则会使交易难以进行或使征信成本极大提高。善 意取得制度与物权公

4、示的公信力制度密切联结并协调一致,区分受让人 善意或恶意之不同情况并对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予以保护,兼顾了财产秩 序的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的平衡,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是一 种合理允当的良善制度。 二、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我国物权法第 106 条第 1 款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 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 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 受让人受让该不动 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 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 转让的 赢了网 法律咨询 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 交付给受让人。 ”据此

5、规定并结合学理,对善意取得应把握以下五个要件:(一) 让与人须为动产的占有人或者登记的不动产权利人 该要件实质上是要求让与人(无权处分人) 对其所处分的他人之物,须 具有“权利的外观”,这是善意取得发生的前提。善意取得的制度基础 在于物权公示的公信力,而不动产登记与动产的占有,均为物权的公示方 法。依法定公示方法表彰的权利和权利人,具有使不特定的他人信赖其 正确的效力和善意保护效力。非真正权利人而登记为不动产所有权人 (如真正权利人借用子女或他人名义为房地产登记、共有的不动产只 以一人的名义进行登记等情况) 或者现实占有他人的动产(如承租人、 保管人、借用人及保留所有权买卖中买受人占有他人动产

6、的情形等) , 方能给不特定的第三人以权利外观,从而使其合理地信赖登记权利人或 占有动产的人就是真正的权利人而与其进行交易。而对标的物没有任 何权利外观的人处分他人之物,根本无从发生第三人的合理信赖与善意 取得的问题。 (二) 让与人须无处分权 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恒相对应,惟有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 第三人善意取得的问题,因此善意取得的另一要件即是让与人虽有权利 的外观但实际上却没有处分权。让与人无处分权,包括根本即无处分权, 也包括欠缺完整的处分权(如某一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处分 共有物等) 。如果登记的权利人或动产的占有人受真正权利人之委托 赢了网 法律咨询 而为处分、无处

7、分权人嗣后取得处分权或得到权利人的追认,则不适用 善意取得的规则,这种情况下转让行为应属自始有效, 无需考虑受让人 是否为善意的问题。 (三) 受让人须基于交易行为而支付合理的对价 善意取得制度旨在保护交易的安全,故只有在让与人与受让人间存在交 易行为时才存在善意取得问题。依物权法第 106 条中关于“以合 理的价格转让”的规定,善意取得不仅应基于有偿的交易行为,而且以合 理的对价为其成立条件。非通过交易行为而以受赠、继承等方式无偿 取得财产的,不能发生善意取得的效力,否则将会造成各方利益保护上的 明显失衡;虽为有偿行为但以明显的低价转让财产的,亦不能构成善意 取得(明显的低价会影响到对第三人

8、“善意”的判定) 。至于约定的 “合理的对价”是否已由受让人实际支付,一般并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成 立;该价款尚未支付的,让与人或者原权利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债权请 求权。 (四) 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 受让人从无权处分人处受让不动产或动产时须为善意,乃善意取得的必 备要件。至于让与人是否为善意,则在所不问。关于善意的认定标准,理 论上有积极观念说与消极观念说两种不同主张:前者认为,受让人须具有 将让与人视为所有人之观念始为善意;后者认为受让人不知或不应知 让与人无处分权即为善意。后说为通说并为多数立法例所采用。依此 通说,受让人于受让财产时不知让与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的,即构成 善意。而受让

9、人明知或者应知但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让与人无处分权的, 赢了网 法律咨询 则属于非善意(即恶意) 。 “重大过失”的认定,应采取客观标准,即以 一般人根据具体的情形、凭借生活和交易经验皆可做出的正常判断作 为衡量的依据。如果仅为一般过失或轻微过失的,应无妨善意的成立。 另需注意的问题是:其一,由于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远胜于动产的占有, 所以在不动产、动产的善意取得中对“善意”的认定标准有所不同,动 产的善意取得中对受让人注意义务的要求要高于或严于不动产的善意 取得。其二,善意取得中确定受让人是否为善意的时点,应以其受让不动 产或者动产当时的情况为准,至于其后是否知晓真实情况则不影响善意 取得的成立

10、。其三,基于公示的权利之正确性推定规则和立法通行做法, 受让人对其是否为善意不负举证责任,而应由否定其为善意的他方负举 证责任;受让人仅于他方举出否定性的证据时,方有必要反证自己的善 意之成立。 (五) 转让的标的物须已经完成移转登记或者已经交付 善意取得的完成,以转让的不动产、动产已经登记或交付为要件,即“依 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如 果无权处分人与受让人双方仅达成了转让标的物的合意而尚未办竣登 记或尚未交付,则只产生债的关系,不能发生善意取得,亦不能对抗财产所 有权人,权利人得及时阻止其交易、收回标的物。 有所争议的问题是:其一,处分不动产时,如果

11、无权处分人与第三人订立 合同后已经向登记机构递交了符合要求的变更登记之申请,而仅仅因登 记程序的原因尚未办理完毕移转登记,能否视为“已经登记”并发生善 赢了网 法律咨询 意取得的效力? 对此,立法例上有不同的做法(如德国民法典中有肯定 的规定) 。依据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精神,我们认为目前应持否定态 度。其二,“动产已经交付给受让人”中的交付,是否限于现实交付?观 念交付的方式能否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 对此,理论上和立法上也有不 同的主张。依学界的一般认识和本人的见解,观念交付中的简易交付或 指示交付无妨成立善意取得;而无权处分人若系以占有改定的方式为 交付而使受让人仅取得动产的间接占有的,则在

12、实际交付之前,或者不能 发生善意取得的效力,或者该动产物权的变动不得对抗第三人,也不能对 抗所有权人的追索。 三、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善意取得的发生,能够产生物权效果和债权效果两个方面的效果。 (一) 物权效果 善意取得的发生,在受让人与原所有人之间产生了物权变动的效力,即受 让人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而原权利人则丧失该财产的所有权。 关于第三人善意取得受让财产的所有权之根据,有瞬间时效说与非时效 说两类不同认识,非时效说又有权利外像说、法律赋权说、占有效力说、 法律特别规定说等不同的主张。其中,以法律特别规定说为通说。我国 多数学者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是国家立法为了保护交易安全而对原权利

13、 人和受让人之间的权利所做的一种强制性的物权配置,受让人取得财产 所有权是基于物权法的直接规定而不是基于法律行为,因而具有确定性 和终局性。 赢了网 法律咨询 由于受让人善意取得受让财产的所有权系基于法律的规定,有合法的根 据,因此原所有人不得向受让人主张返还财产,亦不得向受让人主张不当 得利请求权或侵权请求权;因同样理由,善意取得中受让人取得标的物 的所有权应属于原始取得而非继受取得。但善意取得发生后,是否能够 一概涤除标的物上的原有权利负担,不宜一概而论。我国物权法第 108 条规定:“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 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

14、这一规定区分善意 受让人知情与否而决定其应否承受物上的原有权利负担,符合诚信原则 和风险分担的通行规则,合情入理,值得赞同。至于不动产上是否存在他 物权的负担,应根据有无登记来判定,如果有登记,当然应认为受让人知道 该权利负担并应承受该负担;如果系债权性的负担(如租赁、借用等),其是否因第三人善意取得不动产所有权而消灭,我们认为亦应依上述 规定的精神处理。 (二) 债权效果 善意取得的发生,可在原所有人与无权处分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 物权 法第 106 条第 2 款规定:“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 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从理论和实 际操作上看,原所有人实际上可就自己的损失向无权处分人选择行使以 下三种债权性请求权:一是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当原所有人 与让与人之间存在租赁、借用、保管等合同关系时,原所有人可依债务 赢了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