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4959305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 案例:一天上午课间休息时,XX 学校XX 学生在没有老师保护 的情况下擅自攀爬列木,结果从列木上摔了下来,以一个外行看来, 摔得挺严重,被摔的XX 当时尿失禁、昏迷。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 赶忙叫车并一起送孩子去医院救治。在路途中孩子就清醒了,到医 院后经过医生检查,确诊无大碍。接受普通治疗后,孩子于第二天 返校上课。因为产生的医疗费用及其他费用不多,学校领导和教师 积极作为,学生家长也很讲理,没有提出赔偿要求。 分析:学校对XX 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的做法是正确的,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1) 符合情理。发生事故后,学校领导及教师及时送孩子去医院 救治,并承担一起费用。(

2、2) 符合法律。学校对此次学生伤害事故承担相应的责任: 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 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 定。当事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必要的锻炼体能的体育设备与设施, 是上级主管部门同意配备的,是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同时体育老 师和班主任老师也明确规定,没有体育老师在一旁保护,任何学生 都不得去攀爬列木。学校及教师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 承担相应的责任。校园伤害故处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 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 的学具

3、、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 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四)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 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 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八) 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 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 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 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从第九条( 一)、(四)条款看学校不承担责任。 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对策 当前,周边学校学生溺水、教师体罚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 校安全工作也出

4、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 峻。如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等违法违规经营,无照摊贩乱摆乱 放,治安秩序复杂、严峻,交通事故频发、逃逸,伤害青少年学生 的恶性刑事治安案件急剧增加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说 明我们急需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协作与运行机 制,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打破现行安全教育的“瓶颈”,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认识危险、躲避危险、化解危险一、安全事故的危害及成因。 在校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后果不仅直接造成学生的人 身伤亡,而且使无数个幸福家庭片刻间支离破碎。学生交通事故、 中毒事件、意外伤害事件的不断增加,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5、,望校 生畏,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家长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学习、工 作和生活秩序被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受到干扰学生安全问 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学生中出现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是在家长 和学校教育管理“盲点” 上出现的: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对子女进行 有效的安全教育,甚至带着孩子违反安全常识;学生活泼好动、自控 力差,好奇心强,安全意识淡薄,学校虽然进行了教育,但是对校 外安全管理鞭长莫及。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 安全管理,但仅靠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显然捉襟见肘;很多 家长建议出台一部校园安全法规来弥补安全“盲点”上的空白,规范 各方面的责任和义

6、务。二、强化安全责任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社 会共同努力。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做个文明市民,在遵守生活安全方面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家长和学 校要共同督促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文明乘车、文明行路、 互助互爱的好习惯,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技能,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 面。小学安全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为此,我校安全工作注重“ 积极预防、依法 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预防,就是学校平时注重调查研究和调研摸清学生易发

7、生 事故的环节、地点和时段,积极应对、科学预防,同时有针对性地 健全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比如,针对每 年夏秋季节容易发生学生溺水死亡情况,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有针 对性地开展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积极与家长配合,多与家 长沟通,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如何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针对学生 校内外体育运动易发生危险的情况,学校体育运动必须有老师做现 场指导,并有必要的保护施救措施。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学校的管理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学 生切身安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把安全工作这根弦拉紧,明 白学校内部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在涉及学生安全的环节上加强管理, 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

8、时解决。在学校管理中有没有安全意识 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前提。为了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应在 以下方面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1.学校门卫制度 。学校设门卫,门卫要符合以下条件:无违法犯罪 记录;无传染性疾病;思想正派、责任心强。在学生上课时间前 30 分钟开始值班,放学以后 30 分钟下班,上述时间之内必须有门卫值班。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持有本校的学生证、工作证、听课证或 者学校颁发的其他进入学校的证章、证件。未持有前款规定的证章、 证件的人员进入学校,应当向门卫登记后进入学校。门卫在登记时 必须查验证件、问明事由后才能放行,如果有条件联系到相关人员, 门卫有联系并核实的义务。对于不能说明事由

9、或者不能出示有效证 件的来访人员,一律不得放行,应来访者要求,可以与学校办公室 或者有关老师、学生联系。有人强行闯入校园,门卫要立即报警并 报告学校负责人和相关负责老师,采取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学生和老 师的安全。 2.对老师的管理制度老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得歧视学习成绩差或有其他缺点的学生。 老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老师语言要文明,不得侮辱学生。老 师要有安全意识,发现学生生病等情况时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救助措 施。老师不得布置过重课业负担。老师不得翻看学生信件、日记。 老师发现学生携带违反法律法规或校规校纪的物品时要暂时收缴, 并及时交给有关部门或学生家长,除此以外老师不得没收、处置学 生的财

10、物。负责学生饮食、饮用水的老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食 品、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等 有学生在校的时间,校园内要有老师或者保卫人员进行巡逻。老师 不得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学生的缺点。老师要积极教育学生不得有不良行为。老师应该就学生的不良 行为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商量、制定教育措施。发现学生人身安全受到他人威胁或涉嫌参与犯罪组织的,老师要及时向学校报 告并配合学校向公安部门报告,同时将情况及时通知家长。老师发 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侵害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或不履行监护职责的, 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 织、公安部门反映。 3.与家长联系制

11、度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学校要掌 握家长的有效联系方式。家长包括以下人员:父母、其他监护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授 权的紧急联系人。为保证联系及时,学校可以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 人提供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外的紧急联系人。这种紧急联系人一 般是学生的近亲属,以书面方式提供,内容包括紧急联系人的姓名、 联系方式、授权其为紧急联系人的声明。学校应该确定专门部门或 专门人员与学生家长联系,对于下列事项,学校应该及时通知学生 家长。学生逃学,学生生病,学生被体检有疾病,学生有不良行为, 学生受到伤害,学生安全受到其他同学或校外人员威胁,学生有自 杀、自伤、精神疾病、伤害他人的明显征兆。

12、 学校应建立学生家长档案,发现上述事项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与 学生家长的联系情况要做 有文字或录音记录,文字或录音记录要保 存 2 年时间。 4.对学校设备、设施、场地管理制度保障校园环境良好、安全。对学校设备、设施、场地要定期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场地要及时修复,以消除安全 隐患。学校对危险场所或尚未消除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场地要 设置警示标牌、采取有效安全保卫措施。学校对危险场所要加强疏 导、管理。 5.小学生安全行为规范制度为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遵守法律、法 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 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从而保障小学生健 康成长,应该制定小学生安全行为规范,作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参 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