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用典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955629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用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词用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词用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词用典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词用典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用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用典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专项复习之理解诗词中的典故 精河县第二中学 闫秀红 一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 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古代诗人在创作 时,为了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常常会使用一些典故来增强作品 的意蕴。如果能了解这些典故,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握这类诗词的主 题。 二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囿于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在欣赏过程中,常常会对这些 典故感到茫然,虽说教材中也有一些注解,但有的过于简略,学生 也还是无法读懂诗意,不能真正地领悟到诗词的内涵与意蕴,从而 对诗词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心理。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 读来提升“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亟

2、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帮助 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典故。 三 复习意图于是我就选了这个 点-运用典故题的复习,来充分理解七至九年级 积累的课内重点古诗词中的典故,从而理解诗词的意蕴和内涵,提 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复习内容:中考专题复习之理解诗词中的典故 复习目标:1、熟悉诗词中典故的出处,含义并理解其作用。2、使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蕴和内涵,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 能力。 复习重难点:能找出七至九年级课内的诗词中用典的诗句和熟知典 故的出处,含义及其作用。 复习方法:背诵法,点拨、练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复习课时:1 课时 复习过程: 一、配乐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出示一些课内诗词的题目和作者,让学生挑自己最喜

3、欢的篇目 背诵。师给予肯定。师展出这些诗词中使用典故的句子问:这些诗 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生答。 师导入:古代诗人满腹经纶,博闻强识,往往在创作诗歌时, 信手拈来使用典故,使诗词含蓄,含不尽言外之意。如果我们对诗 词中的典故一无所知,我们就不能理解诗词,今天我们就走进用典 故的诗句,熟悉典故,品味诗歌的内涵和意蕴。 二、中考考点分析 例 1:行路难(其一) (6 分) 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十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 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闲来

4、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 析。 (3 分) 【解析】做此类题,要抓关键词,可以从诗句的修辞角度入 手,也可以从表达技巧角度入手。这两句借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 梦舟日边的典故,委婉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姜 太公曾在渭水边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 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任用,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 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 答案: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 (1分) 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 抱负的强烈愿望。 (2 分) 例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

5、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问题: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 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分)【解析】 “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 的思旧赋 , “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 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答案:向秀 王质 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 慨。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3、出示 ppt 展示典故

6、的定义及其作用。典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其特点有二,一是有 来历,它是历史或传说中的故事或是典籍中的名言名句;二是有喻 义,作者借助这些历史人物或事件、哲理名言等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或心志。用典的作用: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使表达的情感委 婉含蓄丰富;生动典雅,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考点小结以上两道中考考题即诗词赏析里的运用典故型考题,即评析 诗中所用典故的作用。它在题型设计上多以考查作用为主。考生在 做此类题时须博闻强记,了解典故的来源、出处,诗人运用典故的 用意目的等,才能准确答题。 答题模式:(1)点明典故出处,弄清典故的含义。(2)结合作者的经历简要说明

7、典故的作用。 五 中考仿真-牛刀小试 幻灯出示含典故的诗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处诗句找典 故,品作用交流讨论,并展示。 (一) 赤壁 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题: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本句所指事件是:赤壁之战。 “周郎”指周瑜; “铜雀”指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 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 “二乔”指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称大乔,一嫁 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 答案:作者借典故,以两个美女的命运,感叹要建立一番事业,非 得有一定的条件不可。如果这样的条件不具备,即

8、使英雄人物,也 一样无能为力。这是婉转曲折地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悲哀。 纵有才 华,有抱负,却无法成就一番伟业。 (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 仲淹 问题:分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怎样的心 理与情感? 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 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答案:词人借用典故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思乡、忧国心理矛 盾,同时也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国情怀。 (三)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问题:结合诗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谈谈你对作 者的认识 答案:

9、苏轼在这里是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他要像当年的孙权 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 有着少年狂气。表达了作者要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问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 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 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 魏尚。 答案: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 尚那样重用自己。 (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题:怎样理解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和西夏。 答案:运用了“天狼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小结:在诗歌赏析中,遇到运用典故时,首先要弄明白典故出处, 指的是什么意思。对典故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就要结合作者的经 历,透过典故本意来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含义。进而来把握作者 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小组展示评比奖励。 六 布置作业 搜集资料,找出下面诗词中使用了的典故,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