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化的思想大一统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955470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化的思想大一统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化的思想大一统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化的思想大一统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化的思想大一统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化的思想大一统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化的思想大一统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化的思想大一统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1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 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解析:汉初经济困难,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汉高祖奉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黄 老之学;到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但面临着王国问题的威胁,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所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政策的变化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选B项。 答案:B 2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 ,图片中的“经”应是(

2、 ) A 佛经 B 圣经 C 五经 D 道德经 解析:汉代“讲经图”应为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 答案:C 3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 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解析: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 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逐步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 答案:B2 4西方

3、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 的道德准则。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 答案:C 5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 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解析:太学规模的扩大,太学生人数的剧增,反映人们对儒学的重视,说明儒学地位 的上升,故A项正确;太学是官立学校,不是私人讲学,故B项错误;官立学校在奴隶社 会就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不是

4、地方教育系统,故D项错误。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 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 (3)你认为

5、董仲舒的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解析:第(1)题依据“民善” “大一统” “绝其道”分析思想主张。第(2)题从春秋争霸 和西汉巩固统一方面分析作用和原因。第(3)题从正面和负面分析影响。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大 一统。 (2)作用及原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际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 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因为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3)影响: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成为3

6、 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其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和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基础巩固 1西汉初,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 “非遇水旱,则民 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 败而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解析: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到了西汉武 帝的

7、时候,经济实力大增,这时候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故 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 释,该经典是( ) A 春秋 B 论语 C 孟子 D 易经 解析: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著作是 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源自春秋 。 答案:A 3.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 ,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 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如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这种现象与我国古代 儒家( ) 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 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有关 C董仲

8、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4 D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有关 解析:董仲舒认为皇帝承天命而治天下,以此来神化皇权,祭祀天地是皇帝宣扬自己 统治正当性的重要活动。 答案:D 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这表明他主张( ) A “百家争鸣” B削弱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 “罢黜百家” 解析:由材料中“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以判断董仲舒认为不 同学派观点各异,不利于思想统一,因此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能力提升 5 汉书董仲舒传:“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

9、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 主张( )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强调德、刑正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即主张 以刑辅德。故选D项。 答案:D 6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 “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 “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 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影响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董仲

10、舒的“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思想,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就 是要求皇帝施行仁政,以此来制约皇帝。故应选C。 答案:C 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 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材料中“改 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5 A宣扬“君权神授” ,否定王位世袭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 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 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 “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指的是西汉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 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等思想,新儒学在强化 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

11、张限制君权,故选C项; A项错在“否定” ;B项错在“佛教” ;D项 错在“从根本上否定” 。 答案:C 8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思想 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刑杀 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需要,它的基础是“天人 感应” ,通过神化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不 符合题意。 答案:A 9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 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12、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解析: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 项是“天人感应”的思想,它强调了天子必须实行仁政,否则上天就会给予警告,因此说, 新儒学的基础仍然是“为政以德”仁政思想。 答案:D 10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列四种结论正确 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思想上的统一,它的提出

13、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推动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故C项正确。6 答案:C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 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 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 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 诏曰:“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 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 学者益广。 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

14、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 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 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 教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 答案:(1)主张:办学校;以仁、义、礼教化人民。 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 (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 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 思想。 (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另一方面,使儒学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 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