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 - 家庭作业全部回答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954534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生理学 - 家庭作业全部回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剖生理学 - 家庭作业全部回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剖生理学 - 家庭作业全部回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剖生理学 - 家庭作业全部回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剖生理学 - 家庭作业全部回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学 - 家庭作业全部回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生理学 - 家庭作业全部回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列表说明心脏各个腔室的入口、入口处的瓣膜、出口、出口处瓣膜及瓣膜 的作用。 心腔 入口 入口瓣膜 及作用 出口 出口瓣膜及 作用 左心 房 肺静脉口 左房室 口 右心 房 上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右房室 口 左心 室 左房室口 二尖瓣, 防止左心 室血液逆 流回左心 房 主动脉 口 主动脉瓣; 左心室舒张 时,主动脉 关闭,防止 血流回左心 室。 右心 室 右房室口 三尖瓣, 防止右心 室血液逆 流回右心 房 肺动脉 口 肺动脉瓣; 右心室舒张 时,肺动脉 关闭,防止 血流回右心 室。 4简述肾单位的结构。 答:1.肾小体:肾小球和肾小囊 肾单位: 近端小管: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2.肾小

2、管: 髓袢细段:髓袢降支细段和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 5试述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答:胆汁由肝细胞分泌 胆小管 未进食时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管胆囊储存与浓缩。 当进食时:1.肝内胆汁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 指肠降部。2. 胆囊内胆汁 胆囊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降部。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组织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成为稳态,它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 必要条件。 3受体:是细胞接受化学信息的特殊结构,

3、具有对特殊化学物质识别和特异性地结合的能力。 4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并可在膜上 传播开来,这种电位变化是由细胞接受刺激时产生的。 5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6血浆渗透压: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引和保留水分子于血浆内的力量总和,总值为313mOsm。 7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被分解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8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9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10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二、问答题 1细胞膜通过哪几种形式转运物质?请举一例。

4、 转运形式 例子 单纯扩散 O 2 、CO 2 葡萄糖、氨基酸 易化扩散 载体易化扩散:通道易化扩散: Na + 、K + 、Ca 2+ 通道 主动转运 Na-K依赖性ATP酶 出胞作用 入胞作用 激素、递质 细菌、病毒、异物 2写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分期 特点 产生原因 0 除极速度快,1-2ms 大量Na + 内流 1 膜电位变化速度快 K + 外流 2 平台期,膜电位下降缓慢 Ca 2+ 内流,少量Na + 内流;K + 外流 3 K + 外流 4 静息期,膜电位不变化 Na-K泵起动 3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说明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总是保持流体状态? 提

5、示:教材P125-126 页。 答:血液凝固的过程是凝血因子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把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血凝 过程包括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三步。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不发生凝固,原因是血管 内皮光滑不能激活第XII因子,血流迅速,凝血因子不易积聚,血液中有抗凝系统。 4简述组织液生成的机制。答:组织液是血液毛细血管壁滤过生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由于近微动脉端毛细血管内血压高于近微静脉端毛细血管 的血压,因此毛细血管动脉端有组织液滤出,而

6、静脉端则有组织液被重吸收。另外,有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 形成淋巴液。 5(1)分别测量25岁左右和65岁左右健康人的血压并给予分析?略 (2)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列表分析比较? 答: 影响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差 说明 搏出量增加 心率增加 大动脉弹性降低 外周阻力增加 循环血量降低 收缩压高 低主要反 映搏出量 多少; 舒张压高 低主要反 映外周阻 力大小。 (3)一个人由蹲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时,血压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人体由蹲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身体下部的静脉扩张,容纳的血量增多,造成各部分器官血量的 重新分布,导致暂时性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每搏输

7、出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这些变化会发动神经降压反 射的减弱和体液调节机制,使骨骼肌、皮肤和肾、腹腔内脏的阻力血管收缩和心率加快,使动脉压恢复。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2时间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再以最快速度尽力呼气,在前3秒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分别占其肺活量的 83%、96%、99%左右。 3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4消化和吸收: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是指经过消化的食物通过消化道 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5胃的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口腔、咽

8、和食道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胃体和胃底肌肉的舒张。 6胆盐的肠肝循环:肝脏分泌的胆盐,绝大部分在回肠重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后,再重新随胆汁分泌到小肠中的 过程。 7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而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8肾小球滤过率:两侧肾脏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原尿量。 9.肾糖阈:尿液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正常值为160- 180mg/100ml) 10渗透性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利尿现象。 二、问答题 1红细胞在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能与O

9、 2 结合成HbO 2 ,将O 2 由肺运送到组织,血中的O 2 有98.5%是以HbO 2 形式被运输的。血 红蛋白还能与CO 2 结合成HbNHCOOH,将CO 2 由组织运送到肺。另外,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碳酸酐酶作用 下使CO 2 和H 2 O结合成H 2 CO 3 ,继而形成碳酸氢盐。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的CO 2 约占血液运输CO 2 总量的88%。可见,红 细胞在O 2 和CO 2 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2简述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胃液、胰液中哪些成分本身无活性?需要哪些物质激活? 第1问: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胃蛋白酶、盐酸、粘液和内因子。它们的作用如下所述

10、:(1)胃蛋白酶:它的作用是将蛋白质水解为示(说明:“示”字应加“月”字旁)和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它 是胃液中唯一能消化营养物质的酶。 (2)盐酸:它的作用是: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 消化。抑制和杀灭随食物入胃的细菌。进入十二指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 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3)粘液: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 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其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从而利于维生素B12在回肠内的吸收。 胰液和胆汁液的成分和作用简述如下: (1)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

11、白酶和糜蛋白酶。碳酸氢盐的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并 为小肠内多种酶提供pH环境。胰淀粉酶的作用是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胰脂肪酶的作用是分解脂肪。胰蛋白酶和糜蛋 白酶的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和多肽。 (2)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胆盐的作用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 生素的吸收;促进胆汁的分泌。胆固醇、卵磷脂等也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第2,3问:胃液中胃蛋白酶原无活性,需要盐酸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原无活性,需要肠致活酶激活;糜蛋白酶原 无活性,需要胰蛋白酶激活。 3 为什么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内吸收? 答: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 食物在小肠内已彻底被消化成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

12、质; 小肠黏膜面积大,它通过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结构,使吸收面积增大。此外小肠绒毛血液和淋巴供应丰富,也 是有利于吸收的因素。 4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的有哪些? 答: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滤过膜的改变,滤过膜通透性和面积变化均可影响滤过率;二是有效滤过压 的改变,滤过压与肾毛细血管的血压、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囊内压有关,任何一方面改变,都会引起滤过率改变;三 是肾小球血浆流量,当血浆流量降低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有小管内溶质的浓度,浓度升高阻碍水的重吸收;肾小管的通透性,它受抗利尿激 素和醛固酮的影响。 5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糖尿和多

13、尿? 答: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将不能全部由近球小管重吸收,而其他 部位的小管又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导致终尿中出现葡萄糖,即糖尿。因为小管液葡萄糖的存在,使小管液溶质浓 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妨碍了水的重吸收,从而出现渗透压利尿现象,引起多尿。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激素:是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3脊休克:当脊髓被横断而与高级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脊髓将丧失参与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 4肌紧张:缓

14、慢而持续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 5递质: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参与突触传递的特殊化学物质。 6第2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起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7瞳孔对光反射:强光刺激可引起瞳孔反射性缩小,此种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8近视:看远物时,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视物模糊不清,但看近物时则经过调节或无需调节即可看清。多是由于眼 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的折光力过强造成的。 9内分泌:某些腺体或细胞能分泌高效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他细胞外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它们的生理 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管道排出分泌物的现象。 10月经周期: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

15、落和出血的现象。 二、问答题1简述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包括后腹核、外侧膝状休、内侧膝状体等)向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投射的纤 维联系。各种感觉信息通过该系统向大脑皮质感觉区的投射都有点对点的关系,因而称其为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 射系统是指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发出并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纤维联系。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引起 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保持觉 醒状态。 2什么是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主要释放哪些递质?这些递质作用于哪些受体? 第1问:将支配内

16、脏器官功能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第2,3问:植物性神经末梢主要释放两种递质:大多数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只有少数交感神 经末梢释放的是乙酰胆碱;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它又可分为M 型受体和N受体。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它又可分为受体和受体。 3列表比较生长素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影响代谢。a、促进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 进骨骼和骨骼肌的生长,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巨人症;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 过多可出现肢端肥大症。b、对代谢的影响 生长激素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升高血糖,促进脂肪的分解,促进蛋白质 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a、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甲状腺素影响长骨的生长,同 时对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