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答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4954038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试题 第 1 页(共 10 页) 高一地理试题 第 2 页(共 10 页) 赣州市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 2017 年元月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 注意事项: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卷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 2016 年 10 月 17 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之后顺 利与“天宫二号”对接。这为我国今后建立“天舟号”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此回 答12题。 1.运行于太空中的“天舟号”空间站不属于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若“天舟号”空

2、间站在太空运行时出现异常,受下面哪种因素影响最大 A.太阳活动 B.天气状况 C.太阳辐射 D.地球的引力 甲、乙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对跖点) ,已知甲地的位置(32N,120E)。据 图1回答34题。 3.与乙地最接近的地点是图1中的A.点 B.点 C.点 D.点 4.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方时相差12小时 B.太阳高度互余C.季节相反 D.昼长等于对跖点的夜长 我国有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 3:16(北京 时间 3 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 10。据此回答 56题。 5.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A.(10N,112E)

3、B.(10N,116E) C.(10S,116E) D.(10N,124E) 6.此时属于东半球,且与该船所在地点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大于1/2 B.大于1/3 C.小于1/4 D.小于1/5 南半球某地(105E)某同学对每天的日落时间进行了观测与记录,绘成图 2。读图完 成78题。 7.P日的节气可能为北半球的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8.该同学在m至n时段观测与记录持续了大约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 图 3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9.四川盆地年均温比同纬度青藏高原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和较大 B.和较小 C.和较

4、小 D.和较大 10.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A.小大 B.大小 C.小大 D.大小 图 4 为在长三角地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 而不是常见 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回答 1112 题。 11.由此推断,此时段该地的天气可能是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 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12.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图 1 图 2 图 4 图 3高一地理试题 第 3 页(

5、共 10 页) 高一地理试题 第 4 页(共 10 页) “拉尼娜”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自 2016 年 7 月赤道中 东太平洋地区开始进入“拉尼娜”状态,截至 10 月 25 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海温持 续下降, “拉尼娜”状态仍将持续。图 5 为世界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13.图中甲地常年多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14.“拉尼娜”现象对图示地区的影响是 A.沿岸降水增多 B.沿岸气温上升 C.农作物产量下降 D.沿岸洋流势力减弱 2016 年 1 月 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 6 为该日 8

6、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16.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 天。图 7 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读图,完成1718题。 17.北极燕鸥从繁殖地(北极加拿大北部)开始迁往越冬地(南极洲南部近海)的时间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18.北极燕鸥从越冬

7、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 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C.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D.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 “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 50 年来,我国大 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读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图 8)和该地某天海陆气温日变化图(图 9) 。据此回答1920题。 19.当发生图8情况时,出现的时段应该是A.9至15时 B.16至22时 C.22至4

8、时 D.4至9时 20.若图8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风向及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 50年前(变大或变小) A.西北风,变大 B.西北风,变小 C.东南风,变大 D.东南风,变小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5高一地理试题 第 5 页(共 10 页) 高一地理试题 第 6 页(共 10 页)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图 10) ,完成2122题。 21.有关该地地质、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地形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图中A、C两处均为向斜山 C.图中B、D处岩层裂隙发育 D.该地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 22.若要在该地找油,钻探最有可能选在 A. A地 B. B地 C. C

9、地 D. D地 图 11 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完成2324 题。 23.有关该板块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处海水最深 B.乙处岩石形成年代最晚 C.丙附近海岸多山脉 D.丁处板块边界多海沟 24.下面关于图11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江心洲”指的是江河中的沙洲,图 12 为赣江某地的“江心洲沉积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526题。 25.该“江心洲”的形成原因不可能是A.河床宽阔,激流回旋,泥沙堆积 B.水量增加,洪水漫滩,泥沙沉积C.海水顶托,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D.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26.图12中四地水流速度最慢的是A.

10、 B. C. D. 读图13,完成2728题。 27.沿箭头 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8.沿箭头 b、c、d三个方向,存在同一种森林自然带,它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图 14 为“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2930题。 29.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从的变化,反应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有限性 D.地域性 30.环境时期,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

11、陆性气候 图 13 图 10 图 11 图 12 A B C D 图 14高一地理试题 第 7 页(共 10 页) 高一地理试题 第 8 页(共 10 页) 第卷 非选择题 (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10分)“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它是反映传统季 节与物候变化,传递农时信息,指导耕作的重要参照,下表为我国 2016 年二十四节气时 间表。 据此 完成 相关 问题。 (1)二十四节气不同的划分方式,体现了不同的物候观念。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 的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体现 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则反映

12、的程度。 (3分) (2)由于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所以,在时间上,与黄河流域相符。全国其他 地区的节气变化因地域不同而相应地提前或延后。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 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 种 麦正当时”, 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应该是 。上述 三个地带种麦时间上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位置不同。(3分) (3)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等都是人们的 农事经验之谈。请描述上述农事活动期间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情况。 (4 分) 32.(10 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制作规格大

13、小相同的 M、N、O、P 四个水槽, 将底部具有透水性能的 M、N 水槽置于同一水平高度,水槽内分别放置带土草坪和小砺 石:在 M、N 水槽的正下方,斜放底部不透水的倾角相同的 O、P 两水槽(图 15 所示) 。 实验时,同时在 M、N 上方均匀洒入等量自来水,并立即观察记录 O、P 水槽出水口流 量的情况。 实验后,两位同学分别绘制了图15中 O、P 水槽出水口水流量过程简图。(图16中 的两幅)(1)最能反映水槽 O 出水口的是曲线_ ,试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4 分) 根据这种原理,在城市建设时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以改善城市环境。注:植被浅沟指 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图 17 为城市植被浅沟 示意图。 (2)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城市水循环明显减弱的环节是 _ 。 (2 分) (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_ 。(4 分) 图 15 图 16 图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