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隔膜计量泵维护维修规程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4953978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终版隔膜计量泵维护维修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终版隔膜计量泵维护维修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终版隔膜计量泵维护维修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终版隔膜计量泵维护维修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终版隔膜计量泵维护维修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终版隔膜计量泵维护维修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终版隔膜计量泵维护维修规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隔膜计量泵维护检修规程目 录隔膜计量泵的检修477 检修周期及内容477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478 试车与验收48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488 2.1 检修周期及内容 2.1.1 隔膜泵的检修分为中修和大修。 2.1.2 检修周期 2.1.2.1 中修 1. 隔膜泵在故障状态下运行,且排除故 障的检修项目属于中修范围。 2. 隔膜泵累计运行时间达到六个月以上发 生故障需停车检修,且检修项目属于中 修范围。 2.1.2.2 大修 隔膜泵累计运行时间达到三十六个 月以上时,在TDI 系统大修时进行隔膜 泵的大修。 2.1.3 检修内容 2.1.3.1 中修 1. 根据隔膜泵的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2、; 2. 每月检查一次液压油箱中的液位,如液位下降,必须检查填料密封情况,若有 损坏,应予以更换; 3. 检查紧固各部位的连接螺栓; 4. 检修进料阀、排料阀及管线; 5. 清洗孔板,检查隔膜使用情况; 6. 检查调整柱塞密封等; 7. 检查清洗压力控制阀贮油箱; 8. 检修压力调节阀、补注阀; 9. 检查、补充更换润滑油、液压油; 10. 联轴器检查找正,调整间隙和更换易损件。 2.1.3.2 大修 1. 包括中修内容;2. 全面解体,清洗各零、部件; 3. 检查隔膜有无破裂、裂纹并决定是否更换,隔膜累计运行8000小时,应予以更 换;检查中间环有无损伤,毛细管是否通畅,如有阻塞物进行清洗和

3、吹除; 4. 检查洗隔膜破裂监测仪和通气螺丝等是否损坏,清洗; 5. 泵头部分必须全面拆卸、清洗并认真检查,更换损坏零、部件; 6. 检查泵壳、柱塞和密封元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7. 检查传动装置和行程调节装置,更换磨损的零、部件; 8. 检查、修理电机及电气装置; 9. 隔膜泵外表喷漆防锈。 2.2 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 2.2.1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和检修中的注意事项 2.2.1.1 确定检修内容,制订检修方案,编制检修计划和检修进度。对于从国外引进的 隔膜泵的检修计划和技术方案,应上报蓝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主管设备的领导批准后方 可实施。 2.2.1.2 检修前向检修人员进行任务、技

4、术、安全交底,检修人员应熟悉检修规程和质 量标准,对于隔膜泵存在的重大缺陷,应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2.2.1.3 落实检修所需的材料与备件,校验检修中所使用的量具、仪器,准备好检修所 需的工具,尤其是专用工具。 2.2.1.4 隔膜泵交付施工单位进行检修前,设备所在单位必须按原化学工业部颁发的 化学工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的有关规定,切断电源, 做好隔膜泵及其管路的卸压、隔断、置换、清洗等工作,经分析合格后,方可移交检修 人员进行检修。不具备施工条件时不得强行检修。 2.2.1.5 在检修中零部件的拆装应按规定顺序进行,尽量使用专用工具;一些可以不拆 的组合件尽量不拆;在

5、拆卸过程中不准随意破坏零件,万不得已时必须经过有关技术人 员的批准。 2.2.1.6 检修过程中,零部件在拆卸后和装配前都必须按要求对检修部位及关键部位进 行测量,要记录下检修部位和关键部位的原始数据,如隔膜泵的内部间隙、隔膜泵结合 面上的垫片厚度等等,并与图纸进行核对,作为以后装配时的参考;要如实填写检修记 录。经过检修的零部件尺寸及各部位的配合尺寸,必须恢复到有关图纸和技术文件所规定或允许的范围内。 2.2.1.7 拆卸时,各零件的相对位置和方向要做好标记,要放置有序以免回装中出现漏 装、错位、倒向等错误。即使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在组装时也不得随意调换位置;拆卸下 来的零件要清洗干净,整齐地摆

6、放在干净的塑料布上,不得直接接触地面;精密加工的 零件或部位要用干净布包扎好。拆卸后暴露出来的油、气管路和开口处要及时妥善封闭, 以防止异物掉入。 2.2.1.8 装配间隙很小的零件,拆卸中不得左右摆动,以防止碰坏零件。 2.2.1.9 在分离两相联零件时,若钻有丝孔,应借助顶丝拆卸。两相联零件因锈蚀或其 他原因拆不来时,可用煤油浸泡一段时间再拆;若仍拆不下来,可将包容件加热,当包容 件受热膨胀、而被包容件尚未膨胀时,迅速将两零件分开。在加热中要注意均匀加热和 控制温度,防止过热。 2.2.1.10 隔膜泵的检修质量,取决于正确的拆卸,零、部件的清洗,检查,修理或更换; 精心的组装和组装后各零

7、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各部位间隙的调整。为此,尤其是拆卸 从国外引进的内隔膜泵,必须严格按照外商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中的拆卸程序进行。 2.2.2.1 从国外引进的隔膜泵(NDS31 、ND31 型) 的泵头部分拆卸程序如下(参看图3)。 LDE3 M9 型隔膜计量泵的泵头部分结构如图4。 2.2.2 隔膜泵的拆卸1. 松开管路系统。 2. 用套筒板子拧下通气阀(10)。 3. 通过排油栓排掉液压油(小型隔膜泵上没有排油栓)。 4. 按对角方向,均匀地松开泵盖上的螺母,取下泵盖(5)。 5. 拆下隔膜(或多层隔膜)(6),检查中间环有无损伤,毛细管是否畅通,如有阻塞 物,则应进行清洗和吹除。 6.

8、拆下隔膜破裂监测器(17)和通气螺栓(16),检查并清洗之。如有损坏应予以更换。 7. 用螺丝刀从泵壳内凹槽中取出支撑盘板(27)的环(28),对于大型隔膜泵必须拆下 环形孔板。8. 取出盘板(27) 。 9. 松开补注阀(9)上的锁定螺母,拧下补注阀。 10. 取出推杆(25) 控制销(26) 和弹簧(24),检查并清洗。 11. 清洗孔道,必要时用压缩空气喷吹。 12. 通过马达叶轮,将柱塞处于最大行程( 即上死点) 位置上并固定住。 13. 松开十字头上的柱塞销定夹,通过马达叶轮将十字泵处于下死点位置上,柱塞 则保留在泵室(23) 内。 14. 松开泵架螺栓,抽出泵壳(23),拉出柱塞(

9、13),检查清洗柱塞和密封元件,必要 时修理或更换。 15. 将所有的零件彻底清洗检查,若有损伤,应予以修理或更换,全部零件符合要 求后可以进行组装。 2.2.2.2 国产隔膜泵泵头的拆卸 把柱塞移向前死点,旋开接杆的联接螺母取出柱塞。在拆下吸排管法兰和与传动箱 相连接的螺母后,将隔膜泵的液缸部件从传动箱上拆下来,然后按以下顺序拆出泵内零 件。 1. 拆下安全阀部件,拉出柱塞,拆下填料压盖,取出密封填料和柱塞衬套。 2. 拆下吸排管法兰,依次以下衬套、限位器、阀球、阀座或弹簧及阀。 3. 拆下缸盖依次取出隔膜、限制板。 4. 拧下后缸体限位阀螺钉,取出限位阀部件。 2.2.2.3 国产隔膜泵的

10、传动箱部件的拆卸 1. 放掉传动箱体内的润滑油,拆下传动体后端的有机玻璃板和后盖板。 2. 按安装总图所示,拆下电机,取出联轴器,拧下轴承盖压紧螺母,将轴承盖、 轴承、蜗杆从传动箱体里拿出。 3. 拧下调节箱压紧螺母,拆下调节箱,再依次拆出调量表、手轮、轴承盖、小螺 旋齿轮等。 4. 拆出連杆盖,并将连杆和十字头扒向前死点。 5. 拆下调节螺杆部件,将大螺旋齿轮从调节螺杆上取下,拆下轴承盖将调节螺杆 从轴承座中取出。6. 将上套筒从传动箱体上拆下,位出N轴部件,拆下偏心块甲、乙,拆下调节螺 母、N轴,将N轴轴承从轴承座上取出。 7. 拆下压紧螺母,将连杆、十字头销、十字头、接杆等一并从传动箱体

11、后上窗口 中取出后,再拆出密封盖和密封圈。 8. 从蜗轮部件的下套筒上取出支承圈,拆下轴承盖,再将传动箱体侧放或仰放, 拧一轴承盖螺母,将蜗轮部件从机座中取出。 2.2.3 隔膜泵的修理 2.2.3.1 泵头部分、进排料阀组 1. 阀座与阀头吻合线宽度为0.252.00mm,且吻合线上不得有锈蚀,麻点等缺陷。 不符标准时,可采用机加工与定心敲击法结合修复;严重锈蚀时应更换阀座。 2. 膜片应光滑,无划痕,弹性符合要求。 2.2.3.2 控制阀 1. 调节压力阀的阀芯与阀座应吻合严密,煤油渗漏试验五分钟,渗漏不超过一滴。 否则应根据损坏情况,可相应采取机加工,定心敲击法或研磨法修复,无法修复时则

12、予 以更换。 2. 补注阀的质量标准与检修方法与调节压力阀相同。 2.2.3.3 泵体部分 1. 柱塞 柱塞与导向套配合尺寸的公差为H8/g8;柱塞的圆度误差应0.02mm, 直线度 误差应0.02mm;表面粗糙度为 0.8; 表面硬度为HRC4555。 配合轴径与定位轴径的同轴度误差为0.02mm。 最大修磨量为0.01D(D为直径)。 2. 导向套 导向套与柱塞配合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为 1. 6。 内径与外径同轴度误差为0.02mm。 2.2.3.4 传动部分, 引进隔膜泵为蜗轮、蜗杆减速装置;国产隔膜泵为曲柄机构。 1. 轴 蜗杆和蜗轮轴(中轴)的轴颈磨损后可采用喷镀、涂镀和电镀的方法进行

13、修复。 蜗杆轴颈和中轴修复后应达到图样上的技术要求,或者符合下列要求: 轴颈不应有划痕、碰伤、毛剌缺陷; 轴颈的圆柱度偏差应小于0.02mm; 蜗杆的直线度偏差应小于0.04mm/m; 安装轴承处的轴颈表面粗糙度为 0. 8,安装密封件的轴颈表面粗糙度为为 1. 6; 键槽磨损后,在结构及强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键槽由原设计放大一个级别; 也可在原键槽120位置上另铣键槽; 轴严重磨损或有裂纹时,就予以报废,不得继续使用; 蜗杆齿的技术要求与蜗轮相同。 2. 曲轴 主轴颈、曲柄颈与轴瓦配合尺寸为G7/h6 ,圆柱度误差不大于0.02mm,直线度 误差不大于0.02mm,表面粗糙度为 3. 2。

14、 主轴颈与曲柄颈平行度误差应小于0.03mm 。 主轴颈与曲柄颈的最大修磨量为直径的4。 3. 曲轴套 与主轴颈配合尺寸公差为G7/h6,表面粗糙度为 1. 6。 内圆与外圆同轴度误差不大于0.02mm 。 4. 中轴 中轴与轴套配合尺寸为H7/h6 ,圆柱度误差应0.02mm,直线度误差应 0.02mm, 表面粗糙度为 1. 6,调质处理。 配合轴颈与定位轴颈同轴度误差不大于0.01mm。 最大修磨量为直径的4。 5. 中轴套 表面粗糙度为 1. 6。 内圆与外圆同轴度误差不大于0.02mm 。 6. 滚动轴承 拆卸轴承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直接敲打轴承。 轴承的内外圈滚道、滚动体有麻点、锈蚀、裂纹或滚子过分松动时应予以更换。 安装轴承宜采用油浴法将轴承加热后进行装配,油温不得超过120;也可用轴承加热器进行加热,但禁止用火焰上直接加热轴承。 轴承装上轴颈后,轴承的内圈必须紧贴轴肩或定位环,用0.05mm的塞尺检查时 应不能通过。 7. 滑动轴承 轴瓦壳 与轴瓦配合表面无拉伤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