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4953967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 2011 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 (小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 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B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2.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 C )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京师大学堂 C、废科举 兴学校 D、北洋大学的创立 3. 提出“ 教育即生长” 、“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社会”等观点的教育家是( A ) A、杜威 B、陶行知 C、

2、陈鹤琴 D、福禄贝尔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 B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 传统“ 师道尊严” 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 A ) A、“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 B、“ 以儿童为中心” 的放任型师生关系 C、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 D、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6. 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它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D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7. 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著作是( C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斯宾

3、塞的教育论 8. 制约课程的三个基本因素是( A ) A、社会、知识和儿童 B、政治、经济和文化 C、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D、知识、能力和需要 9.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1.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 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4、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2.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 A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3. 一般来讲,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D ) A、朋友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14. “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C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5. 下列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D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5、个空,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 内。 1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 论语 一书中。17.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通常以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 的普通教育学为 标志。 18. 我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于 1986 年。 19. 荀子说:“ 蓬林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 环境 对人的发展有 着重要的影响。 20. 机体的某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 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个体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 具有 互补性 。 21. 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

6、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是 相互促进 关系。 22. 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以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学校课程 。 23.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内容编排通常采用直线式和 螺旋式两种形式。 24.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 主导 作用。 25.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增长长期 存在形式教育论和 实质教育论之争。 26.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提出教育要“ 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7. 古代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实行 个别教学(或

7、个别教学制) 。 28. 测验的质量指标一般有四个维度,即 信度 、效度、难度、区分度。 29. 我国小学德育主要有道德教育、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三部分构成。 30. 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和 课时计划(教案) 。 31. 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堂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 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 复式教学 。 32. 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 主题班会 。33. 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观察法、 谈话法 、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34.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 德育方法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5. 学

8、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以分为 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 内。 36.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们的教育理想。 37. 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8. 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

9、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 性心理品质。 39. 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答: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40.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四、论述题:

10、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 内。 41. 案例一:一位小学自然课教师在给学生讲“磁铁” 之前演示了一个“魔术”:一盆水中游着 一只“ 鸭子”(标本),教师手中拿着一块馒头戏逗“ 鸭子” ,“ 鸭子”果然紧紧跟着馒头转。 学生感到惊奇。教师边演示边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于是教师就从“ 鸭子” 的嘴里取出一块铁片,又从馒头中间拿出一块磁铁。接着,他向学生 演示了磁铁的两端分别对不同的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出磁铁的特性。 然后,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磁铁,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请两个平时不

11、爱回 答问题的同学回答并表扬他们。最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思考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 用,并将设计方案制作出来。 试分析这位教师在教“ 磁铁” 这一课时,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答:(1)综合有效地运用了一下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 (2)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论法、谈话法等。(说明) 42.案例二:李老师自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某中心小学教四年级的语文课。李老师 的事业心极强,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几乎将班上的空堂全用于上语文课,因而 语文课由每周 9 节变成了 14 节,且周周如此。上课时,他将自己认为简单的、没意思的课 文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干脆删掉,另补充一些自己欣赏的名篇名段,并在课堂上旁征博引, 大讲特讲。你认为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运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答:李老师的动机虽是好的,但他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并不正确。 (1)没有严格按现行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课,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不仅加重 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没有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 教学,随意增加或削减教学内容,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3)没有很好地利用 课本,使学生的学习没有依据,这种脱离课本另搞一套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