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测试卷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953922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测试卷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测试卷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测试卷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测试卷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测试卷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测试卷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测试卷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二 题号 一 (一) (二) (三)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 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chu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澎湃的波涛推出,把绚丽的日出托起,让松柏昂 首挺拔于悬y崖,让雄鹰展翅翱翔于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化作一种不朽 的精神,光照

2、千秋流芳万古! 走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应发扬与继承红军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 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艰苦奋斗,众志成城,争 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 。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澎湃(pi) 绚丽(xun) chu(锤)炼 悬y(崖) 3.请在第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2分) 示例:那舍己为人的肝胆豪情 4.第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

3、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2分) 第一处:我们应继承与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第二处: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1)骨碌 焉巴 腾细浪 白雪皑皑 踉踉跄跄 (2)火燎 抽噎 湿漉漉 草毯泥毡 剌入肌骨 (1)“焉”改为“蔫” (2)“剌”改为“刺”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B ) (2分) A.律诗属于近体诗,讲究声律、对偶,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通常每首分别为五 言、七言,简称五律、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

4、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5 周年而作,由10个乐章组成。 C.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特别放大(多为人的面部表情) 。 D.草的作者是现代作家王愿坚, 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 。 (解析:B项应为“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 。 ) 7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 (3) 七律 长征中总写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他们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红军不怕远 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 (4

5、) 七律 长征中描写红军渡江夺桥的句子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 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二、阅读理解(含8-21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2题。(14分) 红军鞋 刘耀辉 我们来到大雪山下。当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作“神山” ,意思是说除了“神仙” ,就连鸟也飞不过去。还有 的说,有一年天旱,人们抬着菩萨上山求雨,事先没有吃斋, “神仙”一怒,把人都扣下了,一个也没下来。我们 不信什么“神仙” ,但也感到大雪山有点神秘可怕。 毛主席知道了这情况,教育

6、大家说:“神山”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气,和“神仙”比一比,一定要翻过 山去。这些话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人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 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外,就剩一双拴在皮带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来,用手掂量着,心头涌起很 多感想。一首在江西中央根据地流行的山歌又在耳旁萦绕着: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子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 字,红色政权万万岁。 想起这首山歌,也就想到我们离开老根据地时的情形。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 这是双非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士” “杀敌立功”的字句。他说:“孩子,这鞋一到红军的脚上, 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广,山再

7、高,你们也能把它量完。 ”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 最好的伙伴。 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一次战斗中,我的脚负伤了。当时既没有医药,也没有担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负了 伤的脚,艰难地走着。实在坚持不住了,我第一次从腰里解下“量天尺” ,穿在脚上。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 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老根据地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伤痛。不久伤口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不少,舍不得再穿, 就又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 打遵义,我们连担任攻城任务。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穿过 鞋子,紧挨在腰骨旁的皮肤上。同志们见了,都说这真是“救命鞋” 。可是我也很惋惜,因为鞋子被穿了个窟窿。

8、 以后,我就更加爱惜它了。 天蒙蒙亮,我们就开始爬山。朝上望望,只见云雾蒙蒙,山顶直插云霄。再往上走,天气突然变了,狂风 吼叫,雪花飘飘。狂风夹着鸡蛋那样大的冰雹,吹打在我们只穿着一件夹衣的身上,真像刀刮一样。这时,我只 觉得呼吸紧迫,浑身无力,只要稍微一松劲,脚就抬不起来了,但又不敢坐下来休息。我亲眼看见有三个同志坐 下来抱在一起想暖和一下,但他们再也没有站起来。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四十五斤重的迫击炮筒,走起来就更 难了。我踏着前面像雪梯似的脚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脚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觉,曾几次跌倒。每次倒下,看到脚 上的“量天尺” , 。 终于爬过了雪山。我坐在山根下的一棵树旁边,低头看那双“

9、量天尺” ,沾满了冰泥,脏得不成样子,真有 些心痛。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解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 (选自经典重读名家笔下的长征 ,有删改) 8作者开头写当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作“神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3分) 突出大雪山自然环境的险恶,渲染其神秘可怕,从侧面衬托了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的坚定决心和大无畏的英 雄气概。 9文中引用江西中央根据地流行的一首山歌,有何作用?(2分) 引发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丰富了行文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10精读第段,回答问题。(4分) (1)第段记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老大爷送“我”一双红军

10、鞋“量天尺” ;“我”在行军途中因负伤,穿上“量天尺”而忘却伤痛;遵义战 役时, “量天尺”替“我”挡住子弹,让“我”躲过一劫。 (2)从全文来看,第段采用了哪种写作顺序?有何表达效果? 插叙。补充交代了红军鞋的来历及其对“我”的帮助和精神鼓舞,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3 11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选文第段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 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红军战士爬雪山时的艰苦,衬托了红军战士坚强 无畏的革命精神。 12请发挥想象,在第段空白横线处补一句话,描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2分) 示例:我心里就感到一股热劲,好像有许多老根据地的老乡扶起我,

11、在背后推着我前进。(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3-16题。(12分) 抢占九峰山 王树增 九峰山,位于广东与湖南边界,是从广东进入湖南的咽喉之地。聂荣臻认为万一粤军先于红军占领了乐昌, 西进的通道就等于被堵死了,因此必须抢先占领九峰山制高点,保证军委纵队安全通过。 阴雨变成了大暴雨,天地瞬间一片昏暗,山涧中唯一的一条小路已被红军挤满,数万人的长长的队伍在大雨 中缓慢地向前蠕动着。四团政委杨成武在拥挤的人流中看见了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高大的罗炳辉因为马丢了 正艰难地走在前堵后拥的队伍中,杨成武立即把自己的马送给了罗炳辉。山涧小路上的情形让耿飚和杨成武产生 了巨大的担忧:现在,几乎所有的红军部队

12、都被压到一条狭窄的道路上,如果前面的九峰山拿不下来,后果不堪 设想。耿飚和杨成武带领着四团开始不顾一切地向前跑。巨大的雷声和粗大的雨鞭把马吓坏了,无论如何也不肯 再向前一步。耿飚立即弃马和部队一起跑,跑着跑着,就觉得浑身颤抖不止,他知道自己的疟疾又犯了。他向身 边的师长陈光嘟囔了句什么,陈光一个劲儿地点头:“要得!要得!”实际上,在暴雨中奔跑的陈光什么都没听 见。四团的红军跑到九峰山下就开始往山上爬,他们不知道在山的另一面,粤军也正在往山上爬,且粤军比红军 离山顶更近一些。但是,狂风暴雨帮了红军的忙,粤军是顶风,红军是顺风,结果刚刚上了山的粤军还没来得及 设置阻击阵地就被爬上山来的红军赶了下去

13、。占领了山顶的红军立即开始挖工事,队伍中有人还穿着从苏区穿出 来的短裤,因此在大雨中被冻得瑟瑟发抖。发着高烧的耿飚嘴上起了一串水泡,师长陈光给他卷了一支旱烟让他 提神。大雨停了,粤军的反击也开始了。在四团与粤军交火的时候,九峰山相邻的山头上插满了红军的红旗,枪 声此起彼伏。在两侧部队的全力掩护下,军委的两个纵队以及其他红军部队从山下狭窄的山路上滚滚而过。 红军全部通过九峰山一线的消息传到了南昌,蒋介石这才明白那个陈济棠一直在和他耍把戏,其“通共”程 度比想象的还要严重且恶劣。恼怒的蒋介石给陈济棠发去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声称要对陈济棠动用刑法: “平时请饷请械备至,一旦有事,则拥兵自重着即集中二

14、十七个团兵力,位于蓝山、嘉禾、临武之间阻 截,以赎前愆。否则本委员长将执法以绳”而陈济棠在蒋介石的电报上只草草地写下了几个字:本电报转发 至团长为止。 (选自长征 ,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说说红军要抢占九峰山的原因有哪些?(2分) 九峰山是从广东进入湖南的咽喉之地,抢占了九峰山才能保证军委纵队安全通过。 14在抢占九峰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突出了红军将士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红军遇到的困难有大暴雨,衣衫单薄,生活难;山路狭窄,人员众多,行路难;敌人抢占,且敌人比红军离 山顶更近,处境难。反衬出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15结合文意,体会“数万人的长长的队伍在大雨中缓慢地向前

15、蠕动着”中“蠕动”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3分) “蠕动”意思是如昆虫爬行一般,突出了红军队伍行军速度之慢。既反映出行军环境的恶劣,也揭示出当前 军情的紧急。 16请结合语境,说说画线句写马受惊有何作用?(3分) 反映了红军抢占九峰山时的雷声和暴雨之大,环境之恶劣,烘托了红军战天斗地的坚强意志。(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21题。(14分) 背叛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 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4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 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 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 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 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