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953422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60 分) 一、基础巩固(21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行伍(hng) 跬步(ku ) 锋镝(d) 锲而不舍(qi) B 逡巡(qn) 鞭笞(ch) 句读(du) 经传(zhun) C 氓隶(mng) 劲驽(jn) 瓮牖(yu) 参省(xng) D 中规(zhng) 槁暴(p) 遗镞(z) 老聃(dn)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九国之师,逡巡而 不敢进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闻道

2、 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 B C 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弱点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5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身死人手,为天

3、下笑者,何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 / / B/ / C / / / D/ / /2 6名句默写(6 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 。( 寡人之于国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 。( 寡人之于国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 ,功在不舍。( 劝学) _,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 (3)是故_ _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题目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 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其可怪也欤!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5、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身体 C.士大夫之族 族:类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8.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结构助词,的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于:对于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 古之圣人” ,批评“今之众人” ,指出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同的 B.本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

6、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段立足于“破” ,逐层批判了“士大夫之族” 、 “今之众人”和“君子” ,3 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10、把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 (3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 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 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7、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学不

8、可以已 已:停止。 B 假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 D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中:合乎。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拘于时,学于余 B故木受绳则直 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 吾尝终日而思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D蛟龙生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1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 相近的一项是( ) (3 分) 4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9、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 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 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 、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 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 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15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2 )蚓无爪牙之

10、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 5 答案:1 、C 劲”应读 jng。 2、D 解析: “然而”意为“这样,那么” ; “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以致”意 为“用来招纳” 。 “逡巡” 与现代汉语相同;“以为”意为“把设为” ;“用心” 意为“使用心力” ;“从而”意为“跟随并且” ;“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 3、D 解析:A 项,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转折,却。B 项,连词,表因果, 所以;形容词,原来的。C 项,代词,它的;副词,大概。D 项,都是助词,的。 4 解析:D 项, “绝” ,横渡。 、 5、C 解析: 为宾语前置; 为定语后置; 为被动句;为状语后置

11、;为判断 句。 6、答案:(1) 弃甲曳兵而走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 驽马十驾 奋六世之余烈 (3)无贵无贱 闻道有先后 二、7 、答案:B (身:自己) 8、答案:B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9、答案:D(应是“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 、 士大夫之族和君子 ” ) 10、文句翻译 (1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 (帮助他们)学习书中的文句的人,不是我所说的 (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者” ,句式各 1 分) (2 )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句式, “或” 各 1 分) (3 )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自这个原因吧?(“所以” “其”各 1 分) 11、答案: C (加:更。 ) 12、答案:B (A. 从;被。B. 就。C. 表修饰;表承接。D. 兼词,于之;语气词。 ) 13、答案:C (博学:广泛地学习。圣心:圣人的心境。须臾:片刻。寄托:寄居。 ) 14、答案: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 15、 (1 )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对于自己反省,就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省” “明”各 1 分) (2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这是由于 它用心专一啊(句式, “用”各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