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951843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以虎妈战歌为例 赵露华 (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系 新闻 1102班 425199) 【内容摘要】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 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 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软实力越 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教育方式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中西文化 文化背景 教育差异 文化软实力 语文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 面人类

2、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随着时代的 发展,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教育方式成 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一、中西文化背景下教育差异 (一)审视中西文化,对比中西家庭文化差异“家庭文化是人类的加工厂,她在每一个人身上制造出必要的心理发 展因素,把她们培养成各自社会中能起作用的成员。 ”但中西方家庭文化 蕴含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追寻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文化 注重长幼有序、相互依靠、义务中心;西方人的家庭文化主要突出平等观 念、独立发展、权利意识。 1P23

3、伦理道德与自由理性。在中国的家庭背景文化下,家庭教育主要崇尚 伦理道德,注重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男女地位不平等等封建习俗。随 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虽为出现固步自封、以自我中心的地 步,但仍为改变一些基本的家庭伦理观念。作为家庭成员,家中子女并没 有平等的地位,家庭教育的方式仅局限在教育与被教育的基础上,在此基 础上,扮演被教育的一方创新意识大大地较低,从不会质疑家长或者师长 的言行;对于西方的家庭教育来说,自由奔放、理性思维是父母与师长崇 尚的基本准则,从而是小孩从小养成自我思考自我创新的习惯,大大地开 发了脑力与情商,这也称为当今世界多半核心技术产品存在西方的因素之 一。群体认

4、同与个人本位。家庭成员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取决于家庭地位。 对于中国来说,家庭成员是作为家庭关系的一部分,子女便是父母所属家 庭关系的派生物。作为家庭成员中被教育的对象,自我价值是否得到体现 关键在于他本身对于这个家庭的贡献或是为这个家庭带来的荣誉和名誉, 他们是在群体中得到认同的附属品。就西方而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父母与子女而言,存在监护权的关系,父母并不能代表子女做 任何违背法律规章的事情,他们的自我价值是否得到体现在与自我本身对 于所在社会背景下所做出的社会贡献或自我劳动成果的体现。中庸关系与公平竞争。不同的人所处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属裙带关 系复杂程度不一。这种现象在中国来说

5、实属普遍且正常,这是大家义愤填 膺却不得不认同的社会现象,中庸即中间者,褒贬论情形而定,大多数人 会在选择社会关系中处于一种静观其变的状态,经常上演“鹬蚌相争,渔 翁得利”故事,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个人,也是一个民族一个集体的 历史缩影;我们不能完全肯定在西方就与中庸关系绝缘,只是在西方更多 注重的是能力是否胜任,能力分为智商和情商类,如果两者兼具便会使工 作得心应手,对于多数移民国家而言,历史短暂,封建残余甚少,发展速 度快,但健全的法律便是约束人行为准则的工具,公平竞争就显得尤为珍 贵。 (二)中国和西方的教育的特点与差异教育是我们身边最深有切身体会的事情。教育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命运, 也

6、维系着一个民族前途的发展,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都对我们的人 生轨迹有决定性影响。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中西方教育方式 的不同就形成了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对待知识的态度。我们传统的观念中,谈到西方的教育,不由得让人 浮想起电影中课堂上喧哗吵闹的场景。 “作业少,活动多”是我们对西方 教育的第一印象,事实上,这种想法并不准确。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 在教育方面,无论是从日常知识的接受或是学校的教育,学生永远处于一 种被动接受的态度。对于西方的小孩来说,主动去探索发现从实践得真知 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小孩的动手能力和思考习 惯。 创造力与主动性。 在西方的国家,是

7、比较主动的。而说到创造力, 西方的中学培养创造力非常的普遍,中国家庭的父母有一种统治的角色, 他们有时候鼓励甚至逼迫他们的孩子要更努力的学习,而西方家长并非如 此。根据西方大学的一些经验,我们发现中国和西方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 现是不一样的。课业负担过重是中国教育的通病。调查表明,98的高中 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较重或很重,100的同学都呼吁说要减负,但令人感 到不解的是,当问到是否愿意取消高考这一制度时,有 25的同学赞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制度是中国的教育产物,这一现象对于现实而言, 并没有可能改变。或许在人均资源稀少、人口众多的中国,竞争压力相对 于西方发达国家要大得多,所以高考也就成为教

8、育的必然产物了,因为它 在某种因素上提供了一个相对而言较为公平的环境。西方没有产生如此的 高考制度这一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有人说,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 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 掌握,重视“精”和“深” ,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 和“博” 。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 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 , 教师一般不要求学生做完教科书上的习题,常常只要求做单数题或双数题。 而团队的培训,在西方,虽然每个学校都教育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 他们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在竞争当中生

9、存的能力,但是他们非常强调团 队的合作培训,所以你可以看到在中学和一些小学,可以看到这些学校强 烈的强调加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将中国的高中和英国的A级的学校做一些 比较。在中国一些平常的教室里面,大概是一个班有50个人,而在英国 这个规模是10到16人,16人是最多的,平均是12个人。而课上面,这 个教课的气氛也不同,中国非常安静是一方单向的交流,常常出现教师在 台上唱“独角戏” ,教育的成果可想而知。而在英国,问题非常多,学生 甚至挑战老师,问老师很多的问题。那么上课的时间,每周上课的时间非 常不同的。而且其中一个重要不同就是由于中国入大学考试竞争非常的激 烈、压力非常大,所以每个学生必须做得

10、非常出色,才能够被北方一流大 学录取,所以他们的父母在家庭当中发挥着这种统治的地位,来逼迫它的 孩子接受很多的课外的学习,但是这种情况在西方看不到。 基础教育模式。中国基础教育是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美国教育只 是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至于学生今后是否要以数学工程作为事业,则由 学生今后自己去选择,学校的教育没有必要强迫学生把那些技术练得“炉 火纯青” 。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 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己 选择是当平民还是做“精英” 。自己选择走“精英”道路的,需要艰苦奋 斗;选择走平民道路的,接受普及教育,平平淡淡、与世无争

11、地接受社会 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 止而已。这样的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教育。中式教育多以应试为目的, 强调背诵和记忆,仅在考试范围内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但是否真能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探讨。把高中的最后一年作为复习迎考的冲刺, 是有效率的学习?美国教育重视阅读而不要求背诵,因为广泛阅读可增加 宽广的背景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想象力;而背诵可能被前人思维所束缚 而难有创新。美式教育让学生做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个主题做较 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时,他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学习 相关知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做实验,写论文,应对质疑和

12、答辩。 回过头来,不但经过阅读、写作等综合训练,而且所学的知识大大超出教 科书范围。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做深入探究,重要 的是通过探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鼓励创新与务实基础。 “鼓励创新、发明、课堂气氛活跃”正是西方 教育的特色,而“务实基础,课堂气氛严肃拘谨”则是中国教育的典型代 表。在随机调查中,有80的中学生平日里很少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远远 少于西方高中生。在学校教育方面,西方普遍注重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如 “领导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等。以美国为例,每位高 中生,每一学期要到社区服务超过600个小时,才有可以申请大学的资格。 而中国则更

13、注重学生的分数,以分数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并不像西方那 样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这让人联想起了不少中国高分低能的学生,在 面对应试考试中总能考出高分,而生活自理能力却极差。语言沟通、表达 能力都远远低于同龄人。而在几年前,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学生河蟹杀人案事件,则可见看出,一味追求“分数”而忽视对人素质的培养产生的后 果有多严重,据一份研究调查现实,40%-50%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普 遍抗压能力较差,由此可见,提高全面素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无论 是自理能力,心理素质还是自身责任感,都有待于提高。当然,这也不是 一味否定中国的社会教育,其实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不断 在探索中追求

14、教育的优化性,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是中西方教 育追求的共同点。 二、虎妈战歌 (一)什么是虎妈战歌? 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妈的战歌 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 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 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 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 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2(二) 虎妈赞歌的影响力特点广泛性。 虎妈妈的战歌这本书的作者蔡美儿的这篇文章目前已被数十家 美国媒体转载,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已经在

15、各大中美网站掀起了热议。美 国知名时事评论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评论说,中国父母总是相信他们知道 “什么对孩子是最好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决定盖过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想法。这 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教育性。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国力的比较,显然西方更胜一筹。但中国有 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沉淀,却让很多中国式的妈妈不 得不思考她们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然而蔡美儿的虎妈妈的战歌 以及我 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一书的出版更是将中西方的教育方 式推到了舆论的封口浪尖,但同时美国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则发 表了一篇题为为何中国家长比美国家长强的文章。该文章指出,

16、如果家长 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么中国的母亲们无疑比多数美 国妈妈更胜一筹。文章认为,中国家长的严格教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与美国 家长的溺爱与温和形成鲜明对比。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 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不难想象终有一天美国要在全球的竞赛中被中国击 败。这篇报道虽然代表不了什么,但却引发了大家对教育方式的思考,这具有 一定的教育意义。三、虎妈战歌中“虎妈”教育理念 “虎妈”蔡美儿认为,美国人特别强调对孩子的尊重,他们常常把选择的 权利交给孩子。可结果是孩子很轻易就选择了放弃,因为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喜 欢努力,孩子们也宁愿张开双臂去拥抱轻松。“虎妈”还认为,西方父母对孩子的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西方父 母接力去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真正的激情们支持他们自我的选 择,给他们提供积极地和肯定的成长环境,这些西方父母的做法让她感觉可以 理解却不可效仿。而中国的父母确信,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帮助他们为 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