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豆芽4-疼痛诊疗b5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4946800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奔豆芽4-疼痛诊疗b5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奔豆芽4-疼痛诊疗b5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奔豆芽4-疼痛诊疗b5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奔豆芽4-疼痛诊疗b5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奔豆芽4-疼痛诊疗b5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奔豆芽4-疼痛诊疗b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奔豆芽4-疼痛诊疗b5(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疼痛的分类: 一)按疼痛发生部位分类: 1)根据疼痛所在的躯体部位分:头痛、颌面部痛、颈部痛、肩及上肢痛、胸痛、腹 痛、腰及骶部痛、下肢痛、盆部痛、肛门及会阴痛等 2)根据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分为:躯体痛(多为局部性,疼痛剧烈、定 位清晰) 、内脏痛(深部痛,疼痛定位不准确) 、中枢痛。 二)按疼痛的性质分类:刺痛、灼痛、酸痛。 三)按疼痛的原因分类:创伤性疼痛,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精神 (心理)性疼痛。 四)按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急性痛(6个月) 。 二、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 1更准确的判定疼痛特征,便于选用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在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疼痛成都的

2、变化,即使调整治疗方案,而不是在终止治疗 后才由病人作出回顾性比较,避免治疗的偏差 3用定量的方法判断治疗效果 4有时治疗后疼痛缓解不完全,通过疼痛定量可以说明治疗后疼痛缓解减轻的程度和 变化特点。 三、吗啡 吗啡:主要用于术后镇痛、严重创伤、心肌梗死所致的急性疼痛的镇痛和缓解各种 急性、慢性、顽固性疼痛和癌症晚期疼痛。间断躯体性疼痛、间断性内脏疼痛、神 经病理性疼痛、由骨折或运动活动引起的疼痛对吗啡反应差或无反应。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成瘾 性,耐受性等。 禁忌:1岁以内婴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严重不全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肺源性

3、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未确诊的急腹症,脑外伤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病 人应忌用吗啡。吗啡控释片,必须整片完整的吞服,切勿嚼碎,掰开服用,按时间 服用。 四、阿司匹林 作用:产生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口服 给药后30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5小时。最适用于由炎症反应造成的疼痛和癌转移 到骨引起的疼痛两方面。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消化道溃疡和 出血等。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抑制凝血酶元的合成,延长出 血时间;能使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坏死以及肾功能损害。 禁忌: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元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友病病人,有出血史的溃疡病人

4、禁用。而哮喘、过敏体质、溃疡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维生素B12:为细胞合成核酸过程中的重要辅酶,对保持有髓神经纤维的完整功能, 修复神经髓鞘,促进神经再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主要适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 疗,成人每次用量为0.5-1.0mg,可加入到疼痛治疗复合液中使用,可局部注射,关 节腔内注射,硬膜外隙给药。大量维生素B12可引起过敏反应。 五、病人镇痛自控术(PCA):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一种急 性镇痛方式。 (静脉PCIA,硬膜外PCEA,皮下PCSA,外周神经阻滞PCNA) 临床应用: 1、手术后疼痛治疗。 2、分娩疼痛治疗,多采用PCEA。 3、烧伤和创伤

5、疼痛治疗,多选用PCIA。 4、神经性疼痛治疗,可选用PCNA或PCEA。 5、心绞痛治疗,可选用PCEA。 6、癌痛治疗,口服阿片类药物无效可改为吗啡PCSA,PCSA止痛不良好可改为 PCEA。 六、偏头痛临床特点: 1、头痛为发作性,间隙期无症状。 2、头痛大多为一侧性,也有两侧同时出现,疼痛常于额部、颞部及枕部,也可放射 到颈部、肩部。 3、疼痛开始时或严重头痛者多呈搏动性剧烈疼痛,然后可转为持续性钝痛。 4、有先兆症状的偏头痛在头痛出现前可有先兆症状如:视野缺损、闪烁暗点、躯体 感觉减退、乏力、眼肌麻痹、面瘫、眩晕、出汗、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等。 七、紧张型头痛的治疗: 1药物治疗:治

6、疗偏头痛的大部分药物均可用于紧张型头痛的治疗,但麦角碱类药物 治疗不理想。 2、神经阻滞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发作性头痛有较好疗效。可根据最剧烈的 头痛部位作痛点阻滞或枕大小神经阻滞。 3、物理疗法:能松弛紧张的骨骼肌,缓解紧张型头痛。常用方法:按摩、经皮电刺 激、热疗、生物信息波及离子导入治疗等。 4、心理治疗,解除病人的焦虑和忧郁情绪,增强信心。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均有用。 八、丛集性头痛临表 1头痛发作呈密集性,间歇性 2大多数为单侧,少数可在下次发作时转向另侧 3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刀割样 4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短 5伴有自主N症状无胃肠道症状 九、三叉神经痛: 病因 (一)神经变性学说:三

7、叉神经根病理活检,发现有脱髓鞘及脱髓鞘斑改变,髓鞘 的完整性起到绝缘作用,而脱髓鞘使轴突裸露,传入、传出纤维之间产生短路,使 传出冲动通过短路变成传入冲动,这种短路冲动累积到一定总和即发生阵发性剧痛。 (二)感染与神经血管压迫学说:在神经压力持续增高无法缓解时才引发疼痛。 (三)癫痫学说:致癫痫药可以引起三叉神经的疼痛; (四)神经末梢学说:三叉神经的病变使末梢的神经对疼痛敏感化; 临床表现: (一)疼痛部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多为单侧性,少数病人可扩展到同侧面神 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布区; (二)疼痛特点:沿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区域出现反复短暂的发作性剧烈疼痛;疼 痛可突然发作停止,发作

8、前无任何先兆,发作期间疼痛极为尖锐,每次持续数秒至 12分钟;可见到面部肌肉痉挛; (三)诱发因素和触发点:触发点或触发带是指某些特殊的非伤害性刺激作用域某 些局部即可诱发三叉神经痛。触发点位于疼痛同侧。刺激触发带即可诱发疼痛发作; (四)发病时间:为间歇发病,间隔时间数月或几年不等,每次复发总在同一侧。 (五)伴随症状:可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流泪、颜面潮红。 诊断: 1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单侧性,少数病人疼痛可扩展到面神经、舌咽 神经、迷走神经 2三叉神经痛的发作一般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持续时间短暂,每次发作历时数秒至 数分钟 3常有触发点或触发带 4间歇发病,有固定的疼痛点

9、,但范围可扩大 5可伴有自主功能紊乱 6用局麻药阻滞病变的三叉神经分支,疼痛缓解者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 (一)药物治疗:抗癫痫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药物,首选卡马西平和苯妥英 钠 (二)叉神经阻滞疗法:眶上神经阻滞、眶下神经阻滞、颏神经阻滞、上颌神经阻 滞、下颌神经阻滞和半月神经节阻滞。 (三)射频热凝术:局麻后,在X线监测下将一个电极经皮穿过半月神经节而推至 三叉神经根前(四)伽玛刀疗法 (五)外科治疗:末梢神经切断术、末梢神经射频热凝术、半月神经节切除术、三 叉神经传导束切断术、三叉神经节加压及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十、面神经麻痹的临表: 1、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皱眉,眼裂扩大

10、,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当作闭眼动 作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眼巩膜,此称为贝尔现象。 2、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 3、角膜反射、眼及轮匝肌反射减退,常引起严症、流泪和角膜炎。 4、颊肌瘫痪,食物残渣常滞留于患侧的齿间隙内,常有流涎。 十一、颈椎病 颈椎病:指因颈椎骨、软骨、韧带或颈椎间盘的一、退行性变、压迫或刺激了临近 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因此而产生颈、肩及上肢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称为颈椎骨性关节炎,简称。 分型及临表: (一)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 1、症状:青壮年多发,常表现为颈部疼痛、酸胀及沉重不适感,有时向

11、枕部及肩背 部发散。 2、体征: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感,活动受限。常于棘突、椎旁或胸所乳突肌、斜方 肌查到明显的限局性压痛。 3、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轻度或中度颈椎退变征象。 4、鉴别诊断,应与颈肩肌筋膜炎、肩周炎、项韧带炎、枕神经痛等鉴别。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一侧颈、肩上肢反复发作的疼痛、麻木。仰头、咳嗽时症状加重,手指麻木, 活动不灵,精细动作困难。可有受累神经支配区的肌肉萎缩。 2体征:检查可见颈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患椎棘间及椎旁有压痛,并可向上肢放 射。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 3特殊试验: 牵拉试验 压头试验。 4X线检查:表现为颈椎生理弯曲变直或反向

12、、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形、椎体骨质 增生。 5鉴别诊断:应与臂丛神经受损、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症、颈椎结核、肿瘤、神经 根炎等鉴别。 (三)脊髓型颈椎病; 1症状:表现为自远端至近端发展的四肢麻木、无力、双腿发紫、步态笨拙、束胸感个、等症状。 2体征:肢体远端常有不规则感觉障碍区、肌萎缩、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早期亢进, 后期可减弱。 3特殊试验,如屈颈试验。4 X线检查: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某个椎间隙变窄。 5鉴别诊断:应与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炎、蛛网膜炎、颈 椎管内肿瘤等鉴别。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1症状:有与头颈活动相关的发作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出现头

13、痛、头晕、 视觉障碍、耳鸣等。头痛多偏向一侧,呈跳痛或刺痛,伴酸胀感。 2体征:除同时存在其他类型颈椎病相应体征外,可能有颈动脉压痛点,该点位于乳 突尖端与枢椎棘突连线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及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后方。 3特殊试验: 引颈试验 旋颈试验。 4 X线检查:表现为颈椎钩突关节增生,颈椎间孔狭小等。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狭 小扭曲。脑血管超声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MRI血管成像可显示病变部位。 5鉴别诊断:应与枕大神经、梅尼埃病、脑外伤后遗症等鉴别。 (五)交感型颈椎病: 1症状:颈肩部深在弥散的钝痛,同时伴有眩晕、头痛、上肢发凉、发绀、水肿、皮 肤变薄、汗腺分泌异常等。其症状表现区域位于头、颈、肩、上肢、胸背部,即交 感神经所分布的所谓上象限区。 2体征:颈、肩部肌肉、肌腱广泛的压痛、肌紧张。患区的皮肤有界限模糊的痛觉过 敏带,肢端皮肤温度降低。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类型颈椎病的体征。 3 X线检查:颈椎或上位胸椎退行性变征象。 4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