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4946279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努力克服全球金 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有效应对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复杂局面,通过 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行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基本建立了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为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来,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市场监测、应急体系不断完 善,保供稳价措施有效实施,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粮食仓储设施和物流体系 建设加快发展,粮油仓储管理规范化持续推进,粮油加

2、工业不断壮大;以市场 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基本形成;粮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国有粮食购销 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显 著提高;粮食法规标准体系、监督检查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 依法管粮有力推进。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专栏1 “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指 标 单 位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粮食仓储企业有效仓容 亿吨 2.6 3.5 6.1 粮食仓储企业食用植物油油罐容量 万吨 719 1410 14.4 粮油加工企业有效仓容 亿吨

3、1.3 粮油加工企业食用植物油油罐容量 万吨 1500 国内跨省散粮运输比例 (%) 20.0 25.0 粮食烘干能力 万吨/小时 5 7 7.4 指 标 单 位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散粮中转设施接收能力 万吨/小时 31 59 13.7 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户数 万户 200 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业总产值 万亿元 0.9 3.0 15.5 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经营者数量 万个 4.1 8.7 16.2 粮食批发市场数量 个 569 411 -158 粮食批发市场成交量 亿吨 0.8 1.4 11.82 国有粮食企业职工总数 万人 113.5 60.3 -11.9 国有粮食企业资产

4、规模 亿元 7939.9 8070.6 0.33 粮食行业科研项目总投入* 亿元 6.8 7.3 0.5 其中国家科研经费投入* 亿元 1.3 1.7 0.4 县级以上监督检查机构数量 个 455 2092 1637 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数量 个 200 地方粮食检验机构数量 个 535 737 202 制(修)订标准数量* 项 331 476 145 注:带*指标为累计数,为五年累计数。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 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加强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攻坚时期。 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居

5、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 结构升级加快,人们更加注重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食品,从而为粮 食流通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二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 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为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进 一步加大,为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四是现代科 学技术日新月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推动传统粮食仓储、物流和加工 的技术升级,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国家交通运输网络的 快速发展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为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创 造了有利条件。

6、六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 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难度 加大。受资源环境约束、种粮成本增加、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较低以及人口增长、 工业化、城镇化等影响,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偏紧状态。二是粮食供求的区域 布局和品种结构矛盾加剧。粮食主销区产消缺口逐年扩大,玉米消费增长较快, 大豆及食用植物油对国际市场依赖性不断增加,对粮食供求平衡形成较大压力。 三是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日益加剧。受气候变化、生物质能 源快速发展和投机行为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偏紧和高价位波动趋势更加 明显。四是粮食

7、流通基础设施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仓储、物流体系不完善、分 布不平衡,仓房维修改造资金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流通基础设施和科技 发展缺乏持续、稳定投入。五是粮食流通监管有待加强。监管制度不健全,监3 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手段和能力不足。六是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机制还不适应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要求。部分地区粮食行政管理机构、队伍、职能有待完善, 地方各级政府的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需要加强,粮食省长负责制也有待全面落 实。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粮食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适应国内外粮食流

8、通形势新变化,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粮食需求的新期待,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 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监督检查,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 通产业,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 “十二五”时期,粮食行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加强宏观调控。继续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粮食市场调控机制。灵活运用多种手段, 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 促进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粮食产业 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调

9、整。实现粮食收购、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各 环节的有效衔接,促进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协调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应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成果,改造传 统粮食产业,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储粮和粮油加工,减少粮食损失,完善 创新体系,支撑粮食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推动粮食产业结构升级,走可持续 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证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粮食标准与检验监测体系,保障城乡居民粮 食质量安全。 第三节 主要目标 4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二五”时期粮食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是: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

10、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 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仓储物流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推进法制建 设,全面实现依法管粮;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有序、监管有力、 质量安全的现代粮食流通格局。 根据以上总体目标的要求,粮食行业发展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央专项储备不低于既定规模数量,地方 粮食储备规模保持在核定规模以上。适当提高稻谷库存比例,小麦和稻谷库存 保持在合理水平。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应 急网络。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粮食仓储设施满足粮食增产、保障供给 的要求,基层粮库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使粮食主产区基本消除长期露天储粮, 并建

11、立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主要跨省流出通道能力显著增强,推进东北地区散 粮火车“入关”,散粮流通比例明显提高。主产区农户储粮条件得到改善,全 国种粮农户实现科学储粮的比例5%左右,项目实施地区的农户储粮损失率降低 到2%以下。 粮食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粮食收购服务体系更加规范高效,满足居 民日常粮食消费需求的零售供应网络更加健全,全国统一的粮食竞价交易系统 更加完善。 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产品结构明显改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自主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粮油加 工关键设备自主化率提高到60%以上。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更加明晰,经营机制更

12、加灵活,组织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粮食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更加健全。粮食质量标准体系更加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制定粮油新标准120项,修订粮 油标准300项。 5粮食流通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粮食法尽快出台,完成粮 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修订。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 办法,粮食法制体系建设更加健全。 围绕上述目标,“十二五”时期粮食行业的主要任务是:深化一项改革, 健全六大体系,重点建设六大工程。深化一项改革,即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健全六大体系,即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油加 工体系,粮食市场体系,

13、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粮食监管和标准质量检验监测体 系;重点建设六大工程,即粮食仓储设施工程、粮库仓房维修改造工程、粮食 现代物流工程、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粮油加工业升级工程、粮食质量安全 监测体系工程等。 第二章 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粮食供求基本平 衡,保证粮食市场供应,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第一节 完善粮食购销体制 构建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购销模式。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水平,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具体操作办法,保证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贯 彻落实。研究完善主要粮食品种的临时收储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积极探 索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

14、、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粮食价格支持体系。 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工作,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市场价格趋势,适时安排 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把握好销售节奏和力度,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 本稳定。 完善粮食产销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关系。 逐步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促 进粮食区域平衡。建立有利于产销合作发展的支持体系,重点保证长三角、珠 三角、京津唐、成渝等地区的粮食供应。 第二节 健全储备调节体系 6细化中央专项储备和调节储备的功能,建立健全中央储备粮存储、吞吐轮 换和进出口有效结合的机制。完善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制度,探索销区地方储备 粮轮

15、换与产区粮食收购紧密衔接的模式。形成调控有力、运作规范、高效灵活 的储备粮管理局面。 充实储备库存,增强宏观调控物质基础。中央专项储备和地方粮食储备达 到合理规模,中央调节储备数量根据市场情况和调控需要灵活掌握。 完善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优化中央储备粮地区布局,重点向主销区、 西部缺粮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增强对大中城市粮食供应的保障能力,地方储备 要和中央储备相互衔接补充。中央专项储备和地方储备按照优先保证口粮安全, 兼顾其他用粮的原则,优化品种结构,总量上适当提高稻谷库存比例。修改完 善中央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及时下达中央储备粮轮换、收购、销售计划。积 极支持地方加强调控能力建设。 第三

16、节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做好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建立健全统计调查体系,准确反映国 内粮食供需状况。完善粮食市场信息监测体系,实现对粮食市场的动态监测和 分析。合理确定预警指标,扩大监测预警范围,力争全国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 增加到500个左右,提高粮食宏观调控预警能力。发展面向全社会的粮食市场信 息服务体系,以多种方式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促进粮食流通和市场稳定,引导 粮食生产和消费。 第四节 提升粮食应急能力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各级应急体系,加强演练培训。按照有粮可用、有粮 可调的要求,充分做好应急物质保障准备。促进粮油购销、调运、储存、加工、 供应等各环节的相互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的粮食应急网络。各地要按规定建立 和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确保随时投放市场,保证应急需要。全国省级粮食 应急指定加工企业从1700个增加到2000个,供应企业从4000个增加到5000 个。全国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应急储备规模应满足15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