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莱茵河流域产业图景今与昔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9KB
约7页
文档ID:34940254
莱茵河流域产业图景今与昔_第1页
1/7

1 莱茵河流域产业图景今与昔 是什么令“ 欧洲工业 心脏” 历经百年依然跳 动有力? 两个世纪里,莱茵河经历了刀光剑影、沧海桑田的变幻, 然而莱茵河产业带至今仍代表着德国乃至世界工业的最高 水平是什么使那些在一百多年前就被称为钢铁、石化巨人 的企业,几度毁于战争的炮火,又几度奇迹般的崛起?是什 么使这颗“ 欧洲工业的心脏” 历经百年,依然跳 动有力?让我 们来进行一场与莱茵河的对话 转型-为未来发展抢占制高点曾经的冲击提起阿斯匹林,世界上知道的人可不在少数,它的名气可 比他的生产厂家拜耳公司要大得多从 1899 年拜耳研制出 这种药品到现在,他到底挽救过多少人的生命谁也无法精确 统计出来,在这 104 年的时间里,莱茵河畔的拜耳也从一个 阿斯匹林发展到年产一万多个产品,应用在世界各个领域时光倒退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 而莱茵河畔的企业早已是一派王者风范———他们历经百 年仍傲然屹立,是莱茵河产业的脊梁和基本架构先不说战火的焚毁,单说二战重建后的 10 年,大批企业 面临的设备老化,技术陈旧,加上中东廉价石油的开采带来 的石油时代,对鲁尔区以煤为基础的单一重型经济结构造成2 了巨大的冲击。

莱茵河畔特别是鲁尔区企业面临着结构调整、 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失业率骤升,那段 时间,仅 4972 平方公里、总人口仅 500 万的鲁尔区就有 70 万人失去了工作鲁尔区结构改造项目公司执行总裁 说:“我们是从 10 年 前开始结构改造的,煤炭冶金等重工业逐渐削弱,并把每个 城市确定一个重点产业来发展,统一协调,均衡发展,而不 是只发展一个地区此外工业发展必须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和科学、文化、环保、 艺术结合才有生命力政府不会“亏本”十几年来,老工 业区北威州诞生了 50 多所大专院校,69 个技术孵化中心和工业园,24 个国家资助的研究机构和 29 个技术转让部———昔日的大工厂成为德国众多技术的发 明诞生地,堪称欧盟知识密集度最高的区域目前,多特蒙 得市拥有 550 家计算机公司,成了 IT 研发中心;埃森、波洪 拥有包括中药在内的 133 家医药研究机构,尽管企业数只占 当地 7%,却创造了地区效益的 45%科隆是德国最大的电 视节目制作中心;杜伊斯堡、多特蒙德利用港口优势发展物 流此外,40%的德国大型国际商贸和技术展览会均在北威 州举办,展览业堪称世界第一杜塞尔多夫证券交易所跻身 欧洲四大证券交易所,北威州成了欧洲各大银行、保险、金 融交易中心。

鲁尔区结构改造项目公司执行总裁 说:“政府在结构调整3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新兴产业起着倡导和推动的作 用政府有研究中心、大学,可以为企业提供科研、金融的支 持比如我们发起北威州数字化项目,不仅提供资金、还提 出理念、概念,社区网络的场地, 这是私人做不到的,而政府 可以提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比如杜伊斯堡港做物流, 政府提供场地、港口, 让物流进来,增 强企业的竞争力表面看起来,政府是各新兴产业最大的不求回报的投资 者,似乎在做着亏本的买卖而实事上,正是由于这种看似 亏本的投资,为德国的未来,为德国明天的竞争积聚了后劲 比如仅生物医药北威州政府过去几年就投入了 3.8 亿欧元, 今后 5 年还将投入 6 亿欧元北威州生命科学研究所介绍: “风险 是有的,但 发展潜力是很巨大的我 们生命科学协会就 发展得不错,主要是在医药、保健、生化 3 个领域进行研究 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经有 20%的企业采用生物技术 制药,而过去都是化学制药伴随着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和未雨绸缪 的科研准备,北威 州从单一的制造中心成为欧洲一流的生产工艺和研究中心、 金融服务业中心过去工业占到德国 GDP 的 65%,现在,工 业仅占 GDP 的 20~30%,与工业紧密相连的服务业等占到 了 GDP 的 50%左右。

而在工业结构内部, 发生的变化也可 是革命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据了 GDP 的 50%左右份额 基因、纳米、医疗、 环 保技术,未来能源、 传媒和信息通讯等 在世界上遥遥领先4北威州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轻型化,不 仅回避了单一产 业的风险,还为未来的发展抢占了制高点而煤炭开采、特 种钢生产、汽车、机械、化工、制药、电子电气、计量检测仪 器仪表等传统产业,经过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仍然是最有竞 争力的产品北威州经济部副部长贝肯巴赫说:“钢材仍然在起重要作 用,但生产的已经不是别人都能生产的普通钢材,而是特种 钢材、优质钢材化工过去是我们的强项,现在依然是强项, 但不再是普通化工,而是精细化工,这样竞争力就提高了 莱茵 承载-重工业挑起大梁5优势发挥到极致江河取之不尽的水源,便捷和低成本的运输,是钢铁、化 工等基础产业集聚的基本要素和原始动力,莱茵河畔的德国, 依靠河流的优势发展起了世界手屈一指的钢铁、化工等产业, 而这些基础重工业的高度发达,使德国成为整个欧洲“工业 的心脏”无 论时代怎样变迁,也无 论是在莱茵河畔还是在扬 子江畔,河流承载的重工业都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石和命脉200 年前工业文明的号角首先从大河流域吹响——当纺 织机和蒸汽机诞生于欧洲的泰晤士河,与之隔海峡相望的莱 茵河便敏感地意识到,人类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新的里程。

不久他甚至后来者居上,成为欧洲工业的中心德国北莱茵洲经济促进局表示:“莱茵河沿江经济的确比 其他地区发展快,因为他们有许多有利条件河流成为交通 轴线,像杜伊斯堡港是世界第一大内河港,基础设施好,与 外界联系能力强,都支撑着经济快速发展就在不远处的勒 沃库森,赫赫有名的拜耳公司也是在 1890 年搬到这地势平 坦、地域辽阔的莱茵河畔的,现在拜尔每天 50 万立方米的工6 业用水、60%的原材料都是通过莱茵河得到的早在工业革命时期,以蒂森·克鲁伯、曼内斯曼、 费巴、莱 威电力等为代表的基础型重工业企业使鲁尔地区的能源、交 通区位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汇聚人才、技术、金 融、信息、服务业的优势,使德国 经济后来居上,跃居欧洲首 位;而偏重于基础重型工业的产业结构,又使鲁尔区成为整 个“ 欧洲工业的心脏” 二 战之后,也正是重工 业的雄厚基础 再度支撑德国跃上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宝座上中下游共生共荣fifsta 汽车原来是福特在英国的工厂生 产的,2001 年福特 把他迁到了科隆这一切不知是不是老福特有着先见之明, 早在 1928 年他在美国创办了世界第一家汽车厂不久,又亲 自来到莱茵河畔选定了这个厂址。

目前福特科隆工厂是福特 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二大工厂科隆福特工厂新闻发言人白瑞 德· 麦尔说 :“ 我们把工厂从英国迁到科隆,主要是考虑到效率 问题,此外还考虑到附近供应商德国本身汽车业发达,机 械零配件发达,我们在此建厂,得到了德国很多方面的优势, 高素质的人才,技术交流合作,附近理工大学的技术开发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间,不断的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莱 茵河畔 22.4 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内,以大企业为核心,形 成了基础、传统重工业完整优质的产业链和产业带在下游, 以世界第一大港,“ 欧洲门户” 鹿特丹为 中心,壳牌、英国石 油 BP 、ESSO、海湾石油等世界跨国石油垄断公司,绵延 507 公里,形成化工产业的“ 莱茵梦地” ;在中游,以拜耳、巴斯夫、 赫希斯特三大化工巨头为骨干,形成沿莱茵河干支流化工产 业带在上游,在瑞士地巴塞尔的桑多兹公司大本营都是国 际重要的石化和化工生产基地而钢铁、冶金、机械等制造 产业带,则密集于鲁尔重型工业区,这里还有欧洲最大的公 共交通车辆制造基地曼海姆、世界驰名的奔驰汽车公司制造 基地斯图加特研究德国经济的权威人士表示, 现在,沿河产业带年产值 占德国经济总量的 50%以上,是德国工业体系的支柱和脊梁, 也是德国出口产品和技术的强项,代表着世界经济技术的发 展水平。

今天,不仅欧洲所有的汽车厂都采用莱茵河畔的钢铁厂 生产的钢材,应该说是发达、优质的钢铁产业为汽车、建筑 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化工、 电力等沿河重工业产 业也无不如此,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石所在信报综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