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议书(初稿)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933661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议书(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议书(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议书(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议书(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议书(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议书(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议书(初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 项目建议书 项目单位: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 地 址:云南西双版纳州 电 话: 0691-8980666 传 真: 0691-8980555 电子邮件: 联 系 人: 杨君华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1 目 录 一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的主要背景2 二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3 三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的农业资源概述5 四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建设的目标9 五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9 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交通10 七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旅游线路编排10 八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客源分析10 九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社会效益和经

2、济效益分析10 十、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投资概算12 十一、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开发资金来源13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2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 项目建议书 一、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的主要背景 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西双版纳丰富的农业资源,突出特色,发 挥优势,把农业科技园打造成为西双版纳重要的农业观光园景区;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 增加农民收入;与生态环境和水源地保护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 搞好环保设施建设,切实起好示范作用;要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

3、理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 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西双版纳现代农业发展。同时,要充分发 挥好农业科技园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依靠州农科院的农业科技、 人才优势和科技资源,借助西双版纳自身优势,以农业科技园为载 体,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打造西双版纳农业科技 园,促进西双版纳农业的整体提升发展。并旨在通过西双版纳生态 农业和旅游观光项目的综合开发,以旅促农,积极参与西双版纳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勐海县基础设施建设,使勐海县的环境卫 生和村容村貌得到较明显改善,促进勐海县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 程度的提高,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促进

4、西双版纳农业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3 科技水平、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西双 版纳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和谐社会,最终实现西双版纳经济、社 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二、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的开发有其必然性,随着西双版纳 “开放活州战略的实施,为了进一步挖掘和提升西双版纳农业的 特色和优势,从西双版纳农业产品开发的角度,从资源、历史、文 化、气候、交通、地理等等方面综合,农业科技园是最为合适的, 也必然能打造成为立足西双版纳、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辐射东南 亚的有西双版纳特色的一流综合性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 西双版纳农

5、业科技园是对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是我州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是我州推进农业“二次创业” 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科 技园建成后,对我州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新 农村建设起到极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以科技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将充分利用当地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集 中力量,逐步探索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模式,以点带面,促 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外延拓展型农业发展;实现科 技对农业的带动;实现农业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化的良性循环;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4 促进

6、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促进西双版纳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将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科技、新 品种展示、科技交流培训、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成 为独具特色的一流综合性高科技农业园区。园区建设完成后,将带 动西双版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以旅带农,增加农民收入,把勐海县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典范。 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从基础设施、村寨建设、村容 村貌、脱贫致富、思想文明等方面全面提升,真正通过旅游来促进 三农,带动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把勐海县建设成为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4、整体推动,促进西双版纳农业

7、的转型和整体提升发展 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 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注 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西双版纳 农业的转型和整体提升发展。 5、构建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5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的开发,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保护性开 发的原则实施项目开发建设,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努力构建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生态最充分的和谐。 三、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的农业资源概述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项目位于勐海县,农业科技园内农业资源 类型众多,分布相对集中,形成较

8、为明显的片区分布,各片区农业 资源的各有优势并各具特色,这为农业科技园的高起点、高标准、 高水平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西双版纳丰富的天然生物资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 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 带湿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至时分高度角最低为45本区热量丰 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西 双版纳拥有丰富的天然生物资源,例如:林产品资源、农产品资源、 旅游资源、茶叶、地热资源、热带作物资源、水力资源、矿厂资源 等。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称, 并已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

9、圈。 2、优越的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互为毗邻,国境线占全 省的1/4,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要冲。全州国境线长 966.29公里,其中中缅段288.5公里,中老段677.5公里。有60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6 余条边境通道,其中有6条出境公路与老挝、缅甸公路网相连,至 泰国的公路子里程仅为200公里。发源于表藏高原,一江连六国的 澜沧江一一湄公河纵贯全境,中、老、缅、泰四国已于去年6月通 航。建于1990年的西双版纳机场现已开通了9条国内航线和直航泰 国曼谷、清迈的国际航线,全年航般次数达到一万架次以上。州内 现有航空(西双版纳机场)、陆路(勐腊磨

10、憨)、水路(景洪港) 3个国家级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勐海打洛)及多个出境通道和边 民互市点。3、勐海县概况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地处东 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东接景 洪市,东北接思茅市,西北与澜沧县毗邻,西和南与缅甸接壤。国 境线长146.6公里。东西最长横距7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5公里, 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坝区面积占 6.55。县城勐海镇距省会昆明776公里,距州府景洪40公里。 勐海是闻名中外“普洱茶”的故乡和我国产茶最早之地,有 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和800余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四季 适宜

11、水稻生长,盛产优质米,自古有“滇南粮仓”之称,是国家级 粮食生产基地和糖料基地。境内热带亚热带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 郁。打洛是通往缅甸、泰国重要的省级口岸,边贸、旅游发展前景 广阔。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7 4、勐海县的地理气候 勐海地处怒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属滇西南山原地貌区的 西南边缘。境内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四周高峻,中部平缓。最高点在县境东部勐宋乡的滑竹梁子主峰, 海拔2429米,属州内第一高峰。最低点为县境西南的南桔河与南览 河交汇处,海拔535米。有大小河流159条,总流长1832.3公里, 属澜沧江水系。有大小盆地(坝子)15个

12、,5万亩以上的有勐阿、勐 海、勐混、勐遮4个,其中勐遮坝23万亩,是西双版纳州最大的盆 地,是水稻、甘蔗、鱼类主产地。打洛、勐板、勐往、勐满4个热 区盆地盛产橡胶。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依海拔高低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均 降雨量1341毫米,全年有霜期32天左右,雾多是勐海坝区的特点, 平均每年雾日107.5160.2天。 5、勐海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勐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1978年后,各 项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91亿元,比19

13、52 年、1980年分别增长58.7倍和6.06倍;工农业总产值10.09亿元, 比1952年、1980年分别增长了55.6倍和32.4倍;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2.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77万元;人均占有粮食526公 斤;各项存款余额16.3亿元。产业结构结构趋向合理,一、二、三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8 产业结构比重由1995年的45:27:28调整为2003年的 40:19:41。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34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172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亿元;集市贸易成交 额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24平方

14、米。电视、摩托等一批高档消费用品进入广大农民家庭,有 3.07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6、勐海县的农业发展情况 1949年,勐海县农业总产值2364万元。1956年,开展和平协 商土地改革和山区直接过渡,废除封建领主制,解放了生产力。 1980年9月,勐海县率先在全州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 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当年全县农业 总产值就达1.16万元;粮食总产量9.77万吨,平均亩产189公斤。 90年代后,通过结构调整,形成以粮、茶、蔗为骨干产业,畜牧、 水产、蔬菜、水果等全面发展的格局。改革开放后的24年间,农业 总产值连年以6.41的平均速度增长。被国家

15、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 县、茶叶出口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电脑农业示范区、糖 料生产基地县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被省列为养牛综示区、良种猪 综示区。200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6.7亿元;粮食面积44.6万亩, 产粮13.1万吨,孔雀牌“201”、“408”、“502”优质米享誉省 内外;茶叶面积21.5万亩,产茶8202吨;甘蔗面积24.5万亩,产 蔗120.6万吨;蔬菜面积8.0万亩,产菜3.2万吨;生猪存栏17.2 万头,肥猪出栏8.6万头;大牲畜存栏8.3万头,牛肉产量0.123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西双版纳农业科技园 9 万吨;水产品399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8.9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

16、2.49亿元。 7、勐海旅游业和边贸发展情况 旅游、边贸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旅游产业链条长、 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特点,以打洛口岸为切入点和带动点,全方 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进行对外开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003年, 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7亿元,其中办证 出境游客14.8万人次;实现边贸总额3.88亿元,边境经济技术合 作700万元,边民互市2.1亿元,边境小额贸易1.4亿元。在中缅 经济合作中,勐海县帮助缅甸第四特区以茶、粮、蔗、橡胶等经济 作物及商贸、旅游替代罂粟种植,创造了绿色禁毒工程替代种植 “勐海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进了中缅友 谊和合作,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四、西双版纳农业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