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背景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930271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的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的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的背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研究的背景: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衔接问题并非基础教育课程出现 的新问题。它实际上是知识 在人的认知过程中产生、成 长、延伸、完善 过程中必 然产生的矛盾。 新课标下,这种矛盾显得更为突出。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在教材内容 、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衔接 好初、高中物理教学,是提高高中教学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 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 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 应高 中物理学习,不少初中物理成 绩的佼佼者, 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三年一个 循环,每每到新一轮的高一,总感到老师“教” 起来比高三还费劲,学生学起来更

2、 是困难。特 别是高一第一次考试后, 许多同学看到物理成绩流泪,高一一年 结束 ,一些学生因物理成绩不好而勉强学文的现象,使我 这位常年战斗在教学一线并 深爱这门学科的老师心里很不安。基于这种现状,我决定研究初中和高中两个 阶 段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从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基础与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物理教学衔接的指导意义。皮亚杰 认为:“ 结构是在构建中形成的。”换句话说,任何结构都不能与构建相分离。知识 结构的形成也是如此,人的 认知结构变化的机制主要表现为动态的平衡过程。动 态平衡是通过有机体内部两种相反的自我调节行为同化与顺应来实现的。 同化与

3、顺应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说它对立是因为同化让事物服从原来的知识 结构,顺应 是人认识适应客观事实。 统一是由于同化和 顺应都是人们认识周围世 界、学习 新的知识、主观与客观 相互作用的过程。同化与 顺应这一对矛盾促使人们学习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并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教 师在教学 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 识, 顺利达到知识的迁 移。高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 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 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问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顺利地

4、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教学实践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 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 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 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 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畏难、成 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具体意 义为: 1.明确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高中生具备的前科学概念及他们学习物理的兴 趣、方法等。 2.提出初中物理课与高中物理课衔接教学的一些策略,避免因教学 难度把握不当而致使学生 厌学,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充分注重初高中知 识的台阶 ,做到引领和铺垫,使学生顺利 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教学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

5、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 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 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 质、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课标 要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初步邻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 中的物理学道理。3)经历观察物理 现象的过程,能 简单描述所 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4)能在观 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 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 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体现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

6、探索自 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 经济和社会的影 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大下基础。课程总目标:1)学习终 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 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3)发展好奇 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 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4)了解科学与技术、 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 续发展意识和

7、全球 观念 尽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设置了面向全 体学生的共同必修模块,但是 这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坡度。高中的学习方法、学 习习惯、学 习心理,以及物理 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 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 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 教学衔接:衔接,事物相连接。教学 衔接是一个需要初高中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需要同一教学区域内初中与高中双方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连续性的教学连 接活动。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的 衔接,学习方法与学 习习惯的衔接,心理过程的衔接,数学工具的 衔接。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

8、 合作、统 筹安排的系统工程。我 们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初中物理 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学生方面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 师方面想办法。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在教学内容、研究方法、能力要求上都有一个明显的台阶.初中物 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较直观,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而 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高 一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在知识、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如何与初中 物理衔接的问题.高一任课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研究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阶梯,精心处理教材,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9、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知识阶梯的分析1.1概念性阶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首先遇到两个很困难的概念性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和 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学生只会代数 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 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学生要学 会用这种全新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是一个不易跨越的台阶.(2)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学生容易跨过这个台阶.从速度到加速 度是

10、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学生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 体的过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学生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 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 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1.2规律上的阶梯概念上的阶梯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阶梯.规律上的阶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部分学生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2)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

11、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 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1.3研究方法上的阶梯(1)从定性到定量初中物理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述,进入高中后要对 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这必然使学生感到难度变化较大.(2)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还要学习二维的曲线运 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从方法上看是把复杂问题简化了,然而科学表述的简捷化正是思维方法抽象 化的产物,这样高度抽象化的方法对于那些抽象思维还不够的高一学生来说是很难接

12、受的.(3)引入平均值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均匀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重要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 慢、变力做的功、变力的冲量等.然而同样由于它的抽象性会使部分学生不易理解其物理含 义.当然,一旦跨越这个台阶就会对很多物理现象的理解带来方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初中到高中,要求学生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 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这些都会使学生的承受能力与知识跃迁不适应,因 此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来衔接.2知识衔接的对策与方法2.1降低起点降低起点,就是使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面上开始起步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的特点,了 解初、高中的连接点,注重用初中物理知识来引入

13、高中物理知识,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 使新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自然的拓宽和了解,以降低难度;又要重点研究新旧知识在层次上 的差异,努力为他们学习高中物理知识铺好台阶.具体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对知识上有连接点的问题宜深不宜浅.如讲授“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要从“二力平 衡到多力平衡”;讲测动摩擦力方向从“与运动方向相反”到“与相对运动方面相反”.(2)在首次接触的知识点上宜细不宜粗,对于第一次接触的概念、规律要认真分析.对于 物理概念的教学,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教学: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 什么问题?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3)这个概念定义的物

14、理量是矢量,还是 标量?方向如何?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也要注重三个方面的教学:1)它是怎么得到的?2)规律 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怎样?3)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这样去教学新概念、新规律,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改掉死记硬背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物 理的正确方法.2.2基础到位所谓基础到位,即学好高中物理所需最基础的知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诸如 实验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力争在高一、高二的阶段逐步到位.“物体的受力分析”、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正交分解法”这些知识点一定要讲解并练习到位,因为这 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也是其他部分知识的基础,如连物

15、体的受力情况都搞不清,谈何利用 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所以说,解决物理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补充完整.这样使学生 通过学习,首先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逐步掌握了或者了解了大纲规定的一套完整的基 础知识和方法,而不是一步到位.2.3完善系统是指在高一、高二的阶段将物理学各部分的知识系统、知识框架,尽可能建立起来,尽 可能从宏观上展现物理知识的全貌.如力学部分要让学生明确解决力学问题有三条途径(力 的角度、能的角度、动量的角度),但在具体应用上要有侧重,只以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 恒定律为主.磁场中要讲到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其大小、方向,只是不做深入的应用.电 磁感应一章中要讲到楞次定律、法

16、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上以右手定则为主,这样不会给 学生带来什么负担,且使其接触到该知识的各方面问题,了解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全貌,防止 知识的狭隘性和解决问题的片面性;思路拓宽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总之,系统要完 善,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这是处理教材应注意的问题.2.4渗透学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会学.所以教 师要精心设计,处理教材教法;应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为初、高中的过渡打下坚实的 基础.学法的指导至关重要.由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获得密不可分,故以上所谈无不渗透了学习 方法的指导.但仅在课堂主渠道上渗透还不够,还应有意、有计划地开设一些学法指导课,教 会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做笔记,怎样复习总结,怎么自我检查纠正错误;要开设专题,介 绍阅读方法,读题审题方法,适当介绍一些解各种不同类型题的特殊方法和技巧;也可组织学 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方法,交流学习经验.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更加巩固 了,学习方法也灵活了,也就降低了这个台阶,为自然过渡提供了条件.2.5提高能力知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