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西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及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929233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山西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6届山西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6届山西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6届山西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6届山西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山西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山西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及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山西大学附中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0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考查时间:80分钟; 考试范围:全部内 容 1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 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 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 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 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 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完成了 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2、2先秦时期的官阶,一般以天子授予的爵位来称呼,往往是 依据血缘关系亲疏,与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但到了秦 汉时期则用“若干石”称呼,如郡守是2000石,则习惯上 称作“二千石长史”。这一变化说明- 2 - A宗法观念消亡 B官僚体制确立 C粮食产 量剧增 D爵位制度废除 3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 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 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 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4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 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 法律效力。这一变

3、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C文官阶层 主导立法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5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 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 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 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 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表明 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3 - 6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 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 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

4、张四端, 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B突出了人 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D用外在比 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7明成祖说:“昔汉制,商贾技艺毋得衣锦绣乘马,朕审之 久矣况商贾之士,皆人民也,而乃贱之,汉君之制意, 朕所不知也。”这一认识 A影响了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B说明汉代 以来的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导致了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 D力图强化 自商周以来的工商食官政策 8近年来,不同学者从地方到全国的研究都证明,如果考虑 到家族与姻亲关系,明清以来科举的真正获益者可能不过三 百个左右的大家族,而且还高度集

5、中在江南、直隶等少数地 区。以下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族社会与科举考试有必然联系 B科举制- 4 - 度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 C经济状况与科举制度必然联系性 D世家大 族否定科举制的垄断地位 9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 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 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 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 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 的产品制作工序 10论雅典民主政治一文指出,雅典公民个人虽然 可以再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

6、的议 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 提议人要收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上述规定,实质 上反映出古代雅典 A抑制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识 B城邦的 整体利益高于一切 C法律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D将保障民 主作为最终目标- 5 - 11公元前6世纪初时,雅典的贵族家庭可以通过给死去的 亲属建造纪念性建筑物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权势,但到了公 元前6世纪末时,有一条法律规定说,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 筑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这种 变化体现了古代雅典 A法律保障了民主制实行 B人文主 义成为主流思想 C公民社会日益趋向完善 D贵族的 政治权利被削弱 12西方近

7、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 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 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 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13某学者在一本书中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 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 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 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 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的失败 C世界市- 6 - 场的形成 D黄金白银的流失 14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 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

8、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 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 A.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B.光荣革命并 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 C.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 D.光荣革命使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51832年,南卡罗莱纳州议会以退出联邦相威胁,通过了 反对执行联邦政府的关税保护法的法令,联邦一面施加军事 压力,一面又表示逐步降低关税,该州最终撤销了这一法令。 这说明 A工业革命降低了美国的关税税率 B联邦 政府主要维护北方的经济利益 C联邦权力的扩大受到州权的抵制 D联邦权 力高于各州的权力 16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 立处

9、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力,为此,俾斯麦在资 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 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7 - A体现了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压制 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结局 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17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 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 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A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 B经济 运行规则的变化 C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D旧规 章制度阻碍发展 18具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

10、觞于17世纪的欧洲, 是国与国之间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 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 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使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 待遇真正诞生,类似条约在欧洲各国流行,全球贸易额由此 大幅上升。以下属于现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诞生的主要 原因的是 A工业革命在欧美的逐渐扩展 B提倡自- 8 - 由贸易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19“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 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 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

11、但不关键。”按照这 一西方学者的史学理论,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 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 法 D辛亥革命 20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 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 13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 由此可见 A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美国政府 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D经济工业 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21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 9 - 家财政税收结构

12、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 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据此可以推断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 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 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22据中国棉纺织史稿统计,华北的天津、芝罘、胶州、 秦皇岛等四口岸输入洋纱、国纱的净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 表格信息可知 洋纱 国纱 共计 年份 担 % 担 % (1担 =100斤) 189418 98 315.278 93. 7 20.85 3 6.3 336.531- 10 - 189919 03 442.955 92. 1 37.86 6 7.9 480.8

13、21 190419 08 533.529 89. 4 63.39 7 10. 6 596.926 190919 13 581.433 80. 1 144.7 57 19. 9 726.190 A民族资本主义迎来“黄金时期” B洋纱输 入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C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明显增加 D洋纱输 入制约了民族经济发展 2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流行 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词,以其特有的模糊性和包容性罗 括了种种旧俗之外的新事,使外洋飘来的东西在朦胧中减杀 了腥膻气和夹生气。比之上一个世纪,以夷变夏这个古 老而又刺激过许多人神经的命题似乎已经在国人的灵魂和感 情中越来越淡化了。”据此

14、可以得出 A近代中国的民众已接纳了外洋习俗 B旧习俗 已违背了近代化潮流 C西方文明与中国旧习俗已完美融合 D外来文明 冲击了中国旧习俗- 11 - 24甲午战后,严复谈到:“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 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 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 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 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弊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 反映了严复 A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B借经学 宣传维新变法 C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D. 极力推 崇儒家伦理道德 25“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 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 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 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 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 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