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912289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6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6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6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6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 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图 3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 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子体系的发展 【名师点睛】汉字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基本定型。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就是这个含义。文字的统一对于一个 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音容易发生改变,但书写方式不 变,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统一。中 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陶文,但是他

2、并不成系统,最早的成系 统的文字是甲骨文,后来发展到金文,大篆。秦统一后使用 小篆,民间后期产生隶书。汉代之后又出现了行书,草书和 楷书。书法艺术也逐渐地形成。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 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 制更有利于( )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 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D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起源于汉代,当时是地 方向中央推荐人才,考察标准是孝廉,因此称为察举制。到了魏晋九品中正制实行,由品评

3、官来评定人员的优劣,这就 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隋朝建立之后, 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隋炀帝设进士科科 举制度正式确立。到了唐代,继续推行科举制,但是科举考 试选拔出的人才依旧人数较少。关陇门阀依旧控制着人才的 任用,这也是造成唐代中后期政治混乱的原因之一。到了宋 代,科举制度才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 的学习之风,人才选拔也多通过科举制度产生。但是明清时 期,科举制度采取“八股取士” ,导致制度僵化,直到戊戌变 法时被废除。 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 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4、)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 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土地兼并作 为封建社会的毒瘤一直都存在,很多朝代采取抑制的措施, 而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宋代对土地 兼并放任不管。这样的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产生的现象, 租户和佃户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因此本题B选项正 确。A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宋代的经济空前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C选项与材料无关,坊和市之间的关 系是商业的内容,不是农业的内容;D选项没有明白这种政 策的内涵,这种政策并不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来控制土地兼并, 而是顺其自然,自然而

5、然的产生稳定的秩序。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 【名师点睛】从唐两税法开始,到宋代完成的经济关系、土 地制度变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的变革。这种变 革有的学者将它归结为两个分离,即,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 分离,国家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离,而这两个分离在新社会 历史条件下,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本上介绍了宋代实行的主要是租佃制,其实这种说法并没 有导出这种制度的实质性内涵。租佃制最主要的就是在土地 兼并问题上的一种新型的选择,通过调节生产资料和生产关 系来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

6、先牌位赴台 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 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 到阻碍【答案】B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 制 【名师点睛】本题聚焦的就是海峡两岸之间的现实关系,透 过历史的视角以文化的角度来明确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用宗法情结来架设两岸之间关系的桥梁。针对福建和台湾的 地理关系,利用中国人的宗法情结,表现出历史上两岸之间 的密切关系,以对现实产生积极地影响。题目的难度不大, 考点也是比较明显,不是理论性的知识考察。 28. 19世纪中期

7、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 洋布等日用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 状况表面( )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 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 开始丧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也被外国市场占 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本题选择C 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中国依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 期,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入;B选项时间点与 历史不符,小农经济在此时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直到近代结 束还深受影响

8、;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关税的问题,开始丧失 关税自主权从鸦片战争开始,时间点上也不符合。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影响 【名师点睛】近代中国是一个侵略与反抗共存的时代。西方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分为两个阶段:商品输出阶段和资本输出 阶段,分界线就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而自然经济却依旧 在中国近代显示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态势,直到土 地改革之后才最终将之清除。所以说小农经济在中国近代依 旧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 29.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 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

9、一斗, 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A【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 命 【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史按照革命的领导阶级可以分成两个 阶段: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其实也可以分 为几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后中共成立,在1923-1927年是国 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经常被称为国民革命阶段;1928-1933 年经常被称为土地革命阶段,其实也是反围剿阶段;1934- 1936年这一阶段是长征阶段。之后就是抗日战争阶段和解放 战争阶段。我们往往忽

10、略的就是土地革命阶段的一些历史事 件。这段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以及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教材中在秋收起义之后 着重介绍了土地革命的内容,因此要引起重视。 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 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 收之敌伪纱厂, “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 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 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视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

11、料的能力。解题关键就是读懂 材料,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这一举措其实是一种必要性 措施,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根据实际情况 和国内外形势确定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 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说法 错误,并购国有其实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一种损害,并不是 一种缓解;B选项只概括出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种 举措的深层内涵;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不能通过并购国有 就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没落。而且“开始”一词也有 错误。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 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 【名师点睛】纵观整个世界历史,在战争之后很多国家都会

12、 选择将一些企业并购国有。美国在二战时期罗斯福就将政府 对经济的干预做到了最大;苏联建国初期的保卫战争也是实 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因此在遇到国家性的行为,经济往 往都要直接为政治服务,因此收归国有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 有好处的,可以集中精力生产所需物资。但是这种控制也要 有限,在战争结束后还是要放开手,允许有一定自由经济的发展空间。 3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 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 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 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 慢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

13、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 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名师点睛】中国的“一五”计划是仿照苏联的第一个五年 计划开展的,两个国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相似的举措,也反 映出一些共同的问题。重工业都是两个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 而过度的重视往往会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苏联的问题就 是农业出现问题,中国就是轻工业出现问题。这两个国家同 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相似的阻碍。中国 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了问题,而苏联经历赫鲁晓夫、勃日列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个人的改革也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结果 最后苏联解体。 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 使警察职能的公共

14、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 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 政治的特点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注重的 就是雅典民主的实质与弊端,看到材料写到雅典民主政治存 在问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它的弊端。但是雅典民主其实也有 很多进步性的,本题中介绍的一种强制性的参政议政并不是 反映出雅典民主的弊端,而是强调雅典民主的广泛性。这种 广泛性都上升到义务的层次,更加直接体现出这种民主

15、制度 的民主性。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 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 上升到27.2,利物浦由 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 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英国 十八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但是到了1831-1841年却反而上 升。结合这一历史时期,我们知道材料给出的时间是是一次 工业革命完成时间,因此这是工业革命的后果。本题很容易 误选B选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31-1841,这

16、个期间是一 次工业革命完成期间,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结 果,因此选择A不选B。C选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的 生产水平足以供养人口的增长;D选项违背了十八世纪人口 死亡率下降这一情况。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工业革命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次:第一次工 业革命发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环 境污染。史蒂芬孙发明火车之后,火车经过的道路上树木一 片焦黑。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工领域迅速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化学污染,伦敦的光化学烟雾,日本的水俣病都是化学污染 的直接体现。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人们开始注重环保的问 题,但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有着先天性的劣势,如何平 衡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成为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 本题具有明显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