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901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 (上 ) 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 知识梳理 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肉食者谋 之 ,又何 间焉 ? ( 1)间:古义: _,今义:隔开不连接。 ( 2)之: _ 焉: _ ( 3)译文: _ _ 第六篇 曹刿论战 参与 代词,代指这件事 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当政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 必参与呢?2. 肉食者 鄙 ,未能远谋。 ( 1)鄙:古义: _,今义:语言、 品行恶劣,不道德。 ( 2)译文: _ _ 3. 何 以 战? ( 1)以: _ ( 2)倒装句: 何以战? 提示:宾语前置,原句应为“以何战?” 鄙陋 ,目光短浅 当政的人

2、(大官们)目光(见识)短 浅 ,不能做长远谋划(打算)。 用、靠4. 衣食所 安 , 弗 敢 专 也,必 以 分人。 ( 1)安: _ 弗: _ 专: _ ( 2)以: _ ( 3)译文: _ _ ( 4)省略句: 必以分人。 提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原句应 为“必以之分人”。 这里是“养”的意思 不 独自占有 把 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 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5. 对 曰:“小惠未遍,民弗 从 也。” ( 1)对: _ 从: _ ( 2)译文: _ _ ( 3)省略句: 对曰: “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提示:省略主语“曹刿”,原句应为:(曹 刿)对曰:“小惠

3、未遍,民弗从也。” 应答 听从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 是不会听从您的。 6. 牺牲 玉 帛 ,弗敢 加 也,必以 信 。 ( 1)帛: _ ( 2)加:古义: _ ,今义:递增 . 信:古义: _ ,今义:相信。 ( 3)牺牲:古义: _ ,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 4)译文: _ _ _ 丝织品 虚夸 ,谎报 诚实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 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把实情向神 禀报。 7. 小 信 未 孚 ,神弗 福 也。 ( 1)信: _ 孚: _ ( 2)福:原意为福气,活用意为 _。 ( 3)译文: _ _ 信用 使人信服 赐福,保佑 小

4、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 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的。 8. 小大 之狱 , 虽 不能察,必 以情 。 ( 1)狱:古义: _,今义:关押犯人的地方。 情:古义: _,今义:感情。 ( 2)之: _ 虽: _ 以: _ ( 3)译文: _ _ 案件 实情 助词,的 即使 按照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 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9. 忠 之属也。 可以 一战。战则请 从 。 ( 1)忠:古义: _, 今义: 忠诚。 从: _ ( 2)可以:古义: _,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 3)译文: _ _ _ ( 4)省略句: 可以一战。 提示:原句应为“可以(之)一战。” 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5、跟随 可以凭借 (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可 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打仗,请 允许我跟着去。 10. 公与 之乘 。战 于 长勺。 ( 1)之: _ 于: _ ( 2)乘:原意为车,活用意思为 _ 。 ( 3)译文: _ _ ( 4)倒装句: 战于长勺。 提示:状语后置,“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 原句应为“于长勺战”。 他,代指曹刿 在 乘战车,坐战车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 (与齐军)交战。11. 公将 鼓之 。 ( 1)鼓:原意为打击乐中的一种乐器,活用意思 为 _ ( 2)之: _ 12. 齐师 败绩 。公将 驰之 。 ( 1)败绩: _ 驰: _ ( 2)之:

6、 _ 击鼓。击鼓是进军的信号 语气助词,无意义 军队溃败 驱车追赶 代词,指齐军 13. 下视其 辙 ,登 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 1)辙: _ 轼: _ 逐: _ ( 2)而: _ 14. 既 克,公问其 故 。 ( 1)既: _ ( 2)故: _ 车轮压出的痕迹 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追赶,追击 表示承接关系 已经 原因,缘故 15. 夫 战,勇气也。一鼓 作 气, 再 而衰,三而 竭 。彼竭我 盈 ,故克之。 ( 1)作: _ 竭: _ 盈: _ ( 2)再:古义: _ ,今义:再次,又。 ( 3)夫: _ _ 振作 尽 充满 第二次 发语词,议论或者说明时,用在

7、句子 开头,无实义 ( 4)译文: _ _ _ _ _ ( 5)省略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提示:“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原句 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 气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 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 竭了。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旺盛, 所以打败了他们。 16. 夫大国,难 测 也,惧有 伏焉 。 ( 1)测: _ 伏: _ ( 2)焉: _ 17. 吾视 其 辙乱,望其旗 靡 ,故逐之。 ( 1)靡: _ ( 2)其: _ ( 3)译文: _ _ 估计,预料 埋伏 兼词,于此,在此 倒下

8、 代词,代指齐师 我看见他们的战车车轮痕迹凌乱,旗 帜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 二、文意理解 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填空 。( 12庆阳) 第一次是在 _之时;第二次是在之_时。真可谓“以正治国, _,以无事取天下。” 正面对战 齐兵败逃 以奇用兵 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 12长春) 政治上取信于民(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谈谈你的见解 。( 13黔南州) 不多余。这一对话

9、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 ,详细描述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 写出本文给你最深刻的一点启示,并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 13威海) 示例: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他人的意见往往凝聚着他们的经验,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6.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11 西双版纳, 10河北 ) 示例一 :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 ,但他能够礼贤

10、下士 ,虚心求教 ,听取正确的意见 ,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 ,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 :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 ,临战不会正确指挥 ,战后不知以何取胜。因此 ,鲁庄公“鄙”。 三、中心概括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赞扬了其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四、写作特色 1. 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本文将重点放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上。 2.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 3.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本文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