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省增城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891192 上传时间:2018-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广东省增城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届广东省增城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届广东省增城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届广东省增城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届广东省增城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广东省增城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广东省增城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增城市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 12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 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 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 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表明当时 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放宽了 对商业的限制 C市民阶层逐步扩大 D商税是 宋代的重要财政收入 13山西人士孔祥熙认为,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 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 太人和苏格兰人。其依据最可能是 A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 B山西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冶炼业、盐业基地 C山西人经营了数百年的票号,执中国金融之

2、牛耳 D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 1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 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 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 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土地革命 D解放战争 15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 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 觉的选择。这条道路是指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 D改革开放的道路 16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重庆举行的国庆大会上 宣布,美、英等国已

3、“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 及其他有关权益” , “我国近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 约之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美、英等国愿意撤销不平等条约的原因是中国的崛 起 B美、英等国愿意撤销不平等条约的目的是支持中国 的抗日战争,维护反法西斯大局 C至此近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将被彻底废除 D中国至此将成为一个在国际上备受尊重的大国 17近代上海人的衣着出行有了巨大变化“几至无人不绸, 无人不缎” , “不分贵贱,出必乘舆” 。据此我们可知 A近代上海人打破了以往在消费领域中的等级尊卑观 念 B近代上海人已无贵贱之分 C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近代上海人

4、生活富足 18开始于1914年的新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 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以下对这次工业化浪潮出现原 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群众性 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五四运 动的影响 19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链条不是光滑平直的, 而是有一个一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产生重大事件 或历史转折的年份。据此判断下面哪一年份可成为世 界现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 A1500年 B1840年 C1911年 D1917年 20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 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 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

5、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托克维尔强调的是 A美国联邦宪法的积极作用 B美国联邦宪法与国情相适应,具有其独特性 C美国联邦宪法只对美国有益,没有借鉴的价值 D美国联邦宪法对美国而言是完美的 21根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哪个是错误的: A50年代末人口迁移数量的突增与大跃进有关 B60年代初人口迁移数量的突减与三年经济困难有关 C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人口迁移数量的稳定主要 是因为计划经济的限制 D1984年以后人口迁移数量持续迅速增长是因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2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 这是到处点火。 “点火”最有可能是指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 B落实对 外

6、开放的决策 C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 D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 23对图中所示时间轴解析正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的开端,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全 球化的终点 B完整的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C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D只能体现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38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 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 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 ,即以郡县制代替 了分封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 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 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

7、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材料二 以公元11 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标志,西方再次逐 步“赶超”中华文明。直到19世纪,西方开始统治世界。 西方的优势在于它在长期的赶超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自19世纪开始,西方的治理体系不仅 被视为有效的,而且还被视为普适的;不仅被视为富强 之理,而且被称为正义之道。 材料三 西方在21 世纪将被中国赶超,西方所面临的危 机不仅是经济危机,而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危机。 但是,中国也不能因自身经济的增长而沾沾自喜,因为 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经济,来自军事、社会和环 境生态,而且来自制度。 以上材料均选自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 (1)阅读材料一,

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秦所谓治理的 “低端策略”包涵哪些重要的制度?(2分)从秦到隋 唐所谓治理的“高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 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4分) (2)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成为那一时期西方 文明的主体。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是什么? (2分)这一支柱对近代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 分) (3)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再次逐步 “赶超”中华文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从政 治和经济的角度列举所谓“普适的” “ 正义之道”的西 方治理体系?(8分) (4)根据材料三回答,西方在21世纪将被中国赶超的 理由是什么?(2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2 分

9、) 39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西方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在1945年崩溃,这是因为西 方的核心世界如今已经很强大了,即使是最大的战争也 不能将其全部毁灭。苏联已经重建了工业,这是德国所 不及的,苏联的炸弹差点在美国国土爆炸。与此相反的 是,日本对中国开战所造成的破坏及美国对日本的破坏 却将东方的核心区域彻底毁灭了。其结果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让西方的统治变得越来 越强大。毋庸置疑的是,西方的统治地位依旧存在,不 过问题在于谁是领导者苏联还是美国。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 (1)材料中“西方的核心世界”指哪两个国家?(2分) 它们在战争结束前不到

10、20年的时间里,分别通过什么 途径实现“如今已经很强大了”的,并简要评价之。 (12分) (2)材料中“东方的核心区域”指哪两个国家?(2分) 它们战后20多年没有官方正式交往,是什么事件直接 促进了它们的建交?(2分)目前,影响它们关系发展 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分) (3)战后为解决材料中“谁是领导者”的问题,它们彼 此斗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2分)最终结局如何? (4分)增城市 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 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 案 B C B A B A D D B D A C 38 (26分)

11、(1) “低端策略”: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井田制 (土地国有制度)等。 (2分,任答两点 即可) “高端策略”: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三 省六部制、科举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均 田制等。 (4分,任答4点即可) (2)支柱:罗马法。 (2分) 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 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 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4分)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 建立) 。 (2分) 政治体系: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责任内阁制、政 党政治制度等。 (4分,任答两个即可) 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制、自由

12、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福利国家等。 (4分,任答两个即可) (4)理由:经济危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危机。 (2分) 挑战:发展中面临来自经济、军事、社会、环境生态 和制度等方面的挑战。 (2分) 39 (26分) (1)国家:苏联和美国。 (2分) 苏联途径:斯大林模式。 (2分) 评价:它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 制(或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是苏联解体的一个 重要原因。 (4分,任答两点即可) 美国途径:罗斯福新政。 (2分) 评价: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经济的恢 复。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国家:中国和日本。 (2分) 事件:中美关系的改善。 (2分) 主要障碍:一是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认识问题;二是领土 争端问题。 (2分,答具体史实,如钓鱼岛问 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教科书问题等也可) (3)局面:“冷战”或美苏两极格局出现。 (2分,任答一 个即可) 结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 国。 (2分)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 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