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4891184 上传时间:2018-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 16 猫 学习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 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 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 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 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

2、 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 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1、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 )骂 怅( )然 怂恿( )( ) 蜷( )伏 一缕( ) 2、本文选自( ),作者( ),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 文学史家。 2、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 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人对它的态 度 结局 小猫对“我” 家的影响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3、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三次

3、;失踪或死亡 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 (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 (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 (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 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 (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 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 (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 怎么样? (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

4、情如 何? 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 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 (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 (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 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 仅是那对黄鸟吗? (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 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 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5)于是,”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错

5、在了哪里? (6)此时,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课堂检测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秋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 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请从结构和语言角度简单阐述本文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1、 诅( zu )骂 怅( chng )然 怂恿( sng )( yng ) 蜷( qun )伏 一缕( l ) 2、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作者(郑振铎),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 文学史家。 2、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3、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小结:作者之所以不愿再养

6、猫,从表面上讲是因为他曾经爱过猫,而且爱得很 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经恨过猫,而且恨得太冲动,以至于终身遗憾。 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心把世间所有的生命当作生命的爱心,即善 待身边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达标检测 1、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猫的深厚感情。 3、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生动形象。 4、(1)结构巧妙。作者善于设置伏笔,首尾呼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 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 (2)抓住特征,描写生动。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描写生动,无论 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细致。文中不仅写了猫,还写了人,尤其是人的所思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