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8911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9. 诗词五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陶渊明( 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 不满于官场的黑暗,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隐居农村。 作者简介: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 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 “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 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 这是 第三首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

2、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 归园田居 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道狭:道窄。 沾:沾湿。 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 种豆 /南山 /下,草盛 /豆苗 /稀。 晨兴 /理 /荒秽,带月 /荷锄 /归。 道狭 /草木 /长,夕露 /沾 /我衣。 衣沾 /不 /足惜,但使 /愿 /无违。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

3、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 辞旧我 的别词, 迎新我 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带月荷锄归 ” 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诗的末句 “ 但使愿无违 ” 的“ 愿 ” 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归

4、园田居 用语 平淡自然 ,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 丝毫修饰 ,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 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 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 收成。 D 2.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 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 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

5、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 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B 孟浩然 八百里洞庭湖 孟浩然( 689 740),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 25年( 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 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 “ 王孟 ” 。这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写景 抒情 1. 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 水天交接,浩瀚无涯。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3.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比喻、用典。 4.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例:撼,意思是摇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水波涛汹涌,富有气势。 终南别业 王 维 文学常识 王维( 701年 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 “ 诗佛 ” 。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 维摩诘经 ,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

7、维诗书画都很有名,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受禅宗影响很大。 本文选自 王右丞集笺注 。 写作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文体介绍 本诗属于 近体诗中的五律 ,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 诗境浅说 说:“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 诗句赏析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中岁颇

8、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 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 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 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是贯穿上 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

9、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 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 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 1155) 号 易安居士 ,南宋杰出 女 文学家 ,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 赵明诚 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 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有 易安居士文集 、 易安词

10、 ,已散佚。后人有 漱玉词 辑本。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 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 帝所 , 闻 天语 ,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 学诗 谩 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 鹏 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 去。 解释: 星河 :银河。 帝所 :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 :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 : 路长 ,隐括屈原 离骚 : “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 之意。 日暮 ,隐括屈原 离骚 : “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 之意。 嗟,慨叹 。 谩 :徒,空。 鹏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 :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

11、取 :吹得。 三山 :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描绘出一幅 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 。 “ 星河 ” ,即银河。意思是说, 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 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 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仿佛梦魂归帝所” “ 帝所 ” ,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 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 。古代

12、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 “ 归帝所 ” 去。如苏轼的 水调歌头 说: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 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 她听见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 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 。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

13、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意思是说,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 “ 嗟 ” 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 下句, “ 谩有 ” ,是 “ 空有 ” 或 “ 徒有 ” 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有李贺 南园十三首 中的 “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 之意。两者像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

14、样解脱呢?请看: “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 蓬舟 ” ,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 “ 三山 ” ,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 “ 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 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 积极 的,有现实意义的。 思 想 主 题 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